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新都市人 » 第八章 合伙

第八章 合伙

    一通折腾下来,郑永利真正地意识到,在这个圈子里,自己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根本行不通。

    怎么办呢?郑永利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经营过的人脉在脑海中细数了一遍,除了原来单位采购部的邱主任和昌县水务局的顾科长,别的真的是没有谁还能算得上是个人物了。

    邱主任虽然只是一个副主任,但是每年经他手的采购款可不少,因为工作上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在单位时郑永利与他的关系也还算亲近。他做事低调谨慎,如今已临近退休还是副职。相反顾科长则是胆大心细、敢想敢做,不到30岁就提了正科。

    这两个人都不能丢了,但是以往郑永利跟他们也都只是小打小闹,偶尔从他们那里拿个小活,锦上添花一下,如今可是解不了燃眉之急。

    郑永利躺在沙发上,像头老黄牛一样,嘴里慢悠悠地嚼着什么东西,眼睛盯着天花板思来想去。“还得是他!”郑永利把手里的牛肉干一下扔进了嘴里,然后“嗖”得坐起身来,目光随之落在了茶几上的半袋牛肉干上,包装袋赫然显示着鄂城两字。

    泰福源茶馆,一间古色古香的雅间里,王昌林和郑永利相对而坐。

    “王总,最近在BJ考察得怎么样?”郑永利两条胳膊伏在桌子上,一手握着茶杯,抬眼看着王昌林说道。因为座椅和桌子间的距离比较近,他隆起的肚子不由地顶靠在桌子边沿上。

    “大都市、机会多,是好地方啊。”王昌林放下茶杯,端坐着看向郑永利说道,“最近又涌现出的什么节能、新能源这些新词你听说了没?”

    “听说是听说过……”郑永利端起茶壶给王昌林倒茶,支支吾吾地说着,“像我这种小人物,做什么都难,不敢想。”

    “环保行业可是一个极具依赖政策导向的行业,政策从哪里来?就是这里……”王昌林用食指敲着桌子,意味深长地说着。

    “对对,王总您真是看得透透的,说得太对了。”郑永利恭维着,心想王昌林不愧是个有眼光有思想的生意人,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对环保行业有了如此精深的理解。

    “要想看得准、看得远,必须要站在BJ这块地界上。”王昌林继续语重心长地说道。

    “王总,您这眼光和魄力,我望尘莫及。”郑永利恭维道,对着王昌林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把公司开到BJ来吧,我跟着您做,准没错。”郑永利信誓旦旦地说道,满眼真诚。

    “哈哈哈,听说你的公司干黄了?”王昌林被郑永利恭维地心情很是愉悦,打趣地问道。

    “唉……”郑永利故作低眉耷拉眼的样子,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人比人气死人,我要是有您这样深厚的背景,这么高深的认知,我怎么会干不成?”

    王昌林面露喜色,笑而不语,端起茶杯又呷了一口。

    说到这里,郑永利知道只是靠自己这个嘴巴拍那些个不痛不痒的马屁是打动不了王昌林这只老狐狸的心的,必须要拿出点真东西表示诚意。

    “王总,咱要做就做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利润才大。”郑永利试探着建议道。他说完顿了顿,见王昌林没有接话,便继续说道:“我现在手上有10个发明专利,都已经在实审阶段了,我让我在知识产权局工作的同学给看了,授权绝对都没问题。”

    “10个?”王昌林反问道,不知是怀疑还是试探。

    “那必须是10个,这个绝不骗你,专利局网站一查就知道。”即便说的实话,郑永利还是紧张起来,急忙解释道。

    “好啊!”王昌林稍微用力把茶杯敲在了桌子上,已经松弛的眼皮围绕的眼睛里瞬间散发出了光芒,“我最近也刚结识了一个厉害人物,以前是在科技部工作的,局级干部,不过已经退了。”

