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风云之刘义传 » 第四十三话 灵帝驾崩

第四十三话 灵帝驾崩

    由于时值五月初,汾河水流量不大,麻麻散药性发挥的极好,刘义率领军队没费吹灰之力就把鲜卑军主力击溃。

    鲜卑军死伤无数,首领魁头率领几十轻骑往东北方向逃走。

    晋阳城周围的鲜卑军队全部撤回北方,城内上下举城欢庆。

    晋阳城郡守府内张灯结彩,摆起了庆功宴。

    刘义与鲍鸿、赵融、王凌一起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推杯换盏,庆祝着胜利。

    鲍鸿拿出一张纸,大笑着对刘义说道:“将军,我们这次缴获了五百匹战马,都是优良品种,这些战马足可以组建一支骑兵队伍了。”

    刘义笑着回应:“甚好!甚好啊!”

    赵融接着也大声说道:“将军,我们还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足够我们的军队一年使用。”

    刘义频频点头,说道:“好啊!好啊!”

    王凌却低着头默不作声。

    刘义注意到这位城内的铁匠,温和地笑了笑:“王铁匠,这次战斗,你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不知你是否愿意加入我们,跟着我一起征战沙场,不枉男儿之身?”

    王凌忽的抬起头,一脸兴奋,毫不犹豫地答应道:“将军,属下愿誓死效忠!”

    刘义欣然点头,招呼手下拿来纸笔,随即写下几行字,掏出将军印盖上,递给王凌,道:“从今天起,你是我军的典军校尉,希望你能于我并肩作战,保境安民!”

    王凌激动地接过文书,郑重地点头,道:“将军,我必不负使命。”

    刘义微笑着看着这位新晋军官,又取起笔来,写下请功奏章,准备呈报朝廷,为众人请功。

    整个郡守府内洋溢着着喜悦的气氛。

    十日后,晋阳城郡守府。

    刘义与鲍鸿、赵融、王凌等人聚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朝廷宣旨宦官的到来。

    一名宦官带着圣旨走进郡守府。

    刘义等人连忙跪下,等待着宦官宣读旨意内容。

    那官宦清了清嗓子,扯着公鸭般的嗓子念到:

    敕令:

    镇北将军刘义,收复失地,功不可没,兵甲有度,战功累累,忠心赴国,群臣敬佩。

    不料我主孝灵皇帝于前日驾崩,幼主即位,朝政未稳,国家事重。

    现特命刘义充任晋阳郡守,守护一方,安抚边疆,督察军马,无特旨不得擅自带兵回京。

    本旨谨奉,不得有误。

    钦此!

    刘义听到“孝灵皇帝驾崩”几个字大惊,自己天天忙着算计晋阳这边的事,却忘了刘宏这个短命鬼寿限已到了。

    众人议论纷纷,这个消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震惊。

    宦官宣完圣旨,将圣旨递到刘义手中,同时,又悄声传递给了刘义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刘义亲启”。

    刘义恭敬的将宦官送走,摒退众人。

    回到卧房,拆开密信,只见信上用娟秀的字体写道:

    尊敬的刘将军:

