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农家乐通古代 » 第四十一章 大明宝钞

第四十一章 大明宝钞

    在洪武年间做官?逗我呢。

    先不说他不能去洪武朝,就算能去洪武朝也不做官。

    首先第一点,明初四大案,死了多少官,哦,现在只有三大案了,胡惟庸在洪武十三年就已经没了,如果朱标活着,蓝玉案就不会发生,那么还有两大案。

    其次,洪武朝的工资少的可怜,平常的七品县令,一县之主,一年的俸禄也就九十石粮食,也就是一万多斤,看起来似乎很多,但是这可是府衙上下所有人的工资,发完工资,可以说口袋里就没什么钱了。

    工资少也就算了,如果可以摸鱼划水,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最令张泊不能忍受的就是这个。

    不同于汉代的四日一休加假日,一年有七八十天假,隋唐的九日一休加假日,一年有一百多天假,宋朝更牛,有一百二十多天假。

    洪武年间,只有春节,冬至,以及老朱的生日三天假,什么双休日,单休日别想了。

    而且日常的上班时间都是早七晚七,这么一看,996都算轻的。

    所以说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

    “太子殿下,虽然我很想前往洪武朝做官,但是很无奈,我无法前往大明,因为我之前试过前往西汉或东汉,但是都无疾而终。”

    “哦,还有这一层的束缚?”

    朱标也是没想到这点,沉吟片刻,目光落在了石桌上的《太祖高皇帝实录》上。

    “店家,不知这本书卖不卖。”

    张泊没有犹豫,直接点头应允。

    “卖!”

    有钱不赚王八蛋。

    听张泊说要卖,朱标从袖口中掏出一沓纸钞拍在桌子。

    看见朱标拍出的一大叠大明宝钞,张泊脸上的神情一阵变换,从原本的一脸期待变成了苦瓜脸。

    怎么又是大明宝钞?

    而张泊的神情变换也落在了朱标的眼中。

    “店家,为何露出如此神情,难道是价钱不够。”

    张泊轻叹一声,回应道。

    “并不是不够,太子殿下,而是你手中的大明宝钞在我们这根本不值钱。”

    如果说是从明朝流传下来的大明宝钞,那肯定是值钱的,再怎么样,应该也有五位数。

    但是这可是没有经过岁月沉淀的大明宝钞,张泊甚至还能看到大明宝钞上的墨迹反射的光芒。

    大明宝钞竟然不值钱?

    朱标望了眼石桌之上的大明宝钞,突然开口道。

    “店家,是否因为大明亡了,这些大明宝钞不值钱。”

    就像元朝宝钞在大明不值钱一般,朱标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一点。

    “额……”

    说实话,在大明亡之前,大明宝钞就已经不值钱了。

    “太子殿下,一方面是因为在我们这,确认以往的货币是否值钱,和以往的朝代有没有灭亡有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有没有历史价值,但是太子殿下,您手中的宝钞,上面的墨迹都是崭新的,就仿佛前一段时间刚刚印刷出来的,这显然就没有历史价值可言。”

    “另一方面,其实,大明宝钞并不是大明亡了才不值钱,而是在大明未亡之前就已经不值钱了。”

    上次朱标来的时候,因为付钱用的大明宝钞,因此张泊特意用手机查看了一些关于大明宝钞的事项。

    不得不说,老朱太离谱了。

    “店家,你是说,大明宝钞在大明亡之前就已经不值钱了。”

    朱标悚然一惊。

    他不由得想起了宋时钱引,元时宝钞的结局。

    “店家,难道是因为宝钞超发而使大明宝钞贬值吗。”

    “是,太子殿下,不过这只是一个原因。”

    一个原因?

    如此看来似乎有几个原因?

    当即朱标坐直身子,目光看向张泊。

    “店家,不知其他原因为何。”

    “事实上,造成大明宝钞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陛下定下的禁止兑换政策。”

    当张泊在手机上看到老朱的这个政策时,就一个感觉。

    离谱。

    允许用银子铜钱兑换宝钞,但是不能用宝钞兑换银子铜钱。

    这不就是纯纯噶韭菜吗。

    “自由兑换?难道是如同北宋交子那般。”

    “没错,太子殿下,如果宝钞能够随意兑换成铜钱,那毫无疑问,宝钞就与铜钱银子挂钩,如果控制宝钞的发行,那样宝钞根本就不会如跳水一般地贬值,百姓们也不是傻子,既然宝钞能够随时随地的兑换成铜钱银两之类,那为什么不使用更为轻便的宝钞呢。”

    虽然张泊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朱标对此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他的父皇可是经历过元末钞法屡变,滥发宝钞的,自然也知晓宝钞滥发的缺陷,因此大明建国初期使用的乃是使用的铜钱。

    但是因为元末的战乱,铸钱的铜料稀缺,使得铸造数量一直不高,甚至还要征调废钱,旧铜器铸造铜钱,并且民间私铸相当泛滥。

    因此即使父皇了解宝钞的危害,但从缓解财政压力的方面做考虑,还是决定发行宝钞。

    如果宝钞可以自由地兑换成铜钱,那宝钞发行的意义又是什么。

    朱标也是将他这个想法告知了张泊。

    “太子殿下,这实际上也能从北宋交子的身上找到影子。”

    别说,虽然大怂的很怂,但是经济确实高度发达,不然也无法像四周的一圈国家上供。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原因,北宋交子会在发行时,设立一种名为准备金的制度,准备金等于发行钱币的三成左右,相当于,要发行价值一百万贯铜钱宝钞,则只需准备三十万贯的铜钱,如此一来,也算是变相地增加了收入。

    一开始百姓们可能会不怎么相信,频繁的兑换铜钱,但是时间一久,肯定是宝钞用的方便,自然而然就会使用宝钞,这就是朝廷信用的建立。”

    身为皇帝的老朱,根本就没有准备金的概念,直接空手套白狼,脑门一拍,核动力印钞。

    结果就是宝钞的价值一路俯冲,从洪武八年的一贯价值一贯,到洪武末期只值一百文,再到成化年间,掉地上都没人捡。

    朱标眼神一亮,看的出来,他对于张泊的话语极为动心。

    “至于大明宝钞贬值的第三个原因,则是没有设立换钞期限。”

    “换钞期限?店家说的莫不是倒钞。”

    “是的,太子殿下。”

    朱标顿时有些哑然。

    事实上,在宝钞发行之初,朝廷有倒钞法,规定可以拿破损的宝钞换取新的宝钞。

    但是在洪武十三年,又是一系列的规定,使得旧宝钞的界定十分严苛。

    “太子殿下你也知道,只要票面上的金额文字能够辨认,就不适用于倒钞,因而只能继续使用,随着朝廷的大量印钱,这就会造成一个后果,民间的旧宝钞越来越多,而朝廷在收税的时候那可是收的新宝钞,那旧宝钞的自然自然会一落千丈。

    如果效仿宋朝,为每一次发行的宝钞设定流通时间,期满后必须兑换成下一期的宝钞方才可以使用,如此,便能够使民间的宝钞质量与数量稳定的一个合理的范围,这样宝钞的价值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浮动。”

    原来如此!

    朱标此刻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不住地频频点头。

    现在既然已经知晓了宝钞所面临的问题,接下来只需要说服父皇改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