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反推未来,老朱目瞪口呆 » 第129章,刻苦努力

第129章,刻苦努力

    “你……你!”领头的警察被袁金霞的语气弄得有些恼怒,手指在那里戳来戳去,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就在两人对峙的过程中,一些大臣的家眷注意到了两人,顿时议论纷纷起来,议论纷纷。

    小黄门感觉事情闹大了,正想着要不要把这件事禀告给李太后,让她减轻一些惩罚,潞王却打断了他的话,一把将他推开,用稚嫩的嗓音道:“王,我让她揉我的脑袋,你别怪她...”

    王源诧异的望向潞王,脸上露出疑惑之色,璐王只有两个月大。

    她一直跟着他,很清楚璐王并不知道这位大人的妻子是谁。

    何潞王初次见面,便如此维护自己?

    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令王源目瞪口呆。

    潞王推开了王源,然后牵起了袁金霞的手,一边走向了通往仁和的道路,一边对着王源低声道:“王大伴,不要跟来,本王要将袁姑娘送到本王兄长那里。”

    王源本来也想跟着,可是听到璐王说要将袁金霞送到自己的弟弟面前,顿时一怔,整个人都呆住了。

    只有那个人,才是璐王的兄长!

    这样想着,衙役就放弃了追赶,眼睁睁看着潞王和袁今两人进了奉天大殿。

    “潞王,您这是要把我送到哪里?”

    袁金霞被璐王拖着,弯着腰,跟在他身后。

    ...

    “你...你等着。”璐王用一种很小很小的声音开口。

    袁金霞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那些行色匆匆的宫里侍卫和太监,一个个都对他们投来了奇怪的目光,可偏偏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阻拦。

    因为他们已经看出来,这位袁金霞身边的少年,就是璐王爷。

    作为李太后最小的儿子,又是皇帝最小的儿子,璐王爷在这一代,就是最大的靠山,甚至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

    那些太监宫女心有疑惑,为何潞王身边会有一位四品官的贵妇,可也没人胆子多问,眼睁睁看着她们往仁和殿而来。

    “到了。”叶伏天开口说道。

    璐王爷走进大殿,对袁金霞说:“袁姑娘,你……你先在这等我一会儿,我会派人去接你。”

    说罢,潞王也不等袁金霞回答,转身就往仁和殿的角落里走,七拐八弯,转眼间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袁霞一个人站在原地。

    就连一直提心吊胆的袁金霞,也忘了跟璐王争辩,她不是袁太太,她是陆太太!

    算了,我们走,我们去见见那个等着我的人。袁金霞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实力而有任何的畏惧,她虽然穿着厚重的衣服,但想要脱身还是很容易的。

    而且,她相信自己在宫中也不会遇到任何威胁,说起来,宫中的男子,都是半男半女的阉人,而那些还没成年的诸侯,都是些年轻的诸侯。

    难道是什么王妃?

    眼看着万寿节开始的日子就要到了,袁金霞决定先去仁和堂一趟,看看能不能见到她。

    她已经做好了在万寿大典之前,将那个神秘人解决掉的打算。

    袁金霞走进了仁和殿,却不知道从仁和殿的角落里,伸出了一颗小小的头颅,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目光打量着她。

    “小镶做的很好,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他就是那个叫“小胖”的万历皇帝。

    潞王做的一切,都是那死肥猪授意的。

    也难怪那死肥猪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就是想要看一看袁金霞,本来他是没打算这么麻烦的,但偏偏那死肥猪张老爷和张居正,在四个多月前,突然向他发出一封信,说是要派他派人来泉州查偷渡银两的案子,实际上却是让他秘密操练一支军队,以防万一

    这位小胖皇帝,纵使年岁尚幼,却也已是一代帝王,深知兵权在自己手里的重要。

    这些年来,虽说为了对抗妖怪,北方已经平静了很多年,但随着边境驻守的人数越来越多,朝廷里的文臣们也越来越担心,为了防止历史重演,很多人都在上书,要求削减边境驻守的兵力。

    小胖的万历皇帝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李太后与张居正却知道,而且他们都把所有的奏章都藏在了自己的内阁里,不肯上报。

    作为一手将戚纪广、李如松等人带到战场上的人,张居正深知这一点,自然不可能让自己的一条胳膊被砍掉。

    可是不管是张居正还是李太后,都要考虑到群臣的感受,因为大明需要群臣的支持。

    正当张居正与李太后纠结的时候,又有一位大臣向皇上进言,说若是怕北镜兵马过于庞大,不如暗中组建一支军队,这样就算北镜兵马叛乱,皇上也能稳住阵脚,不会那么被动。

    这个建议对李太后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李太后出身贫寒,她和太祖高帝朱元璋的想法一模一样,都是多疑,都是一根筋。

    任何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哪怕这个东西有极大的瑕疵,他们也会尽力去争取。

    所以,在张居正还没来得及提出异议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此事。

    张居正也觉得让皇上有自己的军队也不错,所以对李太后的这道隐秘的圣谕也就睁一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一只眼睛。

    只是张居正和李太后左思右想,也拿不定主意该由谁组建一支新的秘兵。

    张居正对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十分器重,有意举荐李如松暗中组建一支军队,李太后却认为李如松乃是李成梁之子,若真的任命李如松为这支军队的统帅,这不是左膀右臂又是什么?

    所以李太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张居正的建议,然后任命李高为新兵营的统帅。

    张居正不假思索地说道。

    李高何许人也?李太后之兄,李伟之子,武清侯之子!是亲戚。

    一个外戚,怎么可能统领大明的军队?

    而且张居正又岂会不了解武清伯爵李伟的为人?更何况,他的李高,也是如此!

    经过这段时间的争吵,张居正和李太后都在推卸责任,直到李太后提议让锦衣卫中的朱栩来当这个位置,张居正才终于同意了。

    张居正被“枕边人”和“御林军统领”刘守有折腾的焦头烂额,又有那么一丝小心思,早就有了把朱栩弄出京都的想法,此刻听到李太后的建议,当即就答应了下来,次日清晨,李太后便下了一道圣谕,陛下便下了一道秘令,要将朱栩从泉州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