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诸天神话归来 » 第三章 公主有请

第三章 公主有请

    “公子不该在这帝都之中,该上那朝堂之上,庙堂之中。

    若景帝朝堂之中有公子,不亚于文帝朝堂之中,有一手开辟文景盛世的姑浮帝师。”

    说书人满脸钦佩,犹豫半响方才说道:“按理来说,说书人只说八方之事,不问入座之人。

    但是某还是想知道公子姓名。

    公子不是常人,是九天之凤,能够结识公子,也许是我一生之幸事。

    待到公子走上大世舞台,说不得我也有些吹嘘资本。”

    青衫少年一脸笑意的看着说书人,并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与我妄谈国策,阁下也不是一般人吧。”

    说书人一愣,旋即望向身后的掌柜,果然见其头上,冷汗渗出。

    当朝并不因言获罪,但是毕竟帝宫高悬,长久以往,怎能没有敬畏之心。

    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修行天赋,没有上升渠道之人。

    这个世道,士农工商,这个世界的士,是修士。

    走商贾之道,在很多人眼中,终究是下乘末流,毕竟就算是再有钱,也换不来鸡犬升天。

    可就算如此,掌柜仍是说书人的老板,就连他都听得心惊胆战,就可知道两人辩论是何等的大胆。

    事有反常,必有蹊跷,这不是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能解释的。

    说书人苦笑一声,只得坦白道:“好叫公子知道,我虽在这酒楼之中做一个说书人。

    但实则乃是道门人宗,医命相卜四脉中的卜脉弟子。”

    人宗传人?

    青衫少年微微一愣,这才明白他为何得知,又是为何在文帝启蒙之师李青莲掀起帝都暗潮,名传天下之际,仍是推崇如今已然在帝都销声匿迹,已成过往的文帝帝师庄姑浮。

    只是。

    “这倒是奇了。”

    青衫少年啧然道:“堂堂人宗传人,卜脉弟子,得传的该是卜算之道,怎么来这酒楼之中说书?”

    “公子到底对我道门,对我人宗所知甚少。”

    说书人轻轻摇头道:“虽说如今大离之中,道观林立。

    可是静坐道观诵黄庭的,是天宗道士,虽然他们修为普遍高深,但是他们不能代表所有道门中人。

    道门两宗,天宗求仙,人宗治世。

    人宗辖下,是天下医师,命师,风水相师,卜算师,卦师。

    他们虽都愿承认为人宗所属,但是并不会披道袍,而是游走于人世之中。

    这人世,甚至不仅仅是天空之城下扎根大地的城池,还有整个九州。

    他们不像我们,自小生活在北海之滨中,有老师传术解惑。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修行天赋,难以运用随心而万能的法力施展术法。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医师,命师,卦师,更多的凭借着的是残篇断句,和大量的经验积累。

    就好比我卜算一脉,探寻人身运势,那些在江湖之远中摸爬滚打的卦师,只需靠眼力分析,就能看出问卦之人最近运势,以大量的阅历,从而推导未来。

    但偏偏,其准确程度之高,堪称神乎其神。”

    说到这里,说书人面上不由地有些赞叹:“易经曰天下皆易,皆有变化更易之规律,但说易行难。

    就算是人宗嫡传,靠的也是望气而见运,从而更改运数。

    可他们只靠肉眼凡胎,就能做到这一点,为他人更改运数之使然,反倒更近易经之真谛。

    或许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更多,站的更高,但是这不值得骄傲,反倒应该自惭。

    若无天赋,以法力而望气,我们远远不如他们。

    身为人宗弟子,该做的应当是引起精华为己用,而不是故步自封。

    所以,在帝师姑浮之后,每一个人宗弟子,都要入世而封法力,博引百家,以成吾术。

    说书人端坐四方,看人来人往,最能看人生百态。

    所以,我便栖身此酒楼之中,报酬,就是道门所知天上之秘,为酒楼招徕客人。

    像我这般的人,在大离各处,还有很多。

    也许一个端茶倒水,任由客人斥责的小二,就是修出法力的人宗入世弟子,也不可知。”

    帝师姑浮的抉择吗?

    青衫少年默默点头,的确很像是道士的风格,他一向是推崇水无常势,道亦然之,就算是身为道门人宗之主,也任由他拜入儒门青莲门下,学君子之道。

    不耻下问,博引百家。

    也唯有如此,才是人宗之出路。

    人宗弟子,掌道门四术,但他们没有自己的道,这也是天宗掌教往往是道门最强战力的原因。

    没有道,没有所执,难登人世极境。

    天宗不同,天宗执掌的山,本就是一条独立的道,上山之道,其终点,就是求仙。

    而人宗,则需要以术入道,这太难,也容易迷失,所以人宗先贤依据术,提出了人宗之道。

    天宗求仙,人宗治世,这就是道门的两条道。

    但道门本就是出世之学。

    若没有入世之路,人宗弟子,早晚会迷失在术中而不知己身之道。

    唯有入世而体会万民兴衰,方能把握心中所执。

    也许如今看不出来什么端倪,但等到三代之后,人宗之英才,必然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说不得,就会有店小二滴水化阵,说书人真?口若悬河之事的发生,且遍布九州,屡见不鲜。

    相比之下,入世学到的经验,反倒是其次了。

    因为那,终究只是局限于术。

    想到这里,青衫少年自得一笑。

    我对道门,对人宗知之甚少?

