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穿越继承熟练度面板 » 第四章:走出新手村

第四章:走出新手村

    湖边冰屋,杨玉涛辗转反侧。

    明日凌晨就要出发,激动得失眠,眼瞪瞪地看着远方的天空。

    或许,这一走就不再回来。

    寒冬的傍晚,乡村的景色犹如一幅水墨画,神秘而寂静。

    天空被晚霞染得如诗如画,火红的色彩映照着大地,给冷冽的冬日增添了一丝暖意。

    远方,连绵的山峦被白雪覆盖,仿佛是披上了一层银装,显得庄重而静美。

    枯黄的草木在寒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萧瑟。

    它们被冰雪妆点,如同锦上添花,显得更加别致。

    稀疏的落叶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如同冬日的精灵,它们的舞姿在雪地上留下了最美的印记。

    结冰的河流在这个季节变得坚硬而冷静,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色的光芒,如同一条玉带,穿越在无尽的雪原上。

    河边的树影在风中摇曳,投射在河面上,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村庄的房屋被雪覆盖,仿佛是一个个白色的城堡。

    炊烟袅袅升起,与天空的晚霞相接,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人们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围坐在炉火旁,分享着家的温暖。

    一切都沉寂在冰雪的世界中。然而,在这寂静之中,却有着生命的力量。

    那是一种坚韧、沉着、淡然的美,那是一种独特的风情。

    在这个季节里,大自然以其独特的画笔,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冬日画卷。

    “有人在吗?”

    杨玉涛爬出冰屋,是张地主的家仆张大爷。

    “张爷爷,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杨玉涛魂穿不过2天,冰屋里啥待客的都没有。

    “老爷让我给你送点东西。”张大爷递过来一个包裹。

    杨玉涛打开一看,一包黄豆粉,三张白面饼,还有一套陈旧的棉衣裤。

    棉衣裤虽然旧,却洗得很干净,看得出原主细心保养。

    “谢谢张爷爷,这份心意,小子牢记在心里。”杨玉涛十分感激。

    “凌晨在村口集合,你边上的张家小子也要去,你听到动静就赶过来。”

    张家小子就是张大山,记忆里时常接济杨玉涛。

    张大爷说。杨玉涛千恩万谢,满口子的答应。

    待张大爷走了,杨玉涛去隔壁张叔叔家里借了一个铁锅,烧了一大锅水。

    从头到脚,里里外外搓了个干净。打了结的头发给它捋直了,黑泥搓了1斤。

    水从清洗到黑,又从黑洗到清,皮都搓红了,这才罢手。

    换上棉衣棉裤,一股温暖直侵入心里。

    临了,在湖面照镜子,面皮黑瘦,头发枯黄,只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洗漱完,杨玉涛把锅还了张叔,还送了一捆柴。

    张大山看见杨玉涛大吃一惊:“你是小乞子?”

    原身叫张凡,不过村里不惯叫大名,都叫小乞子。

    “张叔,是我。”杨玉涛说。

    张大山听到熟悉的声音,这才信了,端了一碗玉米糊糊给杨玉涛。

    杨玉涛也不客气,趁热一气喝了,碗底也舔个精光,这才洗干净还了回去。

    吃饱喝足,杨玉涛安心回冰屋躺尸,正睡得迷糊,听到外面人声嘈杂。

    走出冰屋,就能看见张大山在张罗行李,灯笼微光映照人影幢幢。

    在这寒冷的时刻,天空的色彩变得更加清澈,淡蓝色的微光染遍了天际。

    此时的世界还在沉睡中,只有点点星光在黑暗中独自璀璨。

    在这广阔的星空下,星星们像无数颗晶莹的钻石,分布在天幕上,它们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彼此间隔着,宛如一首未完成的诗篇。

    银河在天空中若隐若现,它的中心区域仿佛是宇宙的瑰宝,散发出梦幻般的光芒。

    月亮温柔地挂在半空中,透过薄薄的云层,展现出朦胧的美感。

    它在这漆黑的背景下,就像是一块明亮的玉盘,虽然没有达到满月时的圆满,但在这个时刻,却有着别样的诗意和宁静。

    地面上,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映入眼帘。

    在月光和星光的映照下,大地像是被一层银色的纱布覆盖,闪闪发光。

    这片银色的世界,宛如一个沉睡的美梦,让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空气中的味道带着一丝丝清冷,它刺激着人们的嗅觉,让人清醒而激动。

    在这个寂静的时刻,这种气味并没有刺鼻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到无比的清新。

    在这个时刻,杨玉涛仿佛能够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神秘,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一切的美好,都在这个冬日的凌晨时刻,静静地展现出来。

    杨玉涛等在张大山门口,待一切准备妥当,与张大山的三儿子张三结伴走向村口。

    张婶子送到家门口,张大山提着灯笼前面引路。一路无话,踩着雪走到村口,已有早到的几户人在等。

    长辈讲些关怀话,闲不住的半大小子互相打闹。

    张大山在怀里掏摸了一会儿,拿出一串铜钱给了张三:“拿着。”

    “爹!”张三眼睛红了,两手紧紧拽着铜钱。

    张大山又掏出3个白饼,塞到杨玉涛手里:“到了镇里,帮忙打个招呼。”

    “好的,张叔。”

    不一会,张地主的马车来了,管家张兴赶着车。随行4个骑马的护院,挎着钢刀。

    张兴扫了一眼人群,人到齐了:“出发。”

    浩浩荡荡二三十人,就上了路。他们要在天亮前赶到官道。

    张地主家的马车挂了四个灯笼,老远就看得见光。

    4个护院散在队伍里警戒,也防掉队。

    寒冬的山路十分难走,好在都是农村娃,体力较好,在领队护持下没有任何意外。

    疾行了近4个小时,到了官道附近的驿站。

    天蒙蒙亮,一行人体力消耗颇大。

    杨玉涛看见队伍里还有5、6个女娃娃,喘起粗气,被冷空气凝成一条白龙。

    “在驿站休息!”张兴停了马车,与驿站的官差接洽。

    驿站只接待官差,但也不是不能通融,闲暇时赚点外快也是人之常情。

    纵然价钱高些,相对于不确定的野外,安全性才是第一。

    很快张兴与官差谈妥,一行人鱼贯入了驿站。

    热馒头、咸菜、干净温暖安全的屋子……杨玉涛狼吞虎咽,吃到8分饱,强迫自己停下,找了张桌子打盹。

    步行1个小时3公里,还在冬日,沿路各种不确定的危险。

    这注定是极辛苦的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