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资明 » 第四十五章 再就业

第四十五章 再就业

    京师城外的房屋大多数没什么砖木,基本上都是茅草与制作的简易房屋,

    这城外的治安情况就有些堪忧了,

    王资之前的那个食铺在宣武门附近,治安还算说得过去,

    要是陌生人胆敢夜间一个人深入这片贫民窟,那不带几把格洛克手枪和夜视仪基本上就要交代在贫民窟里,

    大明顺天府的良籍大多数居住在京师内,或者各个达官贵人建设的村庄之中,

    他们都是能耕种土地的良籍,为何要聚居在京城底下呢?

    这片杂七杂八的房屋一共有十几万大明贱人生活着,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比王资之前乐籍稍微高一级的户籍,但是也是限制科举的户籍,也是贱籍的一种,

    还有少部分就是和王资之前乐籍一样的最低贱的贱籍了。

    这些大明真正的贫困户每年都十分恐惧入冬这个时节,买不起木炭与厚实衣物棉被的他们,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扛过这个冬天,

    王资与杜勇等人还没走出宣武门三十米,就看见了不少冻死在路边的人,

    也不知道这几个人是流民还是京师附近本身的居民,

    看见这些冻死的人,杜勇和一行锦衣卫早就见怪不怪了,

    大明哪年冬天不冻死几十万人呢?

    差这几个吗?

    王资之前的几个招工棚都已经撤了,王资自从天气变冷后就逐渐减少了招工棚的数量,

    等到现在已经一个王大善人的招工棚都没了,

    王大善人的招工棚没了,不代表没有新的流民涌入京师地界,

    由于王大善人的名头在整个京师乃至顺天府内都有点声望了,

    不少流民就向京师靠拢了。

    杜勇招呼手下准备再搭几个棚子接济流民,

    流民是要接到金坷垃工厂区不假,但是现在很多流民已经处于生死边缘了,杜勇要在城外先建设几个简单的济民点,让这些流民能活着走到金坷垃工厂区,

    除此之外,还要筛选一下这些流民有没有疾病。

    杜勇将任务给身边的手下分配下去后,就准备解散队伍,

    可这时王资拉住了杜勇,指了指那些冻死的人,对杜勇提醒道:

    “杜大哥,这些流民要是冻死在城外,那和咱们毫无关系,”

    “要是冻死在安置区就会算在咱们头上了,”

    “所以我建议杜大哥收人的时候注意点,挑选一些身体还行的流民,”

    “那些看上去差不多快咽气的就别要了。”

    王资是来打着行善的名头来招工的,又不是来真行善的,那些身子骨不太行的,

    想必拉回去也做不了什么工,还不如让他们留在这里继续与贱民们公平竞争,

    杜勇听了听王资的话,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对身边的锦衣卫们说道:

    “王老弟说的没错,你们带队收人的时候都注意点,”

    “神志不清和看上去快死的玩意就别要了。”

    “诺。”身边的总旗和小旗们答应道。

    王资继续提醒身边的众人:

    “现在咱们是帮刘爷做事,那帮穷酸书生早就看咱们不爽了,小心别混进去几个他们奸细。”

    “收流民的时候注意一下,手上没有大量老茧的千万别要,”

    “流民都是各地农夫,手上没茧的怎么可能是务农的农夫?”

    “还老茧位置不是四指根部和虎口的也要留心,”

    “这种人很可能不是农夫,而是在大户家里做帮工的人,是奸细的可能性极大。”

    “要是有奸细混进来咱们的流民安置点搞点乱子,那就不好收场了。”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流民都是拖家带口一起流离失所的,”

    “要是看见独身的,哪怕是老茧位置对了,大概率也是奸细,不是真正的流民。”

    王资在教这些锦衣卫区分流民和贱户的同时,还夹带私货——只要拖家带口的流民,

    首先在区分贱民和流民方面:

    贱户和流民一样,也是需要长期劳作才能生产,他们大多数手上有深厚的老茧,

    但只有天天握着农具的农夫,老茧位置才集中在四指根部和虎口,

    干其他活计的贱民,在手上累积老茧的位置基本上不会集中在四指根部和虎口,

    所以老茧位置不对的肯定不是农夫。

    王资之前招收流民的时候就在用手上老茧的数量与位置来判断对方的是不是真的流民,

    王资可不想给金坷垃工厂招一批不是流民的生产一线员工,

    流民是比贱民惨的人,而且他们之前都是早就被各地官吏调教好的最勤劳的农夫,

    大多数流民比贱民还要温顺好管控,

    给口吃的就能感恩戴德就不说了,还能承受更高强度的工作,

    而且对于拖家带口的流民来说,

    他们会为了家人吃的更好而愿意从事一些危险的化工生产环节,

    之前王资收流民的时候还是夏秋之际,并没有多少原本就住在城外的贱民想办法混入金坷垃工厂,

    王资知道,现在即将步入腊月,不少原本应该在今年冬天被淘汰的贱民,为了活下去肯定会不择手段,

    而这些贱民也都是没什么手艺活的人,这种人进了金坷垃工厂就是定时炸弹。

    “还是王老弟想得周全,你们记好了没!”杜勇接过话茬对手下人命令道。

    “记好了!”锦衣卫们应声答应。

    杜勇知道他手下都是什么样的人,也有些怕这些手不干净的手下干什么出格的事情,又在众人即将散场的最后叮嘱道:

    “记住了,现在这事是刘爷抬在明面上的事情了,”

    “要是出什么岔子咱们都得遭殃,”

    “别觉得自己是什么家传职位和刘爷无关,就天不怕地不怕的,”

    “之前刘爷去应天府路上的时候,你们过的好吗?”

    “诺!”刘瑾一派的锦衣卫们也明白杜勇说道这个理,在杜勇叮嘱完后,表情十分凝重的回应道。

    就在一众锦衣卫准备散伙之际,几个胆大的百姓走到了一行人的面前,

    王资也分辨不出这些人到底是京师外本身就有的贱籍,还是外地来的流民,

    还没等锦衣卫们驱散这些百姓,这些百姓就齐刷刷的跪在了王资等人的面前。

    “求各位老爷官人行行好,将我们的儿女买回去吧。”几名百姓带头喊道,然后从身边推出来几个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小姑娘与小男孩。

    王资之前招工行善也不怎么露面,顺天府都知道王大善人收养流民,可没多少人知道王大善人到底长什么样,

    更不知道王大善人是怎么收养的流民,

    按什么标准来收养流民。

    这些百姓只是看王资杜勇一行人看上去十分富足,香为自己的孩子谋划个出路。

    看到这些年纪不到十岁的小孩,王资的眼睛亮起来了,心理想道:“我怎么忘了还有这茬。”

    王资压低声音对杜勇说道:

    “往年京师附近流民极少,而且京师重地疏通关节需要的礼品更多,”

    “也就导致京师内没什么人牙子,”

    “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牙子也不敢将从这些流民中抓人,生怕出什么大乱子。”

    “他们不敢是他们的事情,”

    “咱们要不要借此机会帮闻风阁拓展一下人手?”

    大部分人牙子并不是直接从流民手中抢夺人来当奴隶,那样很容易激起民变,

    人牙子这个产业链也是很长的,各地人牙子都是分工合作的,

    首先是在往年流民聚集的地方有专门负责收商品的人牙子,这些人牙子有时候也会去专门找受灾的村庄,

    然后就是有负责押运商品的人牙子,

    最后还有专门负责对接富贵人家卖商品的人牙子,

    每种人牙子之间都有自己的背景来保护自己的生意,

    一个城市内买人的人牙子和卖人的人牙子,可能是一批人,

    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波人,由完全不同的两批官员保护,互相之间也不能干涉对方的生意,

