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西晋,狠抓教育 » 第45章 新的一年

第45章 新的一年

    做过好几次模拟考试的考生们,已经迫不及待要考试赶紧开始了,今年的新年他们是不能在家过了,不过相比于进入仕途,什么过节,能有什么意思。

    考试的通知已经贴出来了,就在过年前十二月十八,笔试开始,面试放在新年假期之后,新楚的春节假期是正月初一之前十天以及后十天,一共二十天,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在考试结束之后,立刻上任。

    其中笔试成绩占六成,面试成绩占四成,考上了,任用还可以做文章,王青可以让他不喜欢的人在这种表面公平的考试上吃亏,尤其是那种一看就心怀不轨的人,新楚的情报处对这些考生做了调查。

    今年是例外,为了准备考试,江陵政府的工作人员要准备文官考试,假期只能缩短了,为此只能靠奖金奖励,其实大家都无所谓,他们之中世家公子不多,大都是苦寒出身,这个时代很多人,比如农民,哪里有假期,休息那是朝廷的大官们的事情。

    底下的百姓,能吃苦只能多吃苦了,吃饱饭的人都不多,哪里还有心思放假不放假,农民冬天不种庄稼就休息了?要服劳役,给朝廷修宫殿官署,给死掉的帝王修陵墓,在家的妇人还要织布。

    安排这些劳役的小吏,更没有的休息了。

    如今新楚地方在军队的带领下,已经把郡县的官署准备好了,当然官署只是普通的房子,大方耐用,并不华贵,形制上都是一样的。

    当然,即使在地方官吏到来之后,短时间内也是要依靠驻守的军队,把地方政府的架子搭出来,这些东西都已经写明了,是考生们的考试内容之一。

    这些地方官吏在地方招募的人员,也算是整个官吏的成员之一,因为框架刚搭建出来,所以对于他们加入的要求不是很高,现在加入容易,不过也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正式人员,有升迁的机会。

    每年的考试定在冬季,在荆楚学宫进行,通过了考试,才能获得正式的任用,日后可以向上升迁。

    这个时代虽然说不像后世明清,胥吏没有上升的途径,只能在当地为非作歹搞钱欺负人,但是整个社会非士族的人都没啥前途,特例就不用说了,像前汉,秉承秦国以吏为师的传统,底层小吏熟知文法,是可以上升的,像武帝任用的张汤,人家就是从底层上来的。

    东汉以来,察举制实施以来,到现在的九品官人法,非大士族的上升之路已经被堵死了,新楚这次的文官考试要是流传出去,必然会被士族们恨之入骨,非士族的人能有资格和他们一起竞争吗?

    不过新楚已经不在乎他们的想法了,要打就打,新楚的士兵已经等着要在战争中立功上升了。

    一大早,考生们吃了早餐之后,一个个进入了已经安排好的考场。

    这次考试分为三科,约法,行政法和民法。考生们用的都是新楚准备的炭笔,这个写字快,他们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大多数人已经和学宫的学生差不多了,而且新楚官方提供的办公用品都是新式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没得选,这是听来的。

    考试的教材也是律法,需要发挥个性的地方不多,当然荆州法律还没有制定得很严密,不过那些地方没有涉及,也不会考到,律法不详细,很多地方只能靠新的律法系统,慢慢实践,累积故事。

    这方面就模仿汉代的朝廷,朝廷每次遇到特殊事情,大家的处理都不是随便的,要翻看之前的故事,参考着之前的故事来处理,汉代朝廷还因此设有掌故一官职,编写之前的礼乐故事,朝廷需要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将作为处理事务的参考。

    考试分为两天,第一天上午下午,第二天上午各一科,等到最后一科考完,新楚早就安排好的批卷人员就开始忙碌了,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答案,直接核对是否和答案相一致就行了,选择题的部分,连学宫的小学生都能完成批阅。

    几天之后,结果就核对出来了,没想到这些人这么想上进,普遍的成绩都不错,学生们也不惊奇改卷速度,他们之前就做过几次模拟考试。

    成绩出来了,但是大家还没有放下悬着的心,因为通知说的面试还没有结束,考试还没完成,大家还是没有心情过新年,但是时间这样安排了,只能这样了忐忑地过年了,不过面试的内容就问问题,面试的也未必全是法学老师,很多人也都想轻松轻松,学宫里就说了,劳逸结合,绷紧几个月,也很累了。

    当然新楚也不用刻意对待那些不认同他们的人,因为不认同,不接受他们新的一套,穿着,生活方式不改变,很浪费时间的,除非脑子上比别人灵活太多,不然相对来说,成绩比不过追求适应的考生们。

