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风花雪月惊鸿剑 » 第二十一章 临江仙•江南

第二十一章 临江仙•江南

    罗紫蔓带公孙菲去的另一个地方是兰亭。

    兰亭有山有水。山层峦耸翠,连绵逶迤;溪水流水淙淙,穿景而过。数十处亭榭,或依山,或傍水。与其他地方不同,兰亭的“亭”大多是碑亭,朱柱飞檐,清幽典雅。置身兰亭溪畔,站在骋怀廊桥上环顾四周,茂林如锦,修篁成林,俨然是一幅秀色可餐的山水画。

    曲水流觞处。

    “《兰亭集序》提到的曲水流觞,竟然就是在这?这小小水流竟然还能有这种玩法?”公孙菲笑了。

    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墨、纸、砚,然后又不知从哪里掏出了毛笔。

    罗紫蔓道:“莫非你要效仿前人在此处作诗?”

    公孙菲笑而不语。

    王葬花道:“你这毛笔是从哪里掏出来的?”

    公孙菲道:“大概是心里吧。对于我来说重要的东西就应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掏出来,尽管不用的时候任何人都看不见,甚至连自己都快找不到了。”

    王葬花听着若有所思。

    公孙菲很快就作好了一副画,画的就是这曲水流觞。画中有一女子在舞剑,旁边题的就是她自己前不久所作的《忆江南•剑舞》。

    公孙菲道:“紫蔓,你带我来的这两个地方确实都是好地方。”

    王葬花道:“确实是好地方,景色这么好,我也快写出一首词来了。”

    柳青莲一脸期待道:“那你也写出来,让我们品鉴品鉴?”

    王葬花道:“不急,我心中词才成一半。下阕怕是要紫蔓姑娘带我们去其它地方才能写得出来。”

    罗紫蔓道:“好,既然你们伤也好得差不多了。那我们就去其它地方。”

    王葬花道:“什么地方?”

    罗紫蔓道:“这江南最好的地方除了杭州便当属金陵、广陵。你们养伤期间我已经找到那破庙,发现一些线索,红玫瑰或许是自北而去,我们北上或许能碰见她。”

    公孙菲道:“原来你已经计划好了,和你在一起还真是让人省心了。”这段时间的相处已经让公孙菲对罗紫蔓有不少好感。

    然后她看了一眼柳青莲,道:“你难道还想跟着我们?”

    柳青莲一脸忧愁,小声道:“我失了记忆,既然你们说认识我,那我就只好跟着你们了。”

    公孙菲唯有轻叹一声无奈。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河当真是美极了。

    明月皎皎,微风温柔得像情人的叹息。

    罗紫蔓与公孙菲乘船游秦淮,柳青莲竟也跟了上船去。

    罗紫蔓道:“王葬花你也来坐船吧。”

    王葬花道:“你们坐吧,我想去别的地方看看。”

    柳青莲道:“和你的词有关?”

    王葬花道:“不错。”

    柳青莲站起来,道:“那我可以和你去吗?”

    王葬花道:“可以。”

    于是她下了船,和王葬花渐渐走远。

    罗紫蔓道:“你看柳青莲会不会不怀好意?”

    公孙菲道:“我只能确定一点。”

    罗紫蔓道:“哪一点?”

    公孙菲道:“柳青莲不管有没有失忆,都不会伤害王葬花。”

    罗紫蔓笑了,道:“原来如此。”

    公孙菲轻蔑一笑,道:“恐怕她是痴心妄想了,王葬花喜欢的可是红玫瑰。”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历史悠久。

    王葬花走进去。可是历经沧桑,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游人探访王谢华堂踪迹。

    如今巷子里倒也不算寂寥,卖着吃的炸糕、馄饨;玩的风车、面具;用的木篓、桌椅等。

    巷子总有走到头的时候。王葬花觉得时间倒还过得慢,他是慢慢走的。他需要感慨时光流逝,需要沉思事物变迁,需要欣赏万家灯火。可是柳青莲却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尤其是和王葬花待在一起,总怪时间像流沙转瞬即逝。

    柳青莲道:“这巷子这么就走完了?”

    王葬花道:“走完了。”

    柳青莲道:“好可惜,好短的路。”

    王葬花道:“不可惜,路还很长。”

    柳青莲道:“很长?”

    王葬花道:“乌衣巷有尽头,前路却是还很长。”

    柳青莲道:“那接下来该去哪?”

    王葬花道:“该去金陵凤凰台了。”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当年李太白于黄鹤楼欲作诗一首,却被崔颢的一首《登黄鹤楼》压的作不出诗来。诗仙自然是记上了,于多年后来此金陵凤凰台才写了这一首能与之媲美的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只是如今的李太白已经离去太久,凤凰台也已经废弃多年。”王葬花叹息。

    柳青莲道:“我感觉他一直在这里。”

    王葬花道:“哦?”

    柳青莲道:“有诗留于世,他一直在人们的心中。”

    王葬花道:“不错,太白永远在人们心中。此次来金陵,还有两个地方是我想去的,还有两个人也是永远在我心中的。”

    柳青莲道:“你去哪里我都和你去。”

    ……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秣陵。

    “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也曾在这留下佳作。”王葬花道:“易安居士自国破家亡后词风由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少女时期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无邪,中年时期“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忧郁,通通化为老年时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怆。”

    柳青莲道:“当年她的丈夫弃城而逃,可是她却在乌江边上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夏日绝句》。易安居士不仅文采耀世,也是极为坚强,怀揣热血的伟大爱国词人。”

    王葬花道:“她的事迹、经历确实令人感慨万分。唉,…,你也喜欢她吗?”

    柳青莲嫣然一笑,道:“难道还有人不喜欢李清照吗?”

    ……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金陵城墙上。

    “李后主当年站在这赤身投降时当是何等的悲哀!”王葬花摇头。

    柳青莲道:“他的词确实也算独树一帜。只不过可怜生在君王家,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王葬花道:“后主亡国之后的词,饱含了无数悲痛泪血,开始用词表达自己的感情。算是渐渐的将词从“花间”脱离出来,给后世的词人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人几乎逛遍金陵,用走的。不知不觉已经破晓。远方渐有曙光。

    柳青莲道:“站在这城墙上,我们应该是整个金陵城第一个看见今日阳光的人。”

    王葬花道:“多亏了你陪我走了一夜,心中词已成。”

    柳青莲道:“快念来听听。”

    王葬花道:“江南必须要算上杭州才行。可惜在杭州时的记忆已经丢失,只能靠公孙菲的描述来补全这一首《临江仙•江南》。

    “飞雪迎春江南行,西湖月剑光凝。落花微雨游绍兴。沈园惊鸿影,兰亭柳长青。

    易安人老后主哀,不见桀骜太白。当年明月照秦淮。乌衣巷仍在,堂燕未归来。”

    柳青莲看着远方一片曙色,听着王葬花的词,竟似已经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