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龙银的穿越 » 南一经4-青丘山上的灌灌

南一经4-青丘山上的灌灌

    在山海图里,天天就是赶路赶路,爬山爬山,找矿石,找野兽,吃野兽。把一个个这些野兽全部收集起来练成法宝。

    想叫叫神识里的小粉团,一直装死中,持续装死中。也不理我。

    回头看了下路,走了这么些山岳,法宝也积累有些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睡,还有个顺风耳,走路不累的风火轮,保持身材的,保持冷静的,不生腹病的,就这么些,还是不够,后面的山岳多如牛毛,意味着危险也快临近了,还是接着赶路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白菅为席。’

    这个篇次的意思是由基山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坡蕴藏有丰富的玉石矿产,山的北坡多为可做涂饰用的青雘。山上生长着一种野兽,身形似狐但却长着九条尾巴,迷惑,诱惑人,但若人吃了它的肉便可以辟邪防妖。

    山上还生长着一种鸟,形状像鸠,但鸣叫声就像人吵架似的,名叫灌灌。人若带着它,也可以辟邪防妖。

    这座山中有一条名叫英水的水流流出,向南流入即翼泽。即翼泽的水中有很多赤鱬,这是一种形体似鱼,而脸似人的人鱼。它叫出的声音像鸳鸯啼叫一般,人若吃了这种人鱼,便可以不生疥。

    再向东三百五十里,是箕尾山,山的尾端蹲居于东海之滨,山上到处是沙土石块。汸水从此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淯水,汸水中盛产白色玉石。

    纵观南山第一山系䧿山,从招摇山到箕尾山,一共十座山,两千九百五十里。这些山的山神都长着鸟的身子,龙的脑袋。

    人们祭祀的礼仪是,将祭祀的牲畜和璋玉一起埋在地下,祭祀用的米是稻米,还用一块璧玉和稻米做贡品,供奉山神的坐席是用茅草编织的席子。

    青丘山,有玉石,还有青雘-青色的善丹,像是青铜器上抹的涂料,不会轻易褪色,还可以装饰,这个装饰起来还蛮好看的,正好可以给穿在身上的,在杻阳山得到的鹿蜀的皮涂抹上,丹青色的颜料,和山一体,隐蔽自己,不被怪兽发觉。

    青丘山上的野兽灌灌,是条九尾狐,极具魅惑人的本领,之前基山上的猼也是九条尾巴,但这个青丘之狐也是九尾狐,是个妖怪,青丘之狐比普通狐狸多了八条尾巴,可以幻化成人,迷惑人,第一次遇上妖,道行不深,再厉害点,我肯定打不赢。

    第一次遇上吃人的野兽,不过这个吃人的九尾狐属于初级野兽,不足为惧,得到这只九尾狐带在身上之后,可以辟邪防妖,不中妖邪之气,以后不会再被野兽或者异形动物迷惑。

    英水中有很多的赤鱬,这是种鱼人的面孔,吃了不生疥,这个就是不会生痘痘,美貌是人们永远的追求。

    箕尾山,这个山很高很陡,山上没有野兽也没有草木,都是沙土石块,箕尾山的两边,一边是东海之滨的发源地,一边是汸水,汸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两条河中夹着箕尾山。

    南山经的整个东面基本走完了,终于看到有部落的地方了,第一次见到祭祀,原来这十座山都属于这个部落的范围之类,一晃,走了竟有十座山岳了,两千九百五十里,旋龟制成的风火轮速度还是可以的,这十座山都归一个山神,鸟的身子龙的脑袋,估计是没进化成龙,结果只当了个小山神。

    做个小山神也不错,部落也会祭祀的,原来这南山区域这么多玉石,多到用玉石来祭祀了,以后要找玉石就来这个山神的区域,挖点各种五颜六色的玉石,这个小山神嘛,应该不会介意的。

    稻米一般是部落里的口粮,这部落为了求这个没进化成龙的小山神保佑,把吃的稻米都贡上了。

    茅草编织的席子,手巧呀这个部落的人。

    但是可以发现,这个部落给小山神祭祀的东西和礼节很简单,没有复杂的仪式,仅仅只是把祭祀的东西埋进土里进行祈祷。

    这十座山在整个第一幅图里都是向东的,从䧿山开始,都是平行向东一直延绵两千九百五十里。

    走到这里算是完成一个小小部落,清点下所得到的东西,玉石都挺多的,主要是水玉,这个就是水精(晶),能水火不溶,不怕饿,不会迷路,有风火轮走的快,不会中蛊,有鹿蜀皮毛不会冷,顺风耳,脚不会累,有保持身材苗条的,保持冷静的,不会被迷惑,不会得疥病,皮肤病,毕竟这里的树木啊,中毒概率还是蛮高的,还有一种涂饰装扮的青雘,丹青色,这个颜色爱不释手。

    也就只有这么多的东西,看起来多,其实没几样,接下来去下一个部落。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