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我有一本岁月书 » 第十七章 五步登仙功

第十七章 五步登仙功

    “欲要修行,首重吐纳。澄心静思,方可领会真理。夫人身之气,出于天地之气,若乱于心,则元气不宁,体质必衰。是以先天下功夫在调息。调息者,吐纳之法也。”

    张奇说了半天,嘴巴有些干,他拿出随身携带的葫芦喝了一大口。顾若安闻了闻,真是一个酒葫芦。心中稍稍对张奇升起的敬意,也被葫芦中的酒香浇灭了。

    “乖徒儿,吐纳法没有什么固定的姿势,何时何地何种姿势都可以。对你这种刚入门的,还是要一本正经按部就班的来。如同双修一样。此中奥妙,等你再大些就能明白了。”

    张奇带着放荡的笑容,舔着嘴唇要多猥琐就有多猥琐,和讲经的道家高人不能说名副其实,只能说毫无关系。

    “吐纳之法,入门时需要结合打坐来行功。有正坐、调息、守一、流转、内照五步,又被称为五步登仙功。”

    “以归真决来说,第一步正坐需要选择一方静室,采光柔和,夜半最佳。寻一蒲团,盘膝而坐、五心朝天。背正而不倚,舌抵上腭,两腮微收。看,就像我这版。”

    张奇说着盘膝坐在马鞍上,马鞍又小又窄、高低不平。他悬腿而坐,毫无影响,远远看去如同悬空打坐。

    “这就是基本功,我也刚刚入门。高深者可以一苇而坐,风吹不摇,雨打不倒。对你来说还是太遥远了,你能做到基本要求已经不错了。”

    “正坐之后,第二部便是调息。口稍开,舌抵上腭。轻吸鼻息,缓吐口气。鼻息入丹田,口气出。如吸气之声,唇舌之间而出也。吐约在七,吸约在二。以感二处明显为度,可多可少,只要气流畅通。

    一周天九息循环,可三十六往复。周天无数,至感通透,则气海成。我辈修士生于红尘之中,心有杂念不能坐忘,至感通透遥不可及。退而求其次,不成气海,可成虚海。”

    “做到这两步,就能感受到天地灵气。算入门了。”

    “师父,听起来很简单啊!”

    “简单?要知道在大门大派,不少弟子旬日都感受不到灵气。除了资质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心中不定。”

    “这么困难?不知道师父当年多久才入门?”

    “我?”张奇想了想,“一炷香吧。”

    看着顾若安目瞪口呆的眼神,张奇得意的笑了起来:“你师父我天资出众,若非在此地修炼,早就蜕化凡身,筑基有成了。”

    “第三步,守一。这是五步登仙功中唯一对为师有些难度的。守一,真一也。感通之后,守心静坐。不取不舍,无求无施。心如死灰,静若止水。随吟随念,随呼随吸。万法静观,唯有真一。

    为师入门时正值年幼,好动贪玩。守一对那时的我而言,花了好几天才做到。哎,乖徒儿,这一步对傻子而言不成问题,心思越多想的越多越难。

    如为师这般心思机敏,更是难上加难。如今回想起来,有时候太聪明也不好。哈哈哈!”张奇笑得像一朵老菊花,自卖自夸起来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顾若安附和着听了好久,才等到他说后面两步。

    第四步,流转。真一显现,真气自然流转。流入二眉之间,通于四肢百骸。周身无不至处。头面微红,手足背微紫,真气流转之兆也。流转无滞,乃功臻化境。

    第五步,内照。心定神寂,真气内观。真一返照心上,明了身心性命。非有相非无相,明镜亦非镜。心头明白,乃达玄秘。

    “一般而言,流转是打坐的最后一步。控制着体内灵气,按照所修功法流转周身,不断用灵气滋养身体就行。等到丹田中汇聚出一缕青烟一样的法力,便进入到练气第一层:凝气。”

    “至于最后一步内照,恕我直言不过是先辈留下的传说,根本无人能达到这个境界。五步登仙功做不到才叫登仙,要是能做到,大家还修个什么仙,抢什么机缘。”

    张奇不愿多说,但顾若安还是听出来内照就是修士打坐的附加题。作出这题,就能一步登仙。可惜这题太难了,根本做不到。其每天打坐像做白日梦一样追求内照,不如直接提升境界。等到了仙人之境,自然就能内照己身。

    “练气九层,说到底是水磨功夫。一天天打坐,一天天凝气,直到体内出现一片虚海才算有筑基之资。”

    “师父,这么说炼气期修士跟普通人一样啊?”

    “额!……不能这么说,炼气期修士……都是修仙的人,自然跟那些凡夫俗子不同。就算不能辟谷,也是仙人种子……”

    张奇不停说着,将一连串的修仙术语讲了出来。后来又说些云里雾里,道冲、渊兮之类的,都是些让人听不懂的话。顾若安听了半天,终于明白了张奇的意思。

    炼气期也是修士,炼气期……跟泥腿子不一样!

    耳畔响着张奇的絮絮叨叨,顾若安也理清楚了炼气九层:

    炼气一层:凝气。闭气守一,息息相通,凝气成烟。

    炼气二层:通脉。引灵气于周身经脉,二十四节气各通一脉,脉畅气通。

    炼气三层:虚海。凝聚百缕灵气,流气成雨,涸池不枯,始成虚海。

    炼气四层:真元。虚海哺真元,真元贯周身经脉,上下内外,无所不至,照映于心。

    炼气五层:法力。运法决于丹田,真元内聚如毛入地。寂然无声,法力旁生。

    炼气六层:启骨。法力煅骨淬髓,以外启内,以骨为根。真元自生,虚海鼓而满,法力行则生。

    炼气七层:天心。海满生神气,气满升于顶门。电光灼灼于头部,四肢百骸酥软无力。故云“气上泛天心生神”。

    炼气八层:灵台。神气上升,上通天心,下入丹田。灵台生华,虚海生旋。

    炼气九层:合真。气贯周身,虚灵相合。真一显现,与我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