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西晋,狠抓教育 » 第22章 王荆州

第22章 王荆州

    王青的荆州兵是募兵,当的是职业兵,以前汉代士兵是来源于服兵役,最好的是当中央军,给你报销吃住,但是好像也不给钱,戍卒去守边还要自己带粮食装备,朝廷说就服役几天,这毕竟是人多的大帝国,一个人几天怎么了。但是帝国最强势的时候能做到说话算话吗?

    帝国的话都敢信?骨头欠埋在长城底下了。没权势的人,让你几天你就几天,难道你还能讲价?

    武帝时期,良家子在家自学武艺,遇到帝国有战争,可以报名参加,这是志愿参军,也没有工资拿,不过立了军功,可以封侯拜将,不过也可能马革裹尸了。

    汉代结束之后,天下大乱,到处都是私兵,其实私兵不见得比帝国的肥料待遇差,养私兵的大户,为了让士兵打得过别人,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户主人,也不会做得太离谱。

    后来曹操采用屯田兵,战时当兵,平时种地,哪里有工资这种说法,不倒过来吸你的血就好了,但是为了活下去,百姓估计只能忍了。

    自古军法又严苛。像诸葛亮治军,动辄就是斩首,兵刃没磨好,斩首!队伍不整齐,斩首!衣服不干净,斩首!把军人当猪羊,猪羊讲不通,只有用严刑峻法来使士兵恐惧,遵守军法。

    这些严格的传统和王青人性化的管理相比,荆州军士兵简直就像是天天在过年。不仅吃饱穿暖,最近还有微薄的工资拿。此时天下有军队的地方,荆州的理念对他们那是降维打击,士兵们过上了这种“好”日子,只要遵守军中法规就行了,哪怕被军官把他们往死里操练,他们也甘之如饴。就是不知道在战场真刀真枪的时候,他们能不能争点气。

    “优厚”的条件,人性的对待。王青现在让士兵起来造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士兵们都不敢声张出去,这别人知道了还了得,都想来抢活干是吧。

    现在王青早已经把南郡玩弄在手掌之中了,包括荆州城,王家到荆州的人,像什么王衍派来的管家方展早就被收买了,不服不行,“没办法郎主,王太守太强硬了,不服不行。”

    搬出城外的南郡太守官署,人全变成了王青的人,或者换成了王青的人。城内的刺史官署,王青也早渗透进去了,一开始以刺史儿子的名义,现在已经排挤走那些不听话的人了,整个荆州城由王青的士兵驻守。

    这时候到了荆州城,才有种回家的感觉。

    王青准备让老头子休息了,顶着个大帽子,多累啊,不如每天乐乐呵呵,研究点书法音乐,做艺术家,这不好吗?

    儿子在外面做了什么,其实王澄也是有所耳闻的,刚开始还不在意,等他知觉了,已经晚了。王澄是老派的人,现在早就看出来了,自己这儿子这是想成为乱世奸雄的节奏,这种人,恐怖如斯。挡住了他的路,估计父亲都没得做。

    可是不影响他喝酒就行,谁知道这回喝酒也不行了。不装了,我要做刺史,王青走进了刺史府,他父亲才刚醒没多久,正准备吨吨吨呢。

    看到王青来了,开始装醉。

    “小青,你倒是很久没来我这里了。大早上来找我干嘛?”

    王青知道他今天还没喝酒,在这里装呢。“老辈子,魔法披风,我晓得你今天还没开始喝酒,你听好了,我要做刺史。”

    王澄也不装了,摆摆手里的麈尾说:“要做就做呗。小青,不会让王家被朝廷夷三族吧。”

    “那不会,都是我夷别人三族。不过表面还是你当荆州一把手,我还不想和朝廷闹翻。”

    “小青,你就说你要干嘛,都是父子,还有什么藏着掖着的。”

    “我要做圣人,开辟新时代。”这样解释王澄就听懂了。

    “你这新时代什么样的?”

    “最起码大多数人努力了就有饭吃,有衣服穿。衍生的其他问题,别人来解决吧,我又不是万能的。”

    “你这是铁了心和士族对着干,不仅是朝廷。百姓吃饱了,还怎么体现出尊卑上下。”

    “我这新世界就是这样的,士族心里有不满也给我憋着。老澄啊,以后不能不劳而获了,以后可不能天天喝酒了,要是不想饿死,得做点事,哪怕写点字去卖。”

    “嘿嘿,你这就没有尊卑上了,给你当大旗,我还不能天天喝酒度日了,做什么你都要管?”

