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诸天世界集结 » 第15章 封赏

第15章 封赏

    大宋,汴京

    经过了数日快马加鞭的赶路,西北捷报送到了汴京城。

    收到捷报的赵祯开怀大笑,这份由忠敬候和枢密院确认过的战报让他毫不怀疑其真实性,与宋辽边境的安稳相比,宋夏边境乃至于整个西北都已经逐渐成长为大宋的心腹之患,尤其是狄青故去后,这种态势愈发明显,前两年堂堂大宋连一个西夏外戚没藏讹庞都要畏惧三分,简直丢尽了中原王朝的脸面。

    今时看着战报中姜淮年纪轻轻就能率领麟府路禁军重创西夏左厢两大军司,赵祯不由想道,我大宋堂堂满朝文武,一有战事文官就想着争权夺利,武将全都在明哲保身,朕真的错了吗?朝堂的权利是不是因为偏向文臣而愈发的失衡了?狄卿啊,你要是还在该多好啊,想到这里,赵祯不由得愈发愤恨起文彦博、韩琦等人了。

    赵祯有心平衡现下文贵武轻的局面,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体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又没有嫡亲后代,何苦到老了还要受这番埋怨呢,这班战斗力超强的文官还是留给下一任皇帝头疼去吧,自己大力提拔几个武将就当是给韩琦他们上上眼药,报复一下他们这些年给自己的各种气受也就是了,当下提振了一下自己的气势,准备跟几位大相公斗斗法。

    宋朝的皇帝下一道圣旨并不像其他朝代那样盖上皇帝玉玺,找个太监去宣旨就完事了,它从起草到生效都要经过非常严密的环节,先由宰相机构将意见呈上去给皇帝看,皇帝认可了授意中书舍人起草,中书舍人觉得问题则起草进入下一环节,如果不同意可以驳回,如果皇帝非要下这个旨呢,那就换个中书舍人,如果换了一个还不同意,那这个旨就结束了,直接被扼杀了。

    中书舍人起草完了转到负责宣行的另一个中书舍人那里,同样的,他也有同意或者驳回的权力,同意则签名(叫做书行),不签名就表示驳回这道圣旨。

    接着到了给事中,它主要负责审核,同样他也可以选择通过或者驳回,这一步他认可通过了则称之为书读。

    经过以上一系列关卡,这道圣旨到了尚书省,终于可以执行了,以上的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省统称为宰相机构,所有关卡的负责人全部都要在圣旨上签名。

    不过圣旨生效,实行之后,不代表就万事大吉,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合适或者不当,依然是可以追回的,这就涉及了另外一道关卡——台谏,台官和谏官的合称,他们拥有审核和追改诏书的权力,只不过一般封赏官员很少行使这方面的权力罢了。

    我们可以理解成这道圣旨就像面试一样,要经过若干环节,过五关斩六将,中间任何一个人不同意就GAMEOVER了,大家都同意了,全部签上大名了那么它就通过了这场面试,可以任用了。但是不要以为任用了就进了保险箱了,表现不好还是可以将他撤下来的!

    历朝皇帝就没有宋朝皇帝这么憋屈的,整个王朝真正达到了文官最理想的管理方式:权利归于文臣,皇帝垂拱而治,甚至皇帝的圣旨开头都不叫诏曰,而是以敕开头,可见皇权被压制到了什么地步,这也是老赵家得国不正自家都比较心虚,以文压武不光是怕武人执政夺权,更是怕后世执掌笔杆子的文人们在史书上骂他们,好在这个宋朝是个有点混搭的,整个王朝的勋贵阶层势力还是比较大的,通过联姻提携等诸多方式影响了不少文官,只是也改变不了文贵武轻的大趋势。

    一个时辰后,几位相公黑着脸出了宫,此番君臣交锋还是让姜淮得了个伯爵的爵位,官家怎么越老战斗力越强啊,刚才在垂拱殿逮着枢密相公韩琦曾经的西夏战略一顿喷,颇有几分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思想,最后还是众人实在听不下去了,给了官家这个面子,好在不是世袭罔替的,几位相公出宫又合计了一下,这个姜淮不能让其继续待在西北了,要赶紧把他调回来,这才出仕一年都穿上紫袍了,在让他打几个胜仗还得了。

    嘉祐七年12月(公元1062年),汴京,永平伯爵府

    “制曰:朕恭承景命,钦若昊天,三元推献岁之辰,万汇应惟新之令,顺时行庆,允洽于太和,惟帝念功,克符于茂典,是降出纶之命,用伸加地之恩。麟府路厢都指挥使、麟州西管内观察处置使、持节麟州诸军事、宣威将军、上骑都尉姜淮,智合孙吴,才称颇牧,禀峒山之粹气,授黄石之奇书,功绩彪威,人品端方,自升戎级,益励纯城,功既高而不伐,禄愈厚而能谦,而自擢以将材,命之伯爵,特授银青光禄大夫,上护军,云麾将军,晋太原郡伯爵。”传旨宫人念完递交圣旨给姜淮。

    “臣感激涕零,叩谢皇恩。”姜淮接过圣旨,二哥姜潮冲他使了个眼色,便拿了包银子出去恭送宫人。

    老爹永平伯姜桐急忙从姜淮手中夺过圣旨,喜滋滋的边看边说道:“好啊,好啊,淮儿你为我姜家门楣增光了,一门双爵,汴京哪个家族可比。对了,渝儿,快吩咐下去,开祠堂,请祖宗见证。”

    姜家老大姜渝赶忙应承下去吩咐了,姜淮也跟着父亲向祠堂走去。

    姜淮的看着老爹边走边傻乐,无奈道:“父亲,有没有打探到官家和相公们想把我调到哪里?”

    姜桐卷起了圣旨,笑道:“你也太小看你老子了,我为这事儿特意请你张伯伯吃了顿酒,确定好了,西郊大营天武军左厢都指挥使。怎么样?够瞧的了吧,听说官家本想让你直接升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的,被韩琦那老小子给搅合了,好在文彦博那老匹夫回乡守丧去了,不然你这天武军的差事也够呛能行。事后我和你的几位伯伯也在研究,许是官家终于看出来朝堂自狄相故去后文武权利失衡,让那帮子大头巾有些得意忘形了,竟想着让咱们武勋世家也跟着科举而放弃家传韬略,真的想让官家成为他们的傀儡,嘿嘿”说罢冷笑了两声。

    姜淮无语的看着老爹:“父亲,您好像让大哥也走的科举路线啊。”

    姜桐尴尬的咳了两声,回道:“我这不是看官家的喜好风向嘛,前些年官家确实重文臣多过武将,再说你和你二哥我不是也没逼你们去科举嘛,咱家到底还是个武将世家,别学那些弃武从文的勋贵,就比如他齐国公家,娶了个狗头嘴脸的郡主,就完全抛弃了武勋世家的根本,一心想着捧那帮大头巾的臭脚,现在怎么样,还不是得靠着齐国公府和襄阳侯府两家关系才得了个盐政的差事,我看以后啊,他家后人也就空顶着个国公的名头混个酒足饭饱了。”

    姜淮听着老爹的没着落的胡扯,无奈的往祠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