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西晋,狠抓教育 » 第43章 王瑜的学宫游

第43章 王瑜的学宫游

    王瑜是王含第二个儿子,今年十六岁,半年前随着家人从琅玡老家来到南方,王含是王敦的兄长,因为王敦没有儿子,把王瑜兄长过继给王敦做儿子,他家只有兄弟俩,所以现在差不多也算是独子了。

    王瑜天性爱动,家里有人送信到荆州,他也跟着来了。前段时间,荆州解禁,不再绷紧神经准备应对内变和外敌之后,也开始了和外界沟通,扬州的王家人才知道荆州发生了什么事。

    王敦对造反无所谓,他又不是什么司马家的忠臣,虽然他娶了当今皇帝司马炽的姐姐,但是对他来说,这都是小事,不过荆州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对荆州的这一套他嗤之以鼻,他可是士族贵公子,这些农民,工匠,配和他平等?

    他作为扬州刺史,只是管政务,管军事这种事,司马家虽然自己人司马越也不太信得过,但是相比别的外姓人,当然还是自己人稍微靠谱那么一点点,扬州军权在宗室琅玡王手里,当然了,就和皇帝一样,你再牛逼,不可能所有事你都来管吧。

    其实主要也是依靠跟他一起来南方的王家人,王敦虽然知道了这事,但是没向琅玡王禀报,是王导禀报的,司马睿本来就是靠王家人,现在王家人造反了,能用王家人去打王家人吗?可是没有王家人,他也没什么人能用。

    如果他信得过南方大族,朱张顾陆这些大家族还是能用的,可是他信不过这些人,这个时代的南北还是有隔阂的,北方拿下过南方东吴,北方士族不太看得起他们。

    王导向司马睿表示,王家造反,他不敢再身居高位,继续做琅玡王的司马,司马睿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批准,王导和他一起长大,他还是信得过的。

    不过王敦他就信不过了,准备上奏朝廷,免了王敦的官职。

    原本他准备好要支援北方的,现在也停下来了,他又不敢直接造反,他可是宗室,没有所谓的大义,司马越不敢篡位,他也不敢自立。

    司马越让他去打荆州,可是深入了解荆州之后,他有点怕,荆州能打败李雄,他能打得过吗?别被荆州打败,丢失江南,那就搞笑了。

    没了荆州益州,再失去扬州,南方就彻底不属于他们家了,万幸之前朝廷改制,把荆州割了不少,不然更完蛋。

    可是朝廷诏书下了,不打也不行,扬州准备开春之后进攻荆州,当然这个决定下了之后,荆州几天后就知道了。

    司马睿当前只能运送粮食去北方,给司马家现在的老大司马越表忠,并对这事加以解释,他来南方比荆州王家来得晚,现在还要防备荆州,所以只能这样了。

    来了荆州之后,王瑜发现荆州和之前自己去过的地方很不一样,家仆把信送去给王衍,他则在南郡闲逛。

    这几天恰好荆州解禁,人们又开始活络开来,从他进入荆州范围,就感到一种安宁的感觉,他从北方来,北边成乱世了,越往南,感觉还要越安稳一些,和家人到了会稽郡,感觉安静很多。

    不过当地人说着吴语,他听不懂,而且他们毕竟是外来的,本地人对他们很警惕,感觉有点紧张,到了荆州就没有那个感觉了,这里有种和谐的感觉,人对人那种敌意很不明显。

    江陵城外,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有一种前所未见的活力,现在的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上的,都是为了防备外敌,修着高大的城墙,荆州似乎没有这种城内外很明显的区别。

    城外就有荆州的军营,军队还管着本地的治安,城外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商人们在这里交换有无,政府维持交易的秩序,市场上商品很多。

    他还在南郡逛了几天,荆州的军队指引着老百姓修路,修水渠,到处一片祥和,衍伯父治国的能力真强,农民们一片欢欣鼓舞,王青堂弟应该没有这个能力吧。

    这些人在城外,要是有人打来了怎么办,王瑜很为他们担心。

    荆州居然可以用纸来做钱币,这些钱币还挺精美的。在楚才学宫买了个鸡腿饭,他和范元又接着在学宫逛了起来,食堂饭菜味道一般,他们这些富人见过世面,什么精细的没吃过,这种大锅饭,虽然味道勉强能过得去,也只是一般货色。

    楚才学宫离商业中心还是有点距离的,商业中心太吵闹,容易影响学生学习,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市镇,不过必要的衣食住行还是有人卖的,商家也不怕没人消费。

    因为学宫给学生发钱,学生虽然可以免费吃饭,不过吃腻了学校食堂,他们也会到外面换换口味。

    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孤儿,也没有父母给他们准备衣服,日用品这些东西,学校现在不是直接发放,而是让他们去学校门口的店铺购买,让他们感受什么是商业社会。

