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诸天神话归来 » 第五十三章 吾掌赤霄

第五十三章 吾掌赤霄

    卫城战场之上,飞将军广依旧保持着欲射之姿。

    可事实上,他的第七箭,早已射穿吴王濞的胸膛。

    吴王濞作为七王之中,修为最盛之人,是唯一一个留有全尸的帝族。

    但也只能留有全尸罢了。

    他的箭羽射穿胸膛,吴王气机一泻千里。

    七王之命,悉数陨于他之手。

    可他面上却看不出半分欣喜。

    他甚至不敢转身。

    因为与他对视而亡的吴王濞双眸之中,死死地烙印着他看到的最后一幕。

    那是一抹世上最璀璨之光芒,是划破未央贯穿帝都的流星。

    吴王濞含笑而亡,与流星同消减。

    景帝已死。

    “至尊崩殂,然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还请太子出东宫,接任至尊之位,掌我大离河山!”

    声音清澈如山泉。

    是那儒门的书生,比起周老匹夫,这个书生多了三分骄矜,明明都是当代夫子的弟子,他却更显年轻。

    倒也的确有得意的资本,没有他,帝子难成大事,一个郭舍人,哪怕胆大包天,制策却也满是漏洞,瞒不过这天下人。

    “请太子出东宫!”

    声音久抑而释放,简短而又兴奋。

    是我兵家之奇才,这小子,为情所困,却因情而成道。

    为情而入奇谋,兵家三十六计瞒天过海,将那刺客藏身未央宫梁之上。

    就连本将,都险些没有发觉。

    兵之止境,奇正相合,这小子太过正,失之奇,如今迫不得已,兵行险着,对他日后用兵,多有裨益。

    好好磨练,必成帝子手中锋芒毕露之剑。

    吾辈未成之事,也许会在他手中实现,兵家交于他,本将倒也放心。

    “太子内圣外王,又有大义所加,纵横亦求太子出东宫!”

    温和轻雅,王道纵横。

    帝子有兵之卫长青,儒之李青莲,再加之纵横家,日后回返的帝师和东方可以代表半个道门,百家已然为之分化。

    无论帝子最后的选择是帝师还是李青莲,有至尊获罪百家在前,日后一道独尊,自当水到渠成。

    “请太子出东宫!”

    三尊巨擘声传帝都之后,是零零散散,犹如星火一般的微弱呼喊。

    若不是飞将军广登临人世极境,三宝圆融如一,神通自生,半步真神,还真难以将这一切都尽收耳中。

    但过不多时,星火开始燎原,零散化整响彻。

    帝都之中,千百万民众自发而高呼,请太子出东宫,主持大局。

    一人之声,止于身前方丈。

    十人之声,不过学堂朗朗。

    百人之声,跨越驷马街道。

    千人共呼,便可声传四野。

    万人高喊,大士也会惊惧。

    千百万人共高歌,便是天穹之上的真神也该听闻,大江也会为之停止,高山也会为之沉默。

    集众之道,莫过于此。

    帝者得人心,便是无名分,也有无冕加。

    飞将军广缓缓地收起张开的大弓,欣慰之余,莫名的有些心酸。

    “至尊,你所愿,终于就要实现。

    帝子将踏上你一直想让他走的那条道,他将自东宫长乐,走到西宫未央,他将承袭武字,接替文景大世。

    他得万民拥戴,他受万众高呼。

    他是众望所归,他是大离新帝。

    可您到底是看不到帝子今日之辉煌。

    武帝之后,谁会在乎,景帝何如?”

    老将军微微仰首,眼中隐约有雾气。

    当他再度俯首,却是与那千乘之头的周夫对视。

    将相和,将相和,至尊崩殂后,唯有君知我。

    两人视线交汇,周夫微微颔首。

    老将便已然知晓,他该如何行事。

    这位兵家的人世极境,没有如帝子所想,杀上长乐宫。

    而是背负大弓,一人冲阵!

    冲七国百万之军!

    “七王已死,太子登基。

    新帝登基,当大赦天下!

    尔等若弃兵投降,本将担保尔等可逃死罪,日后与匈奴为战,起军功爵制,未尝没有戴罪立功,乃至出侯入相之可能!”

    老将须发皆扬,声如洪雷,明明是一人之身,却让百万大军为之骚乱。

    非集众之道不可为也,是军心涣散,再加之诱之以利,去之生死,何谈万众一心?

    在老将踏步冲阵之下,百万大军居然节节败退,任凭诸将如何呼喊,都无动于衷。

    不多时,终有士卒难堪其势,叮当一声,将长戟掷在地上。

    一人如此,犹如滴油入沸国之中,百万大军,瞬时炸锅。

    铁器掷出之声,连成一片,恰如雨水自天落地,千万水珠连一线。

    就连许多百夫长千夫长,也开始犹疑,难以行使监斩之责。

    “好一个飞将军广,倒是明智的很,一看景帝驾崩,直接投诚太子。”

    千乘之中,有世家门客嗤笑出声:“事到如今,还贪图于军功爵制,甚至要将招降百万士卒之功劳,也揽在自己身上。

    也罢,如今这些,都不重要。

    周丞相,你也是聪明人,良禽择木而栖,不必死节。

    景帝虽死,但其帝辇,仍在丞相手中。

    若丞相与我等合作,携千城之势,掌帝辇大义。

    就算是那位众望所归的新帝,也要斟酌于丞相之思量。

    如何行事,丞相应当知晓吧?”

    周夫缓声道:“使君但说无妨。”

    “只要丞相愿意与我等合作,先前的种种不愉快,便一笔勾销。

    无论这天如何变,丞相始终是这大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之首。”

    门客露出笑容,缓声道:“牢请丞相进言,世卿世禄,不变为基,至于七国封邑,倒也不敢全贪。

    我等前来,虽是奉帝辇之威,但是也有勤王之功,理应论功行赏。

    至于这军功爵制,今日之后,就免