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再塑人生路 » 第三十一章比较优势

第三十一章比较优势

    香港宏远公司成立的时候波澜不惊,在香港每天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小公司开业或者关门,如果方卫民不能在香港打开局面,那么也就是成千上万的小贸易公司中的普通一员。

    要在香港正常开展业务,必须通过委托代理注册公司为其物色了解香港本地税务,法律,劳动合同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便使公司在香港的经营合法合规。

    把品牌运营,设计授权作为香港公司初始的业务支撑,香港宏远公司就初步具备持续经营的条件,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化都市的窗口作用,还应当专门设置信息采集,商业数据分析,商业咨询、代理、信息、金融服务方面的业务岗位为内地的与苏联境内的贸易业务赋能。如果香港公司发展顺利,能够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香港宏远公司将会全独立运营,即九州经贸的原始股东自动按相应比例获得香港宏远公司的股份。

    方卫民从这些计划与构想中,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外甥李靖飞对香港公司寄予了厚望。想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便在不到一年的商业生涯中得到极大锻炼的他也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方卫民从漠河返回淮海,在淮海本地办理护照,兑换小额外汇以备用。等待护照办理的这段时间,李靖飞与方卫民密切沟通,交换意见,共同探讨香港宏远公司的发展,可以说,方卫民去香港,除了初始的那笔启动资金,可以说是再次创业。

    李靖飞几次和方卫民交谈,都看到他紧锁的眉头,声音都有一些沙哑和低沉,往常乐观爽朗的笑容也有一些勉强。

    实在不忍心的李靖飞只好想办法开导小舅,假托用自己在参考消息里看到资料来解构香港发展的历程。在李靖飞看来,香港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

    60年代开始,香港继续并加速了其工业化进程。随着西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香港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量承接了西欧与美国的制造业转移,更大程度的参与了全球产业分工。这一时期,香港的制造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纺织、电子、塑料、食品,钟表等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成就。

    到了70年代,香港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随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香港开始逐渐向多元化经济转变。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行业逐渐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香港政府也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通讯等条件,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进入80年代,香港经济迎来了又一次重大转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香港开始向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转型。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成为香港经济的新增长点。此外,香港还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香港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香港成为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流入,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与此同时,香港的先天劣势与痼疾也一直伴随着它如同附骨之蛆。

    经济发展不平衡:香港的经济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转型,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造业的空心化导致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服务业的发展又过于集中在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容易造成风险集中和资源过度消耗。这种不平衡的经济结构可能会制约香港的长期发展。

    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香港的社会福利制度在70-90年代期间相对不完善,这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面临着生活困难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挑战。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加剧,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环境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香港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水质恶化、噪音污染等问题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政治不稳定:香港的政治局势在一段时间内并不稳定,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进行煽动和抗争,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了破坏。

    这不仅影响了香港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损害了香港的形象和国际形象。

    在香港这样东西方文化交汇,各种势力交错的复杂地区,如何把握发展主线?李靖飞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参照的想法,即:目前大陆沿海的地区参与全球分工的将会与香港的发展历程相似又区别,相似的地方在于,第一步大力发展的肯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陆人力资源充裕。

    区别的地方在于市场广阔,不像香港那样市场狭窄。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同一一个企业如果依托于大陆市场,只要发展顺利,踩准节奏就会获得远超同类企业在香港的那种发展速度与商业成功。而在香港的先发经验完全可以在大陆进行一定程度的移植,这种移植极大的避免了走行摸索走弯路的可能性和成功的概率。

    而大陆是全球有数的几个相对完整工业门类的经济体,大多数基础科学都能找到相应的人才,即便明显落后,也算是有一个积累,这种积累,对后起工业国家来说,又是最宝贵的。

    这是新兴市场的新加波,台湾,香港,韩国这样的四小龙经济体不具备的,这种工业基础与全民重视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又为后面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简单的说,大陆这样规模的经济体,只要维持一个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它的市场规模就会自动成为全球最具想象力的市场,本土企业只要在本土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就有了成为巨头的立身之基。

    李靖飞给小舅普及一下香港的发展历和对大陆的借鉴作用,希望方卫民关注快消品——方便面,希望能从香港这个贸易港引进方便面二手设备生产线,这种快消品非常适合大陆,产品本身的优势搭配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营销方式,必将成为自家企业从贸易公司转为实体企业的成功的一步——实体企业对地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远远不是金融企业代所能比的。而这种影响力,是接下来的几年内李靖飞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