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西晋,狠抓教育 » 第12章 遍地烽烟找退路

第12章 遍地烽烟找退路

    永嘉元年,二月,徐州。

    众人在太守府吃肉喝酒,玩弄掳掠来的良家妇女,坐中央的王弥端起大碗对众部下道:“干!”然后低头猛饮,酒水顺着他的胡子流到衣服上,他却不以为意,身旁的“美人”用绸布赶紧帮他擦拭,这是前青州刺史的家妓,落到了他的手上,轻轻一揽,抱在怀里,用力亲一口,怀里的美人花枝乱颤,王弥抓一把肥肉,哈哈大笑。

    如今他已年近五十,本来几年前就不近女色了,起兵叛乱之后,仿佛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回到了自己年轻时候一样,欲望高涨。

    王弥可不是平民出身,祖父王颀是曹魏时期的将军,原本在魏国东北戍边,正始年间,官至二千石的玄菟郡太守,后任带方郡太守(这两个郡都在今朝鲜半岛境内),但是后来参与了魏灭蜀的战争,凭借功劳在晋武帝的时候当上了正儿八经的二千石——汝南郡太守。

    从东汉以来,人们就注重家世,王家这种底层因战功起家的家族,当然被别人看不起,他祖父去世后,父亲没有才能而湮灭无闻,到他这一代之后,王家衰落到了地方土豪的层次,在讲门第的晋朝,他家这种土豪,才一代人之后就离开了朝廷,属于爆发户罢了,没有凭借运气和文才深入打进士大夫阶层,最终早晚会败落。

    王弥小时候起就羡慕战国时代的游侠,那时候他家还很有钱,王弥不事生产,到处游荡,泰始年间到游历到洛阳,士族看不起他这种游侠,当时正在洛阳做人质的刘渊却没有这种成见,最喜欢王弥这种勇武的豪杰,他自己就武艺高强。两个人年纪相仿,很合得来,结为好友。

    司马家还未篡权之前,刘渊就和司马家有了联系,司马家当政之后,王浑曾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刘渊,司马炎本人很欣赏刘渊,打算让他参与攻打东吴的战争,当时的侍中孔恂和和尚书令杨珧因为他是匈奴人,劝谏武帝说胡人有能力之后会反叛,不能信任,晋武帝于是放弃了对刘渊委以重任。刘渊因为这件事,对晋朝更怨恨了。

    作为刘渊的好友,王弥本来就对刘渊表示同情,刘渊还曾经给他说,因为他是匈奴人,估计要被在朝廷的士族害死在洛阳,在宴会中长啸,声音凄切,把众人都啸哭了,刘渊不仅没死,宗王战争,他还以聚集匈奴为成都王司马颖作战为名,回到并州的匈奴部族,自立为王。

    王弥回到故乡东莱郡之后,朝廷推出的各种政策措施,让王家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王弥对晋朝更是恨之入骨,其实他家又没为司马家做什么大贡献,离开了朝廷,谁还理你,有了权力,才有划分利益的资格。

    后来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继位,宗室内乱不断,山东又是一个天师道泛滥成灾的地方,估计天师道的信仰给这些心怀不轨的人以借口,一切都是变动的,为什么皇帝要由你们司马家一直坐,去年东莱郡惤(音尖)县县令刘伯根自称惤公叛乱反晋,这还了得,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叛乱了。

    这就是古代朝廷的无奈了,知识分子里儒家得到发展,讲秩序尊卑,反叛的人就少,宋明叛乱的都是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只要听话,儒家的知识分子即使贪污谋私,皇帝也只能认了,管不完,天地君亲师,至少大家不敢乱动。不然相生相克,可能我算一下,轮到我家做皇帝了,我得造反了。信了道,信了佛,你是听三清的,还是听皇帝的?你是听佛祖的,还是听皇帝的?

    想想自己的好友刘渊,趁着晋朝宗王互相攻击,趁机叛乱,两年前就自立为汉王,还曾多次击败朝廷的军队,朝廷拿他们没办法,王弥想想就很向往。

    去年一听家附近有叛乱发生?王弥这心里无君无父的人,带着家里的奴仆就跑去参加了,王弥这种武艺高强的土豪,有粮食有人,刘伯根当然欢迎了,当即就任命他当长史。刘伯根进攻临淄,击败了刘暾,却被镇守将军王浚派兵打败,最后刘伯根战死,王弥带着其余人跑得快,活了下来,被兖州刺史苟晞弟弟苟纯追着打,没打死,最后化身盗匪,四处流窜,打家劫舍。

