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捡漏鉴宝,我还是个学生 » 第29章林援朝

第29章林援朝

    两人开完玩笑,进入正题。

    秦逸风又从双肩包里掏出一个包裹的很严的布包,打开拿出一个笔筒放到茶几上。

    林博文看见笔筒,眼睛一亮,拿起来仔细端详。

    “好东西啊!看着像清早期康熙的,这雕工一看就是名家手笔,包浆这么圆润,虽然有点小裂,但也算是竹笔筒里的上品了,这东西现在市价得七、八万了。”

    林博文从小在古玩市场长大的,比卖笔筒给秦逸风的那个人水平不知道高了多少。

    秦逸风给他竖了个大拇指,来了句新学的京片子:“您行家。我看这构图和刀工,像是吴之璠的。”

    “吴之璠?”

    吴之璠清康熙年间的清代书画家、竹刻家,创出一种稍高出地子的浅浮雕技法,被称之为“薄地阳文”,是为朱三松之后安定竹雕第一高手,他的传世作品很少,非常珍贵。

    林博文对秦逸风能鉴定出是吴之璠的风格,有点惊诧。

    秦逸风刚入行他就认识了,远了不说,春节前秦逸风都没这个水平。

    “嗯,我在博物馆里看过吴之璠的传世作品,和这个很像。”

    “你小子最近眼力见涨啊!要是吴之璠,价格得翻一倍,可惜没有款。”

    “所以这不是找您来了吗。这东西想卖上价,只能找收藏的行家,我没渠道。“

    “我也没渠道,等我问问我爸那边再给你消息。你不是说两件东西吗?另外一件呢?”

    秦逸风从装刀的渔具袋里又拿出一个画筒。

    “是一幅画。我看不太懂,但是觉得是好东西,想找高手修一下。”

    秦逸风说着把茶几上的东西挪开腾出地方,拿出画展开放到桌面上。

    林博文先整体看了一下:“这是被用来糊墙了吗?还粘着报纸,画面都看不清了,伤的有点厉害。”

    “是啊,卖的人说是农村收上来的,之前被糊墙上当年画用了。

    不过你用放大镜看看,虽然有不少破的地方,烟熏火燎的表面比较脏,但是清洗一下还是能修出来的。”

    秦逸风刚买的时候也觉得画心损坏的厉害,最近逛完博物馆,经常拿这幅画做对比研究,又在系统图书馆查了不少资料,发现这幅画还是能修出来的。

    林博文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了半天,越看神色越凝重。

    过了半晌抬头看秦逸风:“我对书画研究不多,不过看这幅画的画心材质、整体构图、绘画技法,再加上这么多印鉴,大概率是传承有序的东西。年代吗……我倾向明代。”

    “林哥你还说研究的不多呢,一眼就看出这么多。我可是研究了一个多月才看出来的。”

    “看你小子的样子,估计心里已经有谱了吧?“

    “吴门画派画风,有模仿南宋李唐、刘松年、夏圭的痕迹,无非就是周臣、仇英、唐寅几人的作品。”

    这几人同为吴门画派名家,其中仇英、唐伯虎都是周臣的学生,三人风格相似。特别是周臣、唐寅二人,因为唐寅的画价格更高,当时很多人扣掉周臣的款,换上唐寅的名字,赚取高价。

    “看你小子口气狂的!这画虽然残了,但无论是他们哪一位的真迹,都够你吃一辈子了!”

    秦逸风笑嘻嘻的说:“我有好处,肯定不会忘记你林哥。林哥,两件事请你帮忙,一是我现在住的群租房,放东西不方便,帮我找个存画的地方。二是你能不能找到揭裱的高手,帮我修好这幅画。”

    “存画好办,银行和城隍庙古玩城那边,都有保管业务,反正你现在也不差那点保管费。至于揭裱的高手,我可没那个面子,咱俩先拍几张照片,等吃完饭我带你去城隍庙找我爸,让他帮忙想想办法。”

    那个笔筒打打电话就能解决,这个画必须得专门跑一趟了。

    “直接拿画过去就行了,拍照干什么?”

