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寡人周天子但在战国时代 » 012 开办教学

012 开办教学

    看着一众臣子大眼瞪小眼,姬延只能简单的解释:“我设计的炉子,能够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到时候铁石会融化成水,再在铁水里添加寡人说的东西,用来改变铁的硬度与韧度。”

    看着众人似懂非懂,姬延也不急着跟他们说清楚原理,毕竟这些知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让他们照做就行了。

    他突然很感慨,铸铁柔化技术,欧洲到18世纪才有白心可锻铸铁,19世纪美丽国才开始熔制黑心可锻铸铁,而战国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已经掌握了。

    姬延又再次画图,让工匠把锻铁的辅助设备准备好,并写下了配备材料。

    革新了炼铁技术,能够制造出让硬度达标的铁器,是时候准备农耕工具了。

    “百工长,命你现在收集库中陨铁,待材料准备完毕后,马上着手锻造这样的农具!”

    姬延把犁评、犁箭和犁建三种示意图递给了百工长。

    “大王,这是什么?”

    百工长看着示意图,一脸不解。

    “好像是耕地用的犁!”

    “不是吧,它既不像石犁,更不像铜犁铧。”

    白工长身旁的铁匠围了过来,一脸好奇。

    众人围着图议论纷纷。

    “这是能够让农田达到耕种条件的曲辕犁!”

    姬延高声介绍。

    按照最开始的设想,姬延想要一步到位,直接制作现代的的铧式犁。

    铧式犁比曲辕犁强的太多,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的作用。

    但因铧式犁采用合金技术才能制成,目前开启的在位经验,无法获得合金制作的能力。

    姬延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曲辕犁。

    …………

    在成周的时候,上一任身体主人周赧王深知大周气数已尽,不上朝已经成为了王朝的常态。

    如今在王城,姬延重新要求所有臣子必须按时上朝。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周朝的早朝,比任何时代都要早。

    凌晨三点半起床,四点就必须上早朝了,比起汉朝和清朝的五更上朝至少提前了两个多小时。

    而且,革新礼制后,除了太师等位高权重等守旧官员之外,都被姬延直接辞退,或是从重要岗位贬到普通岗位上工作。

    朝堂上的大臣,都换了崭新的面孔。

    这些年轻的大臣,或是周游过列国,或是听门客说过其他国家的强盛之处,对于大周的故步自封,皆是扼腕叹息。

    因此,每次早朝都非常活跃,年轻大臣大胆发言,想要通过变法或者革新礼制来达到增强国力的目的。

    作为拥有丰富经验的姬延,则是耐心聆听,发掘年轻大臣的潜力,然后委于重用。

    几天下来后,愈发觉得身体有些受不了。

    不过,这也与原身体主人周赧王不锻炼身体有关。

    于是,姬延迅速制定了强身健体的计划。

    早朝结束后吃完早餐约上午六点半,锻炼一个小时身体后,才开始一日的工作。

    工作非常繁忙,肥料正在发酵,耕种的壮牛也不断向民众购买,曲辕犁也初具雏形,但需要进行局部调整才能大规模生产。

    农田已经挖好水渠,引入洛河水,命人不断调整农田酸碱度。

    许多不了解内情的大臣催促周天子快命族人耕种农田,许行为了获得爵位,铆足了劲组织门客挖田,就差睡在农田旁了,而周天子的农田依旧不见耕种的影子。

    但姬延并不急,等待化肥发酵时间够,曲辕犁批量化生产完毕,许行的进度将会被他无情反超。

    现在的姬延,把目光放在了教育上。

    改变“世卿世禄制”后,官职已经失去了继承的能力,给了普通百姓晋升通道。

    他于城外贴榜引才,想要找到能力出众的贤士,一同治理国家。

    但几天过后,他赫然发觉,这些普通民众,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大字不识,讲话缺乏逻辑关系,跟他心目中的人才并不沾边。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教育。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为何这些人竟然连字都不识呢,找到掌管教育的官员一问,他才明白,因武王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和社会制度结构的原因,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入学的资格。

