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再塑人生路 » 第七章一鸣惊人

第七章一鸣惊人

    一周的时间一晃而过,期间李靖飞的小舅跟李靖飞妈妈通过一次电话,和自家姐姐说了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喜不自胜的说了交易量滚雪球一样变大后收益。

    也不玩抱怨的提到人多了以后,多线操作的问题,以及咋么新老搭配,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的如何提高效率的各种体会。

    当然也没有忘记郑重的告诉姐姐,为了交易的顺畅进行,把自己一开始就参与的那两三个,吸纳成了新的小股东。

    听到方卫红并没有对自己这方面的“自做主张”提出异议后,方卫民好像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虽说自己目前一个人也可以带领小团队发展,但却一点也不想和自己的姐姐和外甥闹出什么隔阂来。

    礼拜四辩论会结束后,李靖飞所在的正方不出意料的取得了辩论赛的胜利,其中李婷婷还因为其中的杰出表现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可谓大获全胜,或许因为胜负优势太过明显的关系,王老师都没有搞啥平衡,比如说正方获胜,反方表现最佳的获得最佳辩手称好,倒是让李婷婷这个女孩子高兴的不得了。

    获得辩论赛胜利的李靖飞,虽说没有得到个人荣誉“最佳辩手”,但是看到这个与记忆中截然不同的过程与结果,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好像记忆中这次辩论赛就是自己求学生涯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后面一系列曲折都似乎从它开始。

    深度参与这次辩论会,虽说只是在幕后发挥了作用,但心里却有一种扭转乾坤,改变历史进程的满足感。

    借辩论赛胜利,浇心中块垒?

    托李婷婷这个快嘴小姑娘的福,李靖飞赛前准备的那些资料被爆的彻彻底底,李婷婷在自己小姐妹面前极尽夸张之能事,幸亏李靖飞自己没有亲耳听到,不然怕是脸红的恨不得掩面而去。

    这一下,李靖飞在高二六班算是彻底出名了,进出教室,时而能听到一些小声的议论声,其中夹杂着自己名字......

    直到好兄弟陈军放学和他一起回的家时候,陈军绕着他转了一圈,嘴里啧啧有声:“这还是和我一起长大的李靖飞吗?”没等李靖飞搭话,又道:“人家楚庄王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是10年不鸣,一鸣震耳欲聋啊。”

    李靖飞对好友的反应早有预料,笑道:“那天我不是说了吗?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比今天更好。”

    陈军这次真是目瞪口呆:“我以为那天你是睡醒了随口说的,这么说,你认真的?”

    李靖飞眼都不眨一下:“真的不能再真,比真金还真。”

    回到家后,方卫红对主动到厨房里打下手的儿子提到小舅那边国库券交易的事情,李靖飞看到方卫华发自内心的高兴,心理更加开心。

    不仅仅是家里能分到一大笔巨款,而且是自己亲手参与,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有钱不一定一定能够幸福,但是宽裕的经济毫无疑问能把家庭里遇到大多数问题解决掉。

    有的时候,所谓仓里有粮,心里不慌,家中又一笔钱存着,在遇到事情做一些选择的时候,无疑会从容许多。

    捉襟见肘的经济情况,不仅是绝大多数家庭纷争的缘由,更会让人们在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时,只能迫不得已选择那些只顾眼前的路,看似有选择,实则无路可选。

    方卫红压低声音对儿子说到:“你舅舅又引入了三个小股东,咱们这次能分到二十万,加上上次分到的,家里的存款.....”

    方卫红没有再说下去,李靖飞平时也估量过国库券交易项目的利润水平,短短的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个收益水平还是超出他预计的。

    毕竟,这次国库券交易项目限制颇多,人力配送,国库券二级交易时的利润预留,看来,小舅这个小团队真正行动起来,最起码执行力是蛮强的。

    李靖飞不由得对自己过往认识做了一个修正,小舅从来都是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的人。也许不是那种特别有远见的,但做事干脆利落,毫不脱泥带水,从自己这里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马上下定决心,从落实行动细节到开始运作,前后甚至不足两天,也许在这个时代,不分青红皂白的莽上去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李靖飞的印象中,小舅后来也的发展也许并不是特别顺风顺水,这次国库券交易项目也是对自己记忆的一个验证,说抱有特别大的期望也未必。

    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粗疏的计划,在小舅和他的朋友强有力的执行中,取到了远超预料的成果,小舅在执行过程中展现的人际关系能力,执行能力,统筹能力都是出乎自己意料的。

    李靖飞晚上晚自习下了回来,方卫华激动的心还没有平息,李靖飞看母亲还没有睡,就把自己的一些感谢和母亲分享了一下,方卫红听到儿子言语中对自己弟弟大家赞赏,而且夸赞的言之有物,越发高兴。