    “哦……”郑永利现在也顾不上王昌林口中的厉害人物到底是个什么角色,依然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起了自己这次创业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及所推崇的那套理论来,王昌林边听边不住地点头,似乎还是很赞同郑永利的想法和做法的,但是他依然绝口不提与郑永利合作的事情。

    王昌林对郑永利的印象一直以来还是比较好的,觉得他不仅懂技术,又有现场管理经验,在同龄人当中算是成熟、精明而且爽快大气,非常对自己的脾气。

    当然王昌林也很清楚地知道,面前的这个小伙子并不那么好控制,现在他对自己毕恭毕敬,不过是屈服于现实中暂时的困境而已。而一起开公司这种自己出钱,技术却又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事情,这不是出力为他人做嫁衣吗?

    “我兼职当个技术顾问就可以,不用给我发工资,有个办公室落脚就行。”郑永利似乎猜到了王昌林的顾虑。

    “那不合适,要做就一起好好做,小打小闹有什么意思。”

    “那我用专利作价入股如何?”郑永利终于松了口。

    “可以啊,注册资本1000万,给你20%的股份,怎么样?”

    “王总,我这几个专利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国内绝对独一无二,遥遥领先。”郑永利严肃认真地解释道。

    “能做出东西来它才有价值,做不出东西来,那就不好说了……”王昌林说得很含蓄,最后意味深长地看了郑永利一眼。

    郑永利知道王昌林话里的意思,在他们这些人眼里,什么预期、规划之类的,都几乎等同于“一文不值”,王昌林没有明说已经算是给自己留面子了。

    “后面,技术还是你说了算。”王昌林继续补充道。

    郑永利看着王昌林的眼神,似乎是在暗示自己:“领情吧,小伙子,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好。”郑永利不再强求答应了下来。

    不久后,BJ绿源环境公司便注册成立,王昌林任董事长,王昌永担任总经理,郑永利担任技术副总。

    按照一开始的约定,郑永利本以为财大气粗的煤老板王昌林会大笔一挥,直接将1000万的注册资本金一次性划拨到公司账户上,没想到他在公司注册时却只验资了100万作为实收资本,其余部分则设置了10年、20年的分期支付。

    如此,郑永利也有样学样,偷偷地把答应增加BJ绿源环境公司为共同专利权人的10个专利变成了3个。

    另外,王昌林也把那位口中的厉害人物聘请来当了顾问,他就是李安国,退休前就职于科技局。如今李安国虽已退休,王昌林还是尊称其李局,并给他安排了一间很宽敞的办公室,但是李安国很少露面,只有在王昌林来BJ并有事找他的时候才会来公司坐坐。

    一开始,郑永利并没有把这个其貌不扬、说话带着极重口音甚至含糊不清的老头放在眼里,直到王昌永在李安国的建议下,把公司申请成为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并申报了一项中关村的创新基金补贴项目,拿到了几十万的专项资金补助,瞬间改变了郑永利的看法。

    紧接着,王昌永开始扬言来年要继续将公司申请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如此公司便会有机会拿到市级的支持项目,还能获得减税降费等扶持。郑永利猜测这些肯定也都是李安国的主意,顿时眼界大开,对李安国刮目相看。

    考虑到他们现在推广的工艺技术用语言难以形象地描述透彻,让主管部门的非专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同行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使得推广过程更加顺畅,李安国又建议把整个工艺系统的运行模式制作成动画,这样看起来就直观很多。此后,在各种技术论证会上,郑永利倒是少费了很多口舌,确实达到了比以前更好的效果。

    前期的一切准备在郑永利看来还算顺风顺水,毕竟这些工作也都算是有用处的。但是,李安国的这些建议在他看来可并不是多多益善的,毕竟这些工作不仅耗费了郑永利很大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可都是用着实多的钱来堆砌的。虽然钱不是从郑永利的口袋里出,但是银子哗啦啦往外流的声音也着实让他心疼不已。