    教育只是为贵族而开展,但因“世卿世禄制”的存在,贵族继承官职主要看“命”,和自己能力根本没有关系。

    于是,想要学知识的普通百姓学不到,而认“命”的贵族又懒得学。

    这边的贵族,大部分和苏察哈尔灿一样,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大周的教育,非常失败。

    唯有重启教育,培养出人才,才能为大周增强国力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诸子百家的兴盛给了华夏大地浓厚的学术氛围,孔孟等百家周游列国进行讲学,普通民众得到了教育的机会。

    由于学术文化的开放,民众受教育后开启了才智,有了左右社会的额能力。

    当时收养门客的风气相当盛行,最著名的当属“战国四公子”。其中齐国的孟尝君是招揽门客最多的,据说他养了3000多门客。著名的毛遂和冯谖就是他的门客。毛遂自荐、狡兔三窟、鸡鸣狗盗、脱颖而出等典故就出自这些人。

    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也同时拥有数量庞大的门客。信陵君凭借门客朱亥的帮助完成了著名的“窃符救赵”事件。

    这些门客,间接或是直接提升了诸侯国的实力。

    而大周,故步自封,遵守旧制,看不到先进的文化与科技,在这些诸侯国中,泯泯众人。

    帮助姬延提升国力的人才,目前还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推广全民教育,启发民智,召集人才为国效力势在必行。

    现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地不过现在的县城大小。

    管理的百姓也不过五万。

    范围小,人口少,给了姬延一个推广全民教育的绝好机会。

    当他制定好计划,命人推广时,群臣意见和他高度一致,全民教学早就该推广了。

    早在三百多年前,孔丘就成立私学传授知识,而同时代的卫灵公更是受其启发,大胆开始全民教育,到了后面韩非子、墨子等等,大家都著书立说,纷纷进行讲学,文化知识就像空气一样,人人都可以享受得到了。

    大周王朝也曾经动过全民教育的念头,但“礼制”的禁锢和守旧派的阻挠,让全民教育又一次偃旗息鼓。

    意见统一之后,为平民办学的难题摆在了眼前。

    “大王,王城并无讲学之地!”

    “况且,教学的师傅数量也远远不足。”

    作为六卿之一的太士面露难色。

    公宫南之左设立的小学面积小,房间少,平时连贵族适龄学子都容纳不进去。

    现在大王要求王城百姓中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入学,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我大周祭祀庙宇,王宫空余大殿,皆可作为传授六艺之地!”

    “寡人和诸位每日抽出一个时辰,宣讲六艺,教学师傅数量可解!”

    姬延的回答,让一众大臣面色肃然。

    “大王决心之强,远胜卫灵公,微臣深感敬佩!”

    太士拜服在地。

    原以为,周天子施行教学革新是效仿卫灵公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但为了能够让平民受到教育,周天子不但开放祭祀、大殿等等级森严的房间,而且还亲自教学。

    这可是连卫灵公都做不到的事情。

    “大王,教学一事,定会引起大周轰动,但……!”

    西周公长子公子咎言语中颇为犹豫。

    “但说无妨!”

    姬延今天心情不错。

    公子咎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开办教学是好事,需要师出有名,咱们不如孔丘,开办教学的影响力就十分有限。”

    “此言差矣!”

    “我大周国内无人媲美孔丘,那是不是就不开办教学了?”

    太士反对公子咎的说法。

    “太士说的有道理,孔丘声震云霄,九州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但不能因为找不到这样的人就不开办教学了。”

    太保赞同太士的话。

    “我们只要找到厉害的先生,为我们开办教学写下千古美文!扩大影响力,不愁招收不到学子。”

    听到太士的话后,众臣点头,文字的力量非常强大。

    “写文章简单,但想要开办教学有效果,所出的文章必须是于平地处起惊雷,但我大周有此能人吗?”

    公子咎的质问,让太士一愣。

    是啊,能够写出让世人震撼,并想要入学的文章,比登天还难。

    看着沉默的众人,姬延高声道:“拿笔来!”

    “大王,您是要写文章吗?”

    一众大臣惊疑不定。

    他们虽不敢直说,但眼神透露出来的,全部都是质疑和不信。

    在所有质疑的目光中,姬延写下了第一行字: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