    学校一开始没有规划,后来形成了校委会,对学校的校舍进行了统一的设计和安排,王青哪里有那么多时间。

    学生们的宿舍和教学楼离得不远,搞得像后世的公园,地面都是河沙铺成的,下雨天也不会泥泞,整个学校当然留出了很多地方以后扩张,计划多年后建成的大学能够达到上万人。

    上万人不多,又不是纯粹的大学,还有小学,初高中,甚至已经在筹建幼儿园了。

    学校现在已经放假了,但是没少多少人,只是平常的教学活动停止了,毕竟大部分学生都是孤儿,无家可归,当然低年级离得近的人已经回家去过年了,等到来年开学再回来。

    也有很多带了口信回家说不准备回去过年了,主要是家里知道学校吃饭免费,你回去家里还要为你出粮食,学生也是七八岁,除非家里有人来接,不然家远的怎么走上百里回去,回去家人也没空招呼你,都在修桥修路呢。

    当然,这样也是王青鼓励的,让学生尽量少地被旧文化的影响。

    现在学校的学生已经两千出头了,当然,不算法学院那几千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成年人,现在都在为考试做最后冲刺,不怎么到处闲逛了。

    教师除了王青学生,还有在社会找的各种可用的老师,人数有上百人,有的甚至都不识字,只是有某些一技之长,不过他们算不上王青的亲信,教育这一块,还是王青的学生说了算,只不过他们还太年轻,最大的二十出头,相当年轻。

    学校是开放的,除了师生还有为学校服务的几百校工,除了有些地方限制出入,大多数地方还是大家都可以随便出入的,不过对学校感兴趣的人不多,来的人没有很多,学宫的名声还没有传播出去。

    而且学校对安全很重视,经常有保安巡逻,他们都是新楚的部队,这里是王青最重视的地方,安全必须有保障。

    学生们没课了,都在玩乐,当然也有各种活动可以参与,不然假期也太无聊了,南郡很安全,他们无忧无虑的,也不愁吃喝,成天只需要考虑学习。

    当然对于年纪小的学生也有限制,万一出问题了就不好了,都是小孩,想要去远处,尽量都要大的学生带他们,避免一个人去。

    当然了,报备了也可以让校工带他们出去玩,学校的校工都是精心挑选的,学校为了保障学生,那是费尽苦心。

    王瑜走在学宫,也不算个异类,他向来讲究入乡随俗,已经换上了本地的衣服,学校里还有考生在,所以他不显得突兀。

    刚来到学校,他就喜欢上了这里,而且南郡这么安全,他也没让仆人跟着自己,在校园里还认识了来荆州法学院念书的范元。

    学宫现在的模式,有读书人来这里,如果想要在这里读书,登记了之后,领取木牌,可以在学宫就读,不过只提供新学教育。

    学宫只给他们这些有木牌的人提供吃住,不给他们发钱,王瑜就是在这里认识的范元,范元和他不一样,范元一来学宫转了转,就直接报名成了法学院学生,不过他和王瑜,也没有深交。

    今天约好的范元带他在学宫逛,“范兄,你来得早,知不知道学宫有什么好玩的?”

    范元和王瑜走在校园的路上,听王瑜这么说,放慢脚步,“那得看你喜欢什么了,学宫里感觉天文地理什么都有,现在是假期,活动不少,不过都是些小学生,你估计和他们也玩不来。”

    “那倒是,听说学宫的图书馆有很多书,想去看看。”

    “那你就别想了,学宫的学生才能进去。你能去的都是一些小图书馆,那里没什么好玩的。今天大讲堂有个关于地球的讲座,你要不要去。”

    王瑜来荆州,当然在书店买了新学的书,范宣还推荐了几本简单易懂的书给他,新学的书都是口语化的,他也能勉强看懂,知道新学说我们都在地球上。

    “讲座?我还没去过,带带我,兄弟。”王瑜喜欢新鲜东西。

    “我不太想去啊,你可以买本学宫的刊物《新学》就知道了,这个月的这一期,上面就有相关的文章。”其实这刊物图书馆都有,每个月印刷上千本,不过能看懂的人,其实寥寥无几,差不多都是王青第一批学生在玩,范宣自己也看不懂,当然,文章具体说了什么,上面还是写清楚的。

    “兄弟,别这样,等下请你去吃好吃的。”王瑜不缺钱,正说着,学校的报时钟被敲响了。

    “那行吧,赶紧走吧,快开始了。”

    两人在到达大讲堂的时候,已经有十几人了。主要是现在没有扩音设备,先到的占据了位置,后面的来的人只能听个寂寞了。他们来得早,抢到了前排的位置。

    学校的讲座太多,小学生们习以为常了,除非自己感兴趣,不然根本不来,现在学校有水平的,也就上百人,大家领域不一样,除非重大发现,可以来个学科串联,不然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还来不及。

    来的人除非同一个领域,或者有兴趣,当然,类似于学宫法学院这种无聊来凑人数的人也不少。

    王瑜都等不耐烦了,还没开始,整个的大讲堂类似一个大亭子,中间一个突起的圆台,四周有椅子,可坐上百人,现在新学规模不大,采光也是问题,这样还将就,等以后规模扩大,技术进步,就要修大楼了。

    今天的主讲是戴天理,物理学士,看起来比王瑜大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