    “我爸找人修也得给人家看看东西,你这画拿着不方便,直接看照片省事。”

    林博文拿出他的1DsMarkII,两人给画拍了照。

    秦逸风小心的把画收进画筒。

    两人忙活完,刚好米饭好了,摆好刚才饭店送来的菜,林博文盛了两大碗米饭。

    “你这米闻着就不一样,我先尝尝。”

    林博文把另一碗递给秦逸风,也不跟他客气,自己先吃了一大口米饭。

    “嗯,好吃、好吃,还是你这米地道。”

    林博文说着也不嫌烫,一个劲的把饭往嘴里扒。

    “林哥你慢点,吃点菜,不然容易伤胃。”

    “不用,你这个米,不吃菜我都能干三碗。”

    林博文说话不算数,说好吃三碗,结果吃了五碗,都没吃几口菜。

    秦逸风就吃到了半碗饭,不过今天林博文点的东北菜,很合他胃口,也没饿着他。

    两人吃完饭收拾好,林博文直接关了店面,开车带着秦逸风去城隍庙找老林。

    林博文的父亲林援朝,是1952年生人,因此有这么个时代特点鲜明的名字。

    他的店名字叫艺博斋,是城隍庙数得上的古玩瓷器店。

    秦逸风初次拜访,肯定不能空手去。

    他听林博文说过林援朝在东北插过队,所以回来的时候特意带了些东北的土特产给林博文。

    这些东西本来就在车上,刚才还没来得及拿下来给林博文。

    果然,林援朝看到一大堆的东北香菇、木耳之类的山货,比见了林博文还高兴。

    看老子高兴,亲儿子当然也高兴。

    林博文笑着调侃秦逸风:“你小子不够意思啊,就给我带了10斤大米,给我爸带了这么多山货……”

    林博文话还没说完,林援朝眼睛一瞪:“还有大米呢?博文你没给我拿来?你小子也太不孝了,我算是白养你了!”

    旁边的秦逸风听了憋不住笑,这父子俩都是地道的东海人,可说话办事都特别像东北人。

    看林博文一脸尴尬,秦逸风赶紧解围:“伯父,我车上就带了一点给林哥尝尝鲜。我朋友已经从东北给我发了一些,等到了我给您送两袋来。”

    “哈哈,还是小秦懂事。就冲你这两袋米,你的事我也给你办好。东西呢,先拿出来我看看。”

    秦逸风赶紧把东西拿出来摆到桌子上。

    林援朝先拿起了笔筒。

    笔筒的事情比较简单,所以先处理。

    林援朝端详了一下:“小秦说的没错,确实是嘉定派的手艺,有可能是吴之璠的手笔,可惜没有款。不过也是难得的精品了,估计十二、三万能出手,再高就得看运气了。”

    林博文问:“爸,吴之璠的东西,市场价都在十五万以上了吧?”

    “你说的那是传世或者在著录的。这件是精品,要是在著录中找到出处,开价二十万也能卖出去。”

    秦逸风早就在系统的数据库中搜索过,这件东西不是在录的,不过十二、三万的价格他已经很满意了。

    放下笔筒,林援朝拿起放大镜,秦逸风和林博文帮他把画展开。

    林援朝仔细看了半晌,抬头对秦逸风说:“你的判断应该没错,不过我不是专攻书画的,判断不出来是谁的。你是想我帮忙找个高手看看、还是先修出来再说?”

    秦逸风早就想好了,就说:“再找人看也没太大意义,想出手还是得修出来。”

    “扬州工的揭裱高手我倒是认识,不过我建议你这幅画还是找博物馆的人来修。”

    “博物馆?”

    “嗯,揭裱高手民间和博物馆都有,但是博物馆高技术设备和现代专业技术人才民间可没有,而且修复这种破损严重的古画,博物馆的人经验更多。”

    “可是博物馆的人想请出来干私活不容易吧?”

    “我打个电话问问。”

    林援朝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喂,老叶,跟你说个事情……”

    跟对方说了大概情况,林援朝捂住手机扭头问秦逸风:“你明天中午有空吗?”

    看见秦逸风点头,林援朝放下手,对对方说:“明天没问题,那到时候见。”

    放下电话,林援朝对秦逸风说:“这位叶教授是我的好朋友,江湾大学的教授,对古代书画和文房很有研究。你上次那块竹石图的臂搁,还在他那里呢。他现在在东吴,我明天带你们去找他。”

    “多谢林伯父了,真是麻烦您了。”

    “哈哈,没事。博文从小被我惯坏了,看谁都是鼻孔朝天,都没几个朋友。就是和你对脾气,跟我提了你好多次了。”

    林博文撇撇嘴:“我认识的那帮人,一毛钱都要算的清清楚楚,活的太累。办事没有逸风痛快。”

    秦逸风心想你为了一门掷弹筒,差点拜我为义父,确实不是斤斤计较的人。

    林博文下午也不想做生意了,两人也没急着回去,就在艺博斋喝喝茶,陪林老爷子聊聊天。

    林老爷子玩了一辈子古董,瓷器专精,对其它门类都有涉猎,店里又有不少好东西,秦逸风感觉一下午受益匪浅。

    林援朝也觉得秦逸风虽然经验不足,但是知识积累深厚、涉猎广泛,是个可造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