    二月,自号征东大将军的王弥,流窜青州,徐州打了几次胜仗,最后杀了两个刺史,刺史啊,这在往日可是他仰视的二千石,如今被他如杀死狗,享受着刺史美人的服务,王弥飘飘欲仙,感觉前所未有的好。想到如今打败了太傅司马越派来平乱的鞠羡,还杀了他,已经彻底得罪了官府,司马越来真的,自己不一定打得过,想要找大腿抱。自己老朋友在如今自立为王,王弥经常和他联系,决定写信去问问是否可以投靠他。不久之后,刘渊传来消息,拜他为镇东大将军,青徐二州州牧,都督缘海诸军事,封东莱公。看看一个土地主,如今当两个州州牧,总共四千石了。

    而与此同时,江南的陈敏也叛乱了。陈敏原本也是寒族出身,在宗王战争中得到了赏识,先是投靠齐王司马冏等运粮有功,升合肥度支。后来在平定义阳蛮张昌之乱中立功,被授官广陵相。父亲去世之后,离职守孝,后来看中原大乱,决定占领江东,重建“东吴”。

    消息传到洛阳,洛阳百姓一时人心惶惶。宫城里,皇帝司马炽拿到陈敏叛乱的奏疏,心里也是很苦涩,但在内他没有多少实权,司马越掌管如今的皇室大军,他想恢复祖父武帝时期的疆域,只有在梦里实现。如今最要紧的事情是扳倒自己的叔叔司马越,然后再图谋其他。而如今司马越在朝廷虽然是一手遮天,可是地方很多人却对他不满,只有他的兄弟们坚定地支持他。

    而太学太傅府,司马越就难受了,皇帝不当家不知道家难当。李家几年前就占据了益州,距离远可以暂缓,并州刘渊,司马越几次派大军去攻打都无功而归,如今青州徐州也乱了,重镇邺城也是岌岌可危,南方陈敏如今公然叛乱。北方王浚对他也是爱答不理,坏消息一个个传来,司马越如今都快抑郁了。

    皇帝还找机会恶心他,可如今能让他暴毙吗?各个地方势力早就在等他这样做,然后进军勤王,他自己也在意自己的身后名。

    过年之后,王衍就在思考王青所说的家族去南方发展,这段时间各种坏消息传来,他也觉得北方岌岌可危。今天决定和司马越见面,给弟弟王澄求官。

    这天,王青来太傅府和司马越见面,司马越现在已经没有了谈玄的心思。

    “王尚书,来找本王什么事?”

    “太傅,如今北方岌岌可危,我认为要谋划南方,以助力太傅能坐稳北方,如今中原四处动乱,北方王浚佣兵自重,青徐又再陷战火。”

    “可是南方现在也不安稳了,陈敏也在江东叛乱,夷甫不知道吗?”

    “陈敏叛乱,指日可平,太傅不必如此忧虑。”

    司马越纳闷,想听听王衍接下来怎么说。“尚书为什么会这么想?”

    王衍接着侃侃而谈道:“陈敏,苦寒出生,江东士族朱,张,顾,陆等世家怎么可能接受,身为士族俯身在一介寒门之下。而且听闻陈敏在江东,重用子侄,他们却胡作非为,虽然未必是真事,不过却反映出江东士族的看法,江东大族,必然早已经心生不满。当年江东孙家之所以能建立东吴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武力世家,经营多年,现在江东豪族义兴周家,吴兴豪族钱家都不可能对陈敏言听计从,陈家根基尚浅,只要江南士族豪族反对,江南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平定了。”

    司马越听了这番话,心里也很认同,焦虑少了一些。“夷甫认为,江南平定之后,如何建设南方?”

    “太傅,江东富庶,叛乱平息之后,可派一心腹镇守江东,荆州自从刘叔和(刘弘)上任后,征讨叛乱,如今已经平静,然而也容易生乱,如今朝廷承受不住更多的烽烟了,举贤不避亲,我弟弟王平子(王澄)可当此重任。还有江州,豫州,此时都是重中之重。南方只要不再混乱,即便有万一,太傅也可以退居南方,伺机收复北方。”

    “夷甫此言,深得我心,王平子名满天下,想必定能治理一方。”

    东海王司马越这么一说,王衍就放心了。

    ……

    王衍走后,司马越和自己的心腹商议此事,大家都觉得事到如今,经营南方是个好退路,他们被接连而来的动乱已经搞得焦头烂额了,便先安排下荆州刺史王澄的位置,扬州刺史在扬州平定之后,再选一个司马越集团的藩王出镇,南方以此二州物产人口最多。只要能安定这两个州,后路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