    “天天喝酒有什么意思,你就不想留下点什么,比如书法,论著之类的。那以后我这新世界成功了,怎么写和你有关的历史,荆州刺史,旧世界的士族炒作的著名文人,其实除了喝酒,什么也没干,什么也没留下。”

    “滚滚滚,老子还轮不到你来管。”

    “好勒。”

    王青走后,王澄心里想开了,按照礼教,他儿子造反,他算是名声臭了,尤其是架空了他,让他做个空壳刺史,这显得他很无能。虽然没有做不做忠臣,似乎没什么了不起。

    如果让他儿子成功了,他以后也是太上皇一样的人物了。不留下点好名声,那怎么成。

    不提王澄怎么在那里做自我的思想建设了,王青拿到了荆州,远在洛阳的王衍烦心上了。

    烦心事就多了,朝堂上,皇帝要亲政,掌管政事,和太傅司马越明争暗斗,现在司马越离开了洛阳,地方上动乱不停。看着北方乱成一团,以家族为先的他,本来已经做好了狡兔三窟的计划,让弟弟去荆州,堂弟王敦去扬州,自己坐镇洛阳,家族和琅玡王司马睿迁往南方扬州。

    本来好好的,结果现在侄子给他写了一封信过来,说他已经掌控了荆州,随时可能造反,如果王家的人还想活下来,赶紧跑路到荆州。

    好端端的造什么反,当皇帝有什么好的,整天提心吊胆的,士族才是不倒的。

    但是如果王青真的造反了,为了家人好,他还真得赶紧把家人送走,万一皇帝发疯怎么办,亲缘关系远的就不管了,他这一支等北方稍微平静点,得赶紧带着人悄悄离开,自己假装病重,把儿子叫回来,然后他再向朝廷辞官,准备回乡,路上再往南边走。

    远的那一支他也管不到,他们如今和琅玡王捆在一起,琅玡王司马睿是太傅司马越的小老弟,他去江南,也是太傅司马越的退路,老家的人都跟着琅玡王,放弃祖地往南边去了。依他看,琅玡王司马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野心大得很。

    即便现在没有,以后有了实力也会有。

    司马睿声名不显,去到江左无所适从,江左士族根本不给他面子,在堂弟王导他们的帮助下,才在江东站稳阵脚,等他站稳了,听不听司马越的还是另一回事。

    ……

    安东将军府。

    “将军,江左士族如今被你的雄威震慑,我们经营江左,从北方渡江过来,不能抛开江东名宗大族,趁此机会,应该征召本地名士,和他们合作,不然行事就会处处碰壁。”

    坐在上首的安东将军司马睿,倚着小几,多年的好友王导给他建议,不说有没有道理,他对王导是百分百信任的,自己能够躲开混乱的北方,王家出了很大的力。

    “茂弘(王导),依你看,我们征召哪些人为好。”

    “吴国顾彦先(顾荣),他是东吴丞相顾雍的孙儿,早年仕吴,吴灭之后随陆士衡(陆机)兄弟北上洛阳,被人们称为三俊,之前平定陈敏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侍中,因北方战乱而没有领命前去,他是江南士族的领袖,如今闲居在家,他可以做将军的司马。

    贺彦先(贺循),会稽山阴人,贺家不是大族,也因为他不是,可以和他合作,我们从北方过来,需要落脚的地方,吴郡最好,但是那里是本地豪强周氏的地方,我们外来人很难立足,竟陵郡就很适合,可以开垦出良田,风景很好,人也不多,以让贺彦先担任吴国内史。”

    “好,就听你的安排吧。”

    王导是司马睿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司马睿对他当然放心了,他本来只是司马越政治集团的小透明一个,南方这个时候也没有完全开发,不然好果子能给他吃到吗?司马越还不先给自己兄弟安排上。

    虽然送礼讨好司马越老婆裴氏,能够从管徐州军事运作到扬州,当安东将军,管扬州江南的军事,但是他名声不大,刚来到扬州的时候,本地氏族都不给他面子,试探问了一下,都不愿意来给他做事。

    他依靠王家在士族里的名声,王家也往南移动和他配合,前不久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王敦到扬州,王敦和王导兄弟带着南来的名士,骑着高头大马,拥护着司马睿,本地的士族看到才对司马越有了畏惧之心。

    这种畏惧之心可能是因为当年兵强马壮的晋国,在灭掉南方吴国展现出来的强大,几十万大军分头并进,打得吴国毫无还手之力,而如今这些士族看到,即使是强大的晋国,也还是被胡人势力打得皮青脸肿。

    江东士族也需要和北方士族合作,不然可能守不住,长江以南再次覆灭。再说了,相比于被野蛮的胡人欺负,认你当老大也行,毕竟大家都是士族,是知识群体。

    像之前叛乱的陈敏,开始大家还若即若离在犹豫,华谭站出来说,陈敏,仓部令吏,七第顽冗,六品下才。江东士族有的本来还想装糊涂,什么都不知道,准备重建“东吴”。被华谭揭开了他们的“遮羞布”,陈敏,一个小吏出身,才能六品的贱人,你们要尊他为主?不要脸了?众人才草草结束这场尬尴的“建国”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