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再塑人生路 » 第三十四章忙里偷闲

第三十四章忙里偷闲

    陈绍昌苦笑道:“乍听到这样的消息,和晴天霹雳一样,我的脑子整个都是乱的。”

    李靖飞听两个大人的说话,直入主题道:“我妈这里准备了20万,如果后期不够,还可以再增加。”

    看方卫红赞许点点头,没有对李靖飞的话什么反对的意思,肖芬感动的说:“红姐,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又对陈军说:“小军啊,你要一辈子记住你方阿姨和小飞的好友,这是救命之恩啊!”

    李靖飞连忙说道:“阿姨言重了,我们赚到钱能真正帮助到我身边的好朋友,我心里自己也是非常高兴的。”

    一向沉稳的陈绍昌眼睛有点红的说道:“小飞,你是好样的。”说完,转过头去。

    和方卫红离开医院,母子两一时有点沉默,快到家时,方卫红说:“儿子呀,我今天对你是刮目相看,这段时间我一直觉得你的没几个朋友,性子有点冷,没想到遇到事情却是这么热心帮忙。咱们现在有钱了,能帮助到身边的人也是很值得高兴的,这话说的真好。”

    回到家后,两人把事情和李国强说了陈家的事情,李国强点点头,临睡觉前,说了一句,以后和陈家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式,别让人家觉得盛气凌人。

    陈家的插曲一闪而过,无非是准备好足额的钱去治疗,李靖飞一连几天,在淮海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到处转,走街串巷的品尝各种美食小吃;去各大商场里体验购物的乐趣,而不用特别考虑价钱的问题;

    有时走到城市的公园里,坐在长椅上,看着大人带着小孩在草地上奔跑嬉戏,一片欢声笑语,老人们悠闲的在公园里散步聊天,聊着家常里短和国家大事。

    有时会在傍晚的小河边散步,看夕阳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河边的凉风吹拂而来,惬意而凉爽。

    生活节奏一下子变得悠闲而舒适,几乎让他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特别是带上几本从图书馆借来的经济、金融类书籍。那些描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和西方七十年代滞胀时的经济研究,是李靖飞最喜欢看的。

    李靖飞一直对金融和经济增长研究非常感兴趣,可前世一直在商海浮沉,艰难挣扎的他又哪有闲情雅致去学这些无用的东西呢?

    一个人在陌生城市中摸爬滚打的,每日都在绞尽脑汁的开拓业务和客户来维持公司的生存。那种一觉醒来,今天就必须完成多少销售的紧箍咒差点让他喘不过气来。

    商海如战场,变幻莫测。有时候,一笔看似稳赚不赔的生意,转眼间就可能变成不菲的亏损的开始;有时候,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也可能成为改变的契机。李靖飞深知其中的利害,因此他每天都小心翼翼,生怕走错一步。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他。竞争对手的打压、市场的波动、客户的挑剔……种种困难接踵而至,让李靖飞感到力不从心。

    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公司的办公室里,望着空荡荡的办公间发呆,思考着明天的路该如何走。好在多次转换赛道,多次拉投资,多次开拓市场让他积累了许多失败的教训,终于在一次赶上风口的创业中成功让自己的公司变成业内排名前五的存在——虽然那也是个相对比较小众的市场。

    今生有幸,不用一次次在挣扎中艰难求生,可以有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有时间思考下一步公司的方向和计划;有时间反思目前公司业务各个部分的优缺点。

    公司目前各个部分虽然盈利状况尚佳,然而长期前景却不容乐观。尽管短期内对苏的边境贸易——苏联对内地的高附加值工业品的返销内地这两项业务能带来的利润堪称暴利,但从长远来看,这个业务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可持续性。

    首先,苏联国内的局势进一步走向混乱,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对经济前景的负面作用不言而喻。

    其次,就汇率而言,卢布的币值大幅度贬值已成定局。卢布币值虚高维持了太常长时间了,当它的真实币值被市场“发现”后,当初的抑制有多强,后面的贬值就有多猛烈,大幅度贬值的卢布又会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严重下降,让大多数人民的积蓄化为乌有,进而引起进一步的社会动荡,这种动荡又作用于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

    再次,边境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此时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渴求是如此的强烈,一种商业模式被验证是成功的,用不了半年,就会出现跟风和模仿者——这一点,全世界都一样。有更有实力,更能高效组织货源,更快速度完成销售而有运输资源的同行入场了,上半年意气风发的张亮面临的压力加大了,幸郝,目前的市场够大,各自经营自己擅长的那一块而已,不过这些压力终究会到来。

    对于国内的贸易来说,民营企业此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远远达不到后世的水平,许多人都对民营企业带着深深的偏见,从货物运输的物流环节,从采购商品时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经常会被明里暗里的认为是吹毛求疵的故意找茬。

    人力资源的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看似花团锦簇形势一片大好的九州经贸,真正像样的人才少之又少,在李靖飞看来,大多数岗位上的主管都是不合格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严重不足,纵然公司在获得不菲盈利后,九州经贸在李靖飞的坚持下经常请各类大学里的教授和老师给公司的人讲课,讲组织管理,讲经济学常识,但是公司成立太短暂,底蕴不足,依旧拜托不了草台板子的制约。

    香港宏远商贸采用香港本地雇佣秘书、行政,财务,审计方面的人才,一方面固然是香港本地出身的人才更能使经营合法合规。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九州经贸实在是选拔不出稍微有些水准的中层管理者去香港了,那些一心奔着出国,李靖飞和方卫民又怎么敢让他们去?

    只有服装连锁,虽然服装设计这一块采用成熟产品的策略不在控制外,其余的店铺经营、内部激励机制、微笑服务,相互制约分工,都有不错的表现,至少在三四年内,依然是很有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