    你还嫩的很呢。

    “不过,我还是有些好奇。”

    青衫少年想通了所有关节,只有一题不解,食指关节轻轻叩击着桌子,缓声道:“你为什么要在酒楼之中说书。

    按理来说,天桥底下说书人,更能看到人来人往才对。”

    “公子忘了,这里是帝都。”

    说书人轻笑道:“自文景大世以来,民皆富庶,何况帝都。

    虽然民不可上天空之城,但酒楼之类场所,却是人人皆可进得,况乎我不乞钱赏,入酒楼,只需要几枚大钱买茶水罢了。

    又兼之场合固定,我心中做了批卦之后,第二日客再来,立时就能得到验证,最是方便不过了。”

    “原来如此。”

    江离抚掌望向帝都之外,悠然道:“无怪乎天空之城高悬,而帝都之民仍自得其乐。

    民皆富庶,帝都犹甚。

    大凰王朝名存实亡而致使诸侯乱战的前玄时代太久了。

    比起彼时,今世实乃最好的世道。”

    “如今这世道,是我人宗之主,帝师姑浮一手立下。”

    说书人缓声道:“虽然姑浮真人已经传位于天江之下,败帝子彻的少年,但在我心中,他仍是我人宗之主。

    不仅是我,人宗辖下,所有人都是如此认为的。

    为少年道主扬名天下,需要道门诸子通传天下人宗传人,人宗麾下。

    可所有知姑浮真人之事迹者,自愿为其扬名。

    我说这些于公子,不是因为别的,是想告诉公子,对我人宗之人而言,武力并不重要。

    就算是击败帝子彻的少年天骄,继任人宗道主之位,也不会让我人宗之人心折一分。

    我说公子不亚于帝师姑浮,也是因为公子心中,有我人宗所求,为天下熙熙攘攘,众生而谋。

    若入朝堂,能施展胸中抱负,必能再开百年盛世。

    只可惜公子并非我人宗之人,若不然,你或许比起那位少年道主,更适合这个位置。”

    这就是如今的人宗弟子啊,入世之后,才更多几分烟火气。

    不像如今的帝都,三城双宫,以修为定高下,却是绝不会有人认为没有修为只有一腔抱负之人就能够与击败帝子彻的少年天骄,乃至帝师姑浮比肩。

    心中略有些古怪的青衫少年忽的抬首,望向窗边。

    却见天穹之上,有长虹垂下,直落此处,停在窗口。

    青云之梯,本是假言。

    但如今,却化作现实。

    有金甲力士,自长虹而下,似是不愿接触帝都之地,乃至于帝都一砖一瓦,只是站在窗边长虹之上,冷冷地望着青衫少年:“平阳公主有请,还请阁下,与我走一趟吧。”

    青衫少年还没有说话,与青衫少年只是一番交谈的说书人反倒眉宇拧紧:“早就听闻景帝之女平阳公主骄横跋扈,横行帝都。

    如今看来,简直就是目无王法,无法无天。

    没有朝廷拘捕之令,也敢随意拿人,本朝未有因言获罪之人,若有,请先拘我。”

    言罢,说书人就要起身。

    可就在他起身之际,青衫少年却只是轻轻一拍,将说书人死死地钉在了座椅之上。

    说书人心中惊讶,虽然他封禁了法力,但是肉身四境的修为却不是假的。

    少年只是轻轻一拍他的肩膀,就能让他无法动弹,而且他能够察觉到,少年也没有动用法力的迹象。

    他肉身境修行之功法,可是正经的道门嫡传,肉身修出的法力,不亚于蛟龙。

    能够做到如此地步,这该是何等可怖之肉身?

    心中震撼之时,少年已然起身,背身道:“先生无需担忧于我,此事我早有预料。

    比起我,先生的因言获罪,不过是细枝末节。

    但无论你我之过,一丁半点,都足以让这酒楼倾覆,所以还请先生,顾全他人。”

    说书人转头望向身后,果见掌柜的匍匐在地,满身大汗,心中不由一软。

    这一软功夫,少年已然上了长虹之桥。

    长虹回返,复归天穹,身影消失最后刹那,说书人只听到少年话音垂落。

    “吾姓江名离,尚未及冠,不得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