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龙银的穿越 » 求贤令

求贤令

    秦肖子二十多岁上位秦国国主,很是年轻,有大志向,想要恢复秦穆子时期的霸业,成为战国时代的霸主,刚上位不久,颁布了这份求贤令。这份求贤令写的可真是好。央革评说,此令一下,乃500年之贤文,大气磅礴之雄文。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什么意思呢?

    说的是我们家祖上的国主秦缪子,很有本事,不止德高望重,用武也厉害,东边干翻晋国,以黄河为界,西边暴打戎狄,把当时的戎狄打的是落花流水,称霸迁西,被周天子授予伯,秋春各个诸侯也都来恭贺,秦国国主秦缪子给我们大秦后世立下榜样,打下基业,那段日子,是多么的风光和霸气啊,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后来这些秦国国主秦厉子、秦躁子、秦简子、秦出子这些人把秦国朝政整的乱七八糟,不是重用宦臣,就是君主权力旁移,搞得国家不宁,内乱搞不定,对外就更不用说了,打仗还老是败,被三晋(魏赵韩)夺走了我们秦国的河西之地,各个诸侯都看不起我们秦国,真是耻辱啊!

    后来我老爹秦献公即位以后,安定了边境,迁都栎阳,还攻打魏国想夺回我们家的河西之地,恢复秦缪子的霸业,但是还没做到就过早离开了秦国人民。

    我现在想到老爹的志向,这心里真是不是个滋味。

    现在向天下招揽人才,不管是中原的还是神谷门派还是贫寒苦读之士,如果有人能够献计强大我们秦国,我愿意给他高官厚禄,分给他土地。

    秦孝子想要以高官厚禄来吸引人才,不如说是秦孝子在用极其高超的诚意来展示自己求贤,求人才的决心。

    希望有能治天下的大才来帮助我,一起创下这震烁天下的伟业。

    为了让天下士子和神谷门派的下山弟子看到自己的诚意,毫不掩饰的把秦国的乱政和国耻痛说出来,以证求变之心,可谓是求贤若渴。

    也确实当时秦献子去世的太仓促了,在战场上嘎嘣的,很突然秦肖子就继位了,手底下是没有得力的助手的。

    神谷派的隐弟子是很谨慎的,并且不能出世,只能以暗线辅助秦国国主,为什么会这样,以后再详细展开,这条规矩是祖师爷定下的。

    导致神谷派的隐弟子会辅助上一代国主秦献子,但是却并不会继续对下一位国主尽职。

    央革当时正从魏国离开,云游四方,寻求明主,看到这篇求贤令,义无反顾,直奔秦国而去,央革给的理由是:

    一,君主能历数先祖四代无能,痛说国耻,开先河旷古。

    二,求霸业而不求于贵族,身处穷弱之势,竟能做远望吞吐八荒之鲲鹏。

    三,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的权力,变革之心可昭日月。

    我知道这些都是央革的说辞,其实央革早就给自己想好了退路,当时和秦肖子谈变革的时候,第一条就是,我帮你变法,变强大,得罪贵族等等,你确保一点,你在世的时候绝不能负我,必须在有生之年绝对的信任和当秦国国主期间不能相负。

    这就是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这确实是秦肖子和央革之间的默契,央革才没那么傻,这点比酸秀才强多了,哪像这个又酸又古板秦苏啊,叫别去别去,最后硬要去送死,尸骨无存,车裂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