    愈是这样,再加上项目推广没有明显进展之后,郑永利的内心愈是不安起来。郑永利清楚,对大股东王昌林和他自己来说,除了能赚到钱其它一切都是扯淡,这点江湖规矩做过老板的郑永利还是懂的。没有项目,那些面上的事情做得再花哨都没有意义。可是各种项目推介会、技术交流会参加了不少,依然没有什么成效,这让郑永利异常苦恼。

    然而公司自成立以来,王昌林除了贡献了100万的启动资金以后便做起了甩手掌柜,几乎不参与公司的管理,而由其族弟王昌永全权打理。

    虽说王昌林已经算是半个行业内人士,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折腾他似乎也是疲惫了,或是他还是觉得自己经营了大半辈子的主营业务——寻矿、采矿才是他的兴趣所在,如今他也确实是又发现了新的目标而对这边应接不暇了,这是郑永利从王昌永那里听说的。

    王昌永虽然正当壮年,性格直爽、豪气,但是却很是自由、散漫和随性,能力也平平无奇。以前他一直都是在王昌林手下做事,并无多大主见,这次也是在王昌林的安排下才坐上了BJ公司总经理的位置,并在李安国的协助下了扑棱了一阵子。

    然而,他本身对固废处理这个行业就没有兴趣,即便是跟着王昌林折腾了这两三年,心里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要让他真正地去动脑子想办法经营好这么一个公司,还真有点为难他的意思。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王昌永对郑永利从一开始就有成见,对他一直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厌恶的样子,如今是碍于王昌林的面子,不得不接纳了他。

    如此,王昌永对待自己这个总经理的角色一直保持着消极怠慢的态度,王昌林在BJ的时候,他就唯王昌林马首是瞻,王昌林不在BJ的时候,他要么不见踪影,要么就召集一帮狐朋狗友在办公室里喝茶闲聊,谈古论今,做起文人雅士来,一个公司顿时变成了一个迎来送往、热闹喧腾的娱乐场所。

    郑永利看着把办公室打理得如同花鸟鱼虫市场一般、整日优哉游哉地提笼架鸟、观花赏鱼、盘珠弄石的王昌永,难以想象这么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竟然对老BJ的这一套喜好如此热衷,羡慕之余不禁感叹。

    这一天,王昌永的办公室里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郑永利来到行政办公室,一屁股坐下便打听起来:“小周,今天郑总那边来的又是什么人?”

    周小雅是王昌永招来的行政专员兼前台,她相貌出众,身材高挑,性格如同她的名字温文尔雅。

    “听说其中一个是个官三代,祖上很厉害的。”周小雅笑眯眯地猜测着,轻声细语,“我也不是很清楚哦,不过看起来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哦——”郑永利若有所思,靠在椅背上眼神迷离地盯着周小雅。周小雅被郑永利看得有些不自在,在座椅上挪动了一下身子,面含羞涩地问道:“郑总,您还有什么事吗?”

    郑永利瞬间回过神来,意识到刚才的举止有些不妥,急忙说道:“没什么事了,你忙吧。”他站起身来,准备离开行政办公室,突然,又转过身来漫不经心地提醒了周小雅一句:“是不是要给他们续水了啊?”

    “哦,好的。”周小雅答应着,却并没有立即要去做的意思。

    郑永利从来都不会指望周小雅能给他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他也清楚,像周小雅这样女子也不会关注那些他关心的事情。类似刚才这样的谈话交流,不过就是一个男人在一个漂亮女子面前,刻意表露出的一种姿态,就想以谈论工作的名义跟她说句话、套套近乎而已。

    在郑永利心里,周小雅可以是红颜而成不了知己,当然知音难觅,她只要如同一盆赏心悦目的花木,放在那里,偶尔看一眼能让自己心情舒畅,仅此而已也就够了。

    如果给郑永利个机会憧憬一下自己与周小雅能发生点什么,大概率这种幻想也不会超过一分钟,随即脑海中的画面肯定是那些真实再现的痛苦场景:撒泼吼叫的陈玉铃、乌烟瘴气的垃圾厂、生活拮据的大学时光、被小伙伴们嘲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