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清竹纪年:三清山 » 第55章 修行常识

第55章 修行常识

    用罢午膳。

    郭忠与张映秋,将郭嘉唤到静室内,三人分坐在白色蒲团上,摆在中间正是那本手抄的《太玄真经》,张映秋拿起细细翻看。

    半晌后,才放下书册,缓缓道,

    “这本经书,其实颇为冷门。经文晦涩难懂,想要靠自己领悟,难度实在不小,若有同样修行此经者,愿意指点一二,必有事半功倍之效。”

    张映秋天资一般,故而修行《玉女心经》多年,也只在第一层徘徊,虽然跨过仙凡鸿沟,可修为始终无法提升。

    一直就是十五品诵经士。

    是以她早就绝了修炼指望,将这未来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此刻正搜肠刮肚,回想着自己,哪位相熟之人,也是修行这《太玄真经》。

    相较之下,郭忠修行天赋胜出不少,当年中了秀才后,不出十年就抵达十二品行咒道士,当上阁老后,又勤学不倦,终于抵达秀才巅峰。

    十品行法道士。

    虽然他还有希望再度精进,可是中不了举人,这更上一层道禁,就无法被开启,不管他如何用功努力,都不会再有突破。

    这却是,道门有意为之。道禁是按照功名等级,来分级设置,只有先取得对应功名后,才被开启相应修为上限。

    你若是达不到,自然无话可说,若是很容易达到,那也就止步于此,除非取得更高一层次功名,否则终身难有寸进。

    道门如此做法,原因也十分简单,就是想要严格控制,高品阶修士数量,他们修行时所需资源,以及日常供养开销。

    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所以人数贵精不在多,功名是有着名额限制,是一种定量分配,如此这般规划,最终能够突破到,高阶修士人数,也自然只会少不会多。

    郭忠听妻子所言,微微一笑,

    “秋秋可想到此人是谁?”

    张映秋一时半会儿没想出来,原本已有些急躁,见到夫君如此问,心想他定然心中有数,便嗔怪道,

    “你这杀千刀的,事关孩子道业前途,哪里能开得了玩笑?”

    “你倒是快说,谁可有资格,又愿意指点嘉儿,修行此功法?”

    郭忠闻言笑眯眯道,

    “东林道院都经,盐都子陈青木,正是修行《太玄真经》,他取得举人功名多年,早就突破至七品炼器道士,正是嘉儿修行启蒙最佳良师。”

    张映秋闻言,忽然拍了一下脑袋,

    “真是糊涂,我怎将他给忘了,这人与我爹爹关系莫逆,私下里与截教一脉,关系颇深。”

    说到这里,她眼眸里却有些意味深长,她哥哥张长春就是,经此人牵线搭桥,才拜入截教门下,开了道禁,成为正式道士。

    只是这事不能明言,当然对家里人自无不可,可却不能轻易对郭嘉说,以防他道心受损,自己辛辛苦苦考取功名。

    却有人能迂回道路,轻松得到。

    郭嘉端坐在那里,听爹娘两人在讨论,如何找人给他启蒙,他却是笑了笑,

    “爹娘真是有心了,这是这本经书,不单单是爹爹挑选,也是孩儿看中,在抄录经书时,就已将这本经书,在心中盘旋参悟。”

    “当然也有不少疑问,事后可向这位盐都子道长请教,只是简单启蒙,也无需他来指点,就凭孩儿自己,只要一个晚上。”

    “便可入门。”

    郭嘉这一番话,说得甚是狂妄,可郭忠先前已对这儿子,有一定了解,再加上他又写出了道诗,所以心中倒没有太过意外。

    至于张映秋,她本身修为浅薄,在修行一道,就是最底层角色,所以知道这经书难懂,但也不了解具体有多难懂。

    加上她一向溺爱孩子,对郭嘉不管做何事情,都有着盲目自信,所以对孩子这狂妄之言,竟然没有产生任何怀疑,只是不假思索。

    就笃定郭嘉能够做到,毕竟是她儿子嘛,不管多难的事情,只要她儿子去做,都必是手到擒来,马到成功。

    不过有一些道理,她还是要跟儿子讲清楚。

    “嘉儿此言甚是有理,不过为娘在这里,却要提醒一句,道门之所以赐下丹药,就是因为不少人资质愚钝,不管如何运气吐纳。”

    “都无法戳破这仙凡隔阂。”

    “因此才赐下丹药,来帮助突破。只是我听得你外祖父所言,这丹药效果虽好,却是外力,修行一道壁垒深厚,能有外力援手,固然轻松许多。”

    “只是这却也有着弊端,就是天花板太低,借助外力突破,在今后晋升更高品级道士,难度相比于,纯粹依靠自身而言的人。”

    “又要大上不少。”

    “想要继续取得突破,就得服用更多更好丹药,这却是一般人所承受不起,所以大部分人,也只能望而兴叹。”

    说到这里,她却有些黯然。

    “比如娘亲,当年就是始终无法领悟灵气,最终不得已下,才吞服了丹药,强行开辟紫府,可修为也就永远留在,这十五品境界。”

    所以她虽是张成嫡女,可修行丹药又何等昂贵,张成之前不过是监院,听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东林道院内,也一直是超然存在。

    这些其实都是表面浮云,万年老二就是万年老二,人权、事权、财权这三样,都被院长规元子,长期独断把持着,一点点都不愿意与旁人分润。

    所以张监院虽然听着清贵,不过也是一个空架子,道院内大小决策,凡是规元子赞成的,下面谁反对都没用,哪怕是他。

    相反,若是他赞成的,规元子反对,那这事就得被一票否决,按照院长心思,推翻重新再议,这种事情发生几次后。

    张监院平常,除了看经和绘画,在修行一道砥砺前行,加强修身养性外,也再没有其他事可以做,自然就没有太多油水可捞。

    郭嘉听得娘亲这番话,也是用力点头,

    “还请爹娘放心,这丹药孩儿不会吞服,以孩儿道性之高,根本无须借助外力,仅凭自己就可突破至十五品,届时再将三小经熟记。”

    “便可去授箓诵经道士。”

    原来这道门,各品级授箓,不单单考较修行层次,还有与道门日常事务相结合,通过综合考核后,才能被授箓。

    这十五品授箓,只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跨过仙凡鸿沟,第二是要将《往生经》《北斗经》《三宫经》,这号称道门“小三经”的内容熟记。

    就可成功授箓。

    这三本经书,不同于科道一途所念经文,考验道心道性,全部是应用层面,将其掌握后,诵读时结合体内灵气,就会产生一些奇妙效果。

    比如《往生经》,就可给人超度亡灵,熟练掌握此法,就可有资格去放焰口,去给一些寻常百姓,做一些道法仪式,赚一些碎银维持生活。

    世间有鬼存在,百姓对于亡魂超度是刚需,对于一些无法进入,道院做事的正式道士而言,掌握这些技能,就是自己所拥有的,一份谋生手段。

    毕竟这世间,也不是所有正式道士,都能够入得道院做事,若仅是童生或者秀才,不少人还得自谋生路,比如郭间是童生,一直自谋生路。

    又比如,郭茹芸是秀才,也只能在郭氏私塾内,作为道业启蒙先生,给众多孩童们授课,只有到了举人层次,才有资格被全部收入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