    新楚的很多东西是追求实用,效率,当他们不知不觉融入了这个体系,其实不知不觉已经被同化了。

    按照之前的规定,考试优异,拿到总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学宫将会授予他们法学学士的学位,获得法学学士证书,这使得楚才学宫一下多了几百学士,其他人只能得到法学院的肄业证书。

    于是在面试之前,学宫还为获得学位的考生举办了学位授予仪式,现在荆州加入了鼓舞士兵学生的荣誉感的胸章,毕业的学士有学士胸章,优秀的士兵有各种功勋的胸章。

    法学院的胸章是一个小小天平的形状,在富有仪式感的学位授予之后,很多获得学位的人都从心底升起了一种莫名的荣誉感。

    他们的胸章将来可以用来出席重大的仪式,节日,表明学宫对这些获得胸章的人们的智慧和勇气的肯定。

    面试通过之后,这些人就被安排到各个郡县去掌管当地的秩序,当然,由于人数不多,也只安排到县城一级,南郡和南平郡以及成都郡不一样,他们是新楚的重要地方,新楚控制到了乡级,现在新楚区划分四级,郡县乡里,和之前差别也不大。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新楚的人员只能任命到县城一级,日后逐渐正规化了,再深入到底下的层级。

    当然,南郡原本就有很多跟着王青他们原来混的小吏,他们早就通过了考核,表现优异的成了主持面试的主力军,面试也就是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凭他们的经验来决定考生的去处,王青也参加了,他是名义上的主考。

    想当年,自己可没参加这种大场面过,想起以前,就想到自己以前老家,大概在现在的武昌郡和南郡之间,他曾经放假也去看过,那里还是个大树林,没有被开发,当年他父亲鄂东做矿工。

    铁矿可是好东西,其他地方他也不知道哪里有铁矿,但是人们说鄂东是优质铁矿,前几年他过年,被安排回老家相亲,曾经去过那里,在那里玩了几天,也在那个大铁矿看了一下,不知道沧海桑田,一千年前那里怎么样,相传铁矿从三国就开始开采了,王青在荆州确实也有所耳闻,不过那里现在产铁量也不高。

    人们说那里当年是一大山,他去的时候,被挖成了一个百米大坑,这么大的矿山,他可是舍不得不吃一口,可是那里只是曾经属于荆州,现在属于江州。

    现在荆州的冶铁技术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假如扬州来打他,他就先把武昌郡给占了,我本来不想要的,都是你们逼我拿的,不过江州的州治在武昌郡,拿了也不知道琅玡王咽得下咽不下这口气,他会不会抱着拼命的态度不死不休。

    其实来报名这一千多人,理论上都可以用上的,但是撒到现在的荆州益州根本算不了多少,即使全丢到益州,一个县才几十个人,不过消息传开,来法学院上学的人指定不会少。甚至新楚之外的普通读书人,估计都会来。

    这些寒人,为了出人头地,甚至会投靠刘渊石勒,当然也不太一样,荆州这一套,人家读圣贤书的,即使投靠胡人,也未必会和你一起玩。

    考试结束之后,这些被选上地方行政人员的人们就到地方任职了,而荆州则做好准备,直面琅玡王司马睿的进攻,朝廷已经免了王敦的刺史职位,不过王家其他人的职位没什么变动,王敦承受了一切。

    王敦整日喝酒宴客,在他看来,扬州这些人,根本打不过新楚的军队,他家人去荆州的所见所闻传了过来,即使他不认同荆州王家的一套,可是荆州的军队不是好惹的,没准司马家偷鸡不成要反被打。

    太傅司马越想用司马略来取代琅玡王司马睿,可是司马略刚准备带兵出发就生病了,这事只能作罢,司马睿也很会做人,给他运了不少粮食,还有三千士兵,司马越想了想也就暂时放过司马睿这小子。

    但是对他也不放心,让刘璠和襄阳王司马范带两万士兵从北边出发,策应江左的司马越。襄阳都没了,你这个襄阳王不得出点力,还有南阳王司马楙。

    而司马越任用刘璠,那是因为他家在荆州百姓眼里很有声望,王家去荆州之前,刘家在荆州就很有声望,他父亲平定了张昌作乱。

    司马越时间在江左都这么久了,即使他不能拿下司马越,打不下荆州,也要借此削弱司马越的力量,他现在是谁都不敢信了。

    司马越还让自己的部下裴邈取代王敦的位置,出任扬州刺史,至于其他人,他想要表现大方一点,没有连带,王衍那一支早就跑光了,王家剩下的人太多,又差不多在南方,想搞也搞不到,逼急了又在江左造反了,不管是裹挟司马越还是怎么样,对他来说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