    方卫红对自己这个弟弟一直都不错,她参加工作后,这个最小弟弟还小,时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方卫民,现在看弟弟有了出息,更重要的是,虽然弟弟在这次国库券交易中,出力最大,却绝不居功自傲,也没有目光短浅的见利忘义,用少量的利润把自己和儿子踢出局,觉得弟弟,既有能力,又讲良心,心里颇有引以为豪的感觉。

    儿子李靖飞在这段时间给她的印象简直就是惊喜了,不但突然惊醒,主动学习,还越来越成熟稳重。

    在和弟弟方卫民的几次通话中,方卫民都对儿子赞不绝口,还旁敲侧击的问,儿子提的那几条是不是她这个当妈的提点,她矢口否认的同时,心理暗暗高兴,越发把儿子当做可以依托可以咨询的对象。

    方卫红这些年对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从来都不能算是开心的,封闭的工作环境,同事,上下级关系之间的错综复杂,她虽然一直处理的还算不错,但对于她这样一个自认为有些豪气的女子眼中,这些充斥着家常里短,斤斤计较,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利益勾心斗角从来不是她想要的。

    但是,改变需要太多的勇气和魄力,而她没有一个能最后给她拍板拿主意的人,而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家里经济条件的极大改观无疑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催生了她一直以来潜藏在内心的蠢蠢欲动。

    周日,方卫红把丈夫李国强和儿子李靖飞叫到客厅,招呼他们坐下,一本正经地说道:“今天一家三口都在,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和你们商量。”

    李国强一如既往的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等待妻子开口,李靖飞看母亲周六取到小舅那边转过来的分红,今天一大早把自己和父亲召集起来,心理有些揣测,不过还是暗暗觉得,妈妈好急切啊。

    想到这里,李靖飞诚恳的对方卫红说道:“妈妈,你这么郑重其事,我心里有些紧张啊。”又搞怪道:“我已经成长到获准参与家庭大事了?;

    看儿子搞怪,方卫红拍了儿子一下,“坐好,给我严肃点,我跟你说正事呢!”

    李靖飞作严肃状,“妈,你说吧,我听着呢!”

    方卫红一脸无奈,但拿儿子没办法,只好压低声音说道:“我有个想法想和你们商量,厂子经营状况我所处的位置也看的清楚,肉眼可见的恶化,目前的厂领导既没有能力扭转厂里的经营颓势,也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倒是一股脑在想法设法活动关系想调走。”

    方卫红说到这里,听了一下,给面前的丈夫和儿子留下思考的空间,又说道:“不仅厂里的前途堪忧,我个人在厂子里的前途也不乐观。”

    李靖飞没说话,母亲目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突出一个稳定,她这个年龄自身拥有的技能,在接下来的波澜壮阔的时代里,要说在这个厂里的前途还真是说不上。

    特别是母亲是一个比较大气的,心气很高,在一个已经运行三十余年的这种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环境里,是一个明显的劣势也说不定。

    李国强开口道:“你们这个厂的经营状况确实不理想,不过,国家单位还能让工人失业?你也不要多想。”

    方卫红说道:“厂子里人浮于事,光副厂长就有六七个,下面的主管,组长之类的,平常都见不到人,发工资时才知道厂里竟然有这么多领导,这么多人,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方卫红沉吟了一下,又道:“即便工厂不裁人,在半死不活的厂里混日子也不是个事;而如果要裁人,我这样的年纪大概最危险吧?文凭不高,年龄不小,学新东西比年轻人慢的多,有些东西甚至学都没法学,也不会和厂里的领导套近乎。”

    李国强说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说出来我也听听。”

    李靖飞加了一句道:“只要妈妈你是深思熟虑想好的,你做出了决定,我们肯定支持!”

    方卫红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我准备找点关系,办个病退,出来想自己做点事情。”

    李国强问道:“你准备出来做点什么?你会做什么?”

    方卫红耐着性子解释道:“不管出来做什么,都比呆在厂子里继续下去强,大不了,学人家摆摊,我了解过这些摆摊的,赚的比我们上班的多的多。”

    李靖飞附和道:“出来做什么不知道会不会好,但是顾住自己肯定没问题,呆在厂子里结果肯定不好,不如出来自己闯一闯。”

    方卫红和李国强进行了一番辩论,李国强有几分不情愿,不过还是勉强同意了。

    李靖飞安慰父亲道:“一个家里,有爸爸这样有稳定收入的,有妈妈这样出来闯的,进可攻,退可守,也挺好的。”

    李国强一比二被迫妥协,心里有些不得劲,听儿子这么说,回了一句巧言令色就出去遛弯了。

    李国强出去走远后,方卫红与李靖飞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