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穿越继承熟练度面板 » 第二章:忽闻仙讯

第二章:忽闻仙讯

    吃饱喝足,杨玉涛感觉自己终于活了过来。

    半夜温度低至零下,如果露宿野外,自己还是要死。

    原身穿越后,如果没有开挂,给鱼加点变成带灵气鱼,进而开启属性面板,多半当夜就死了。

    到现在,自己都没开启属性面板,也没有挂,那么前身也是一样。

    不赶紧找个避风保温的地方,自己保不齐要二穿。

    冥冥中有种预感,穿越带来的能量让自己起死回生,扛住了风寒和饥饿。这股能量再有半个小时就要消失了。

    光靠身上这点破布,自己绝熬不过晚上。

    按照记忆,杨玉涛找到一个既能避风又能保持一定阳光的地方。

    找到一个这样的地方后,杨玉涛用树枝、石片和破布,制作了一个用来挖掘的工具。

    然后根据身高,确定墙的大小和形状。冰墙会建成直径2米的圆形。

    确定好地方和形状后,杨玉涛开始挖掘土壤,并将挖出的土壤堆在墙的一边,形成一个斜坡。

    在堆砌斜坡的时候,让斜坡略高于冰墙,以便于之后制作屋顶。

    用树枝当冰墙的架构件,古藤作为联接固定,中间填充枯叶,做一块,浇一盆水。

    在寒风吹拂下,冰墙迅速结冰成形,防风、坚固都达标。

    劳作了10几分钟,冰墙完成一半。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制作屋顶了。

    先用一些长条的树枝捆绑成四方形,再铺上树叶枯枝,浇水一冻就成了冰砖。

    将冰砖嵌入到冰墙的顶部,保证屋顶的冰砖能够覆盖到整个冰墙,并且与冰墙平滑地相接。

    当屋顶完成后,杨玉涛在冰屋里的一侧,用一些碎石块垫底,然后铺上一些干燥的草,就可以作为床铺了。

    在冰屋另一侧留出一个地方来,未来用于放置工具和食物。

    最后一步是制作门。在冰屋的入口处留出的一些空间,然后用一些树叶和树枝堆砌而成,浇水冻成一块。这样做出的门既能挡风又能防止外部的寒气进入冰屋内部。

    完成这些步骤后,冰屋就建造完成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但是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它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避寒的地方,帮助杨玉涛度过困难时期。

    杨玉涛捡了些枯枝,在冰屋内重新生起了火,室内温度很快升到二十多度。

    这时候一直护佑杨玉涛的力量消失了,杨玉涛浑身一个哆嗦,在新家沉沉睡下。

    明日的烦恼,明日再想。

    寒冬的黎明,太阳温柔地升起,拨开了薄雾的轻纱。苍穹之下,大地沉睡未醒,一片安静而神秘。遥远的天际线上,一抹淡淡的金色光芒破空而出,那是太阳的光芒,为这冰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丝暖意。

    天空中,云层轻轻地翻滚,仿佛被阳光唤醒的梦。薄雾开始消散,露出了大地的真容。昨夜的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覆盖在大地上的银色绸缎。林间的枝叶,被阳光打成一片金黄,仿佛是金色的画卷。静静的湖面,反射着阳光的斑斓,显得格外耀眼。

    在这美丽的清晨,连寒风都变得柔和。阳光与寒冷的空气交织,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那么美好,仿佛是大地在冬日里的一份礼物。

    此时此刻,人们尚未醒来,只有那些早起的小动物们在林间草地上忙碌着。一只松鼠在枝头跳跃,似乎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远处,一只雄鹿在欣赏着湖面的倒影,似乎在欣赏自己的美丽。

    这冬日的清晨,虽然寂静,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阳光温暖着大地,也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会感到一种特别的希望和力量,仿佛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克服,所有的梦想都有可能实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升高,大地开始回温。薄雾完全消散,留下了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新的一天开始了,生活又将继续。

    杨玉涛被一阵声音吵醒,出门一看是同村的王婶。

    “这鱼是你吃的?”

    杨玉涛心下叫糟,灰堆、鱼骨、抓鱼的陷阱和没有隔夜饭的自由组合,根本抵赖不得。

    王婶站在杨玉涛面前,她的表情严肃,让人不寒而栗。

    王婶指着鱼骨,大声说道:“孩子,你自己说说,你几岁了?你能偷东西吗?”

    杨玉涛低着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那一刻,两世为人的杨玉涛感觉到自己的脸红得像个熟透的苹果。

    王婶继续说道:“这鱼是你从湖里偷的吧?你知道这湖是公共的吗?这里的鱼是属于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

    杨玉涛想开口解释,但话到嘴边却感到喉咙干涩,无法发声。杨玉涛只是默默地低着头,手里紧紧地捏着衣角。

    突然间,王婶捡起抓鱼的陷阱,向湖的方向走去。杨玉涛跟在她的身后,看着她将陷阱回湖中。

    王婶看着杨玉涛,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我知道你也不是坏孩子,就是一时糊涂。以后记得要遵守规则,不能再做这样的事了。”

    杨玉涛默默地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虽然杨玉涛知道这是为生存不得已而为之,但王婶这样对杨玉涛,让杨玉涛感到温暖。

    村里男人要做重工谋生,捕鱼抓虾一般都是女人在做。

    实际上,男人一天的收获还比不上女人零碎活来的实惠。

    王婶湖面收鱼,杨玉涛跟在后面帮忙。一些破损的陷阱,王婶就地取材修补,杨玉涛眼睛看着,心里想着,不一会也学了个七七八八。下次不用偷别人的陷阱抓鱼了。

    忙到10点多,王婶背了渔获准备回去,临走拿了条半斤重的鱼给了杨玉涛:

    “镇上,仙人马上来招人,你年纪也合适,打听到信去试试。”

    杨玉涛感激涕零自不待言。

    这世界赋税盘剥极重,岩背后村也不是方外之地。王婶收获虽多,有九成要交各种税和孝敬。

    原书没提,杨玉涛翻找记忆倒是知道这么回事。王婶送的这条马上进肚,无人知晓也就征不上税,两世这点倒是有共通。

    此外,读书是阶层跨越的捷径也是共通。这世又多了一个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