    光景匆匆,昼夜昭昭,妾身在宫阙内默念将军之平安。自将军奉命北征晋阳后,妾心忧虑,夜不能寐,唯愿将军早归,与妾再聚堂前。

    现下孝灵皇帝崩,幼主即位,宦官专权,朝政崩溃。

    此事愈发令妾忧虑。

    言及乐师张鞯,却因涉及黄巾旧事曝露,已被囚于大牢,生死未卜。

    其心耿耿,执心将军,妾深信将军必会不遗余力,救其于苦厄。

    妾朝夕期盼将军平安归来,望将军莫忘洛阳宫殿之内,怀有深情之万年。

    千里异乡,妾以深情呈上此书,微风拂面,相思之情,借信传于将军。

    祝将军平安康健,万事顺利,能与妾身早日想见。

    永宠之。

    依然敬上。

    读完信的内容,刘义的面色愈发凝重。

    灵帝驾崩,张鞯入狱,这些情况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自己不可能袖手旁观。

    思虑一夜后,他决定独自回京,解救众人。

    他将手头的事情委托给鲍鸿,赵融,王凌,让他们负责继续整顿军务,保卫晋阳,同时让部队开始执行屯田之法。

    自己则打点行装,带上麻麻散粉末和重金,独自骑马离开了晋阳,赶往京师。

    进入洛阳城,城内洋溢着一股悲伤的氛围。

    整座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商铺门口的挂帘全部换成了白色,,娱乐场所的门口全部挂着“暂不营业”的牌匾,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变的安静无比,城内的居民头上都系着白色丝带,洛阳城内到处插着白色的纸花,无所不在的表示着对皇帝逝世的哀悼。

    刘义因为还有西园侍中的职位,进入皇宫还是比较方便。

    灵帝的灵堂设在西园。

    白色的帷幕下,摆放着灵柩和香坛。

    昏黄的烛光映射着肃穆的场景。

    沉痛的哀乐声从远处传来,刘义踏入西园,在灵堂前看见了万年公主刘依然。

    此时的她已是泪眼如雨,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贴身长侍吕强在她的身旁陪伴着她。

    灵堂内冷冷清清,只有几个宫女值守,没有其他皇亲国戚在守灵。

    万年公主突然间看到了刘义的到来,悲痛的哭诉一声:“刘将军!”然后扑向刘义,抱住了他,声音颤抖着说:“父皇……父皇已经不在了!”

    刘义轻轻的拍着刘依然的背,温声安抚“人死不能复生,公主节哀,不要伤了身子。”

    万年公主扑在刘义的怀中抽噎着,身体软绵绵的,刘义能够感觉到她巨大的悲伤。

    他轻轻拍着她的背,等待着她情绪稍稍平复。

    吕强走了过来,小声说:“刘将军,万年公主对你日思夜想,你这次回来,老奴真为公主感到欣慰,先帝驾崩,有不少疑点,不知可否禀告将军。”

    刘义注视着吕强,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吕强神情严肃的说:“当时南宫嘉德殿中只有先帝、公主和我三人,正在讲话间,先帝突然昏厥在地,口中的鲜血如泉水一般涌了出来,我赶紧让御医赶了过来,但先帝已经归天。奇怪的是,经过御医诊断,先帝没有明显的外伤,也没有中毒的症状,死因不明。”

    刘义皱眉道:“这太古怪了,当时没有其他人在场?”

    吕强说:“只有万年公主和我,当御医正在解救灵帝时,十常侍们突然赶来,带着先帝遗旨,宣布了少帝即位。”

    万年公主从刘义怀中抬起头来说道:“父皇的驾崩,简直匪夷所思。而十常侍……”说着,皱起了眉头。

    刘义略微思索一番,说道:“此事二位一定保密,待我日后详查,必定将事情原委弄清楚,给你们一个交代!”然后又询问:“不知,我那叔叔张鞯先被关押何处?我得去见见他。”

    吕强说道:“张鞯因曾涉黄巾之乱,被控叛逆,现被囚禁于城中大牢,生死未卜。”。

    刘义点点头,说道:“依然,吕公公,我此次悄悄回京,不能让十常侍知道我的行踪。我先设法前去解救张鞯,然后回来探明真相,二位留在宫内料理先帝的后事,然后等候我的消息,一定要注意安全,深居简出,尽量不要与任何人起冲突。”

    万年公主的眼泪又哗哗的流了出来,紧紧的抱着刘义,恐惧的眼神似乎不想让他离开。

    吕强说道:“有老奴在,一定护得公主的周全。”

    说着拍拍公主的肩膀,将公主从刘义身上拉开了。

    刘义郑重的向吕强点了点头,然后原地跪下,对着灵帝的灵位行了九叩大礼,然后起身径直离开了皇宫,直奔城中大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