    这里就涉及官员们对这个产业利益的划分了,这是文官之间需要谈判的事情,不是人牙子能左右的,

    可问题是这里是京城,任何人想要干点任何灰色的买卖都需要用很多的钱财来疏通关窍,

    想在京师里收货买人的人牙子需要疏通一批关窍,

    想在京师里出货卖人的人牙子也需要疏通另一批关窍,

    再加上往年京师并没有多少流民聚集,

    所以除了几个专门给大户人家卖丫鬟和小妾的人牙子,京师附近是没有专门收商品收人的人牙子。

    之前王资都是一门心思铺在金坷垃工厂的建设上,前不久才从冉牡姑娘等一众风尘女子中了解到人牙子的暴利。

    现在王资看着眼前这幕场景,回想起了冉牡姑娘曾经在闺房里对王资说过的自己的卖身场景,

    冉牡姑娘当初也是被饿的快要昏死过去时,她的父母用这种方式将冉牡姑娘“送”给了江南一带的“大户人家”,

    然后“大户人家”给了冉牡姑娘父母一袋糙米就算完事。

    王资也想赚一笔人牙子们赚的钱,在没有中间商的情况下,直接将流民接到青楼里干活。

    王资可不是人牙子,王资是有善心的王大善人,

    怎么能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呢?

    人牙子都是低价收了流民,然后高价卖给青楼或者大户人家,

    王资是直接将这些孩子接入青楼,能一样吗?

    王资这里面可没有肮脏的金钱换人的人口贸易,

    这可是纯粹的善举,为这些随时可能饿死的人安排一份新工作,

    这叫促进失业人口再就业,哪有什么人贩子一说。

    就算让这些男孩子去做龟公、女孩子去做风尘女子,那好歹也没饿死他们吧?

    错的是这个时代让这么多人流离失所、颠沛流离,

    王资只是一个顺应时代的资本家与奴隶制,

    王资可没错,顺应时代也叫错误吗?

    “现在闻风阁产业越来越多,越铺越大,最近的确人手有些不足。”杜勇觉得王资说的没错,可以招一批流民中的小孩进入闻风阁补充劳力。“可问题是这行当被有心人检举咱们是人牙子怎么办?”

    杜勇有些担心文臣那边借此攻击自己。

    王资一脸正色和严肃的对杜勇说道:

    “杜大哥别胡说了,咱们是帮这些流民安排了一份糊口的活计,何谈买卖人口?”

    “看看那些流民小孩,各个面黄肌瘦的,找份什么活计不是活计?”

    “总比饿死了强吧?”

    “要是咱们这种善举都能被举报,全京师所有的丫鬟、干女儿和干儿子都得被咱们锦衣卫查一遍。”

    “不说别的,我如今身为锦衣卫校尉,愿为杜千户解忧,直接将大明的人口买卖在京师杜绝。”

    杜勇看着王资那一脸正色的帅脸,一下子摸不清楚王资是真的将流民带入闻风阁视为善举,还是装出来的,

    进入闻风阁但龟公和娼妓,真不一定比饿死强,

    杜勇现在不是纠结王资是真大发慈悲还是假大发慈悲的时候,杜勇摇了摇脑袋,跳过了这个话题,

    杜勇经过王资刚刚最后两句话一点,才想起来自己虽然现在是在做善事,可是自己是锦衣卫兼东厂千户啊!

    自己还在意这点小抹黑吗?

    经过王资先前的说教,杜勇已经知道养流民是很费钱的一件事情了,

    特别是还要保证这些流民能顺利过冬,那就是更费钱的一件事情了。

    现在对于杜勇来说,就是钱能省就省,

    用流民中的小孩来减少闻风阁从人牙子那里买人的支出也不是不行。

    “那就都依王老弟的主意。”杜勇也想通了,决定采用王资的主意——从流民中帮闻风阁招工。

    招收十岁以下的小孩子相对来讲就没那么怕卧底和奸细了,

    一方面是小孩子心智不成熟,

    另一方面就是小孩子进了闻风阁内不被老鸨子吃干抹净已经够不错了,还指望他们能掀起什么风浪,

    就这样,王资的第二期招工计划正式开始,

    王资又一次当上了京师内的大善人,

    只不过这次王资不是一个人当大善人,杜勇也成了杜大善人,

    王资在从京师外回东海酒楼的路上,看了看晴朗的天空,在心中想道:

    “瑞雪兆丰年,今年的冬天却没有雪,明年的收成估计也够呛,”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正德元年会有一次大规模的灾民暴动。”

    “就让我为正德解忧吧,我会把那几百万人都安排进我的工厂的,”

    “让他们好好的再就业,省的闲的没事干造反。”

    “天天上十六小时的工,我不相信他们还有精力去造反。”

    感谢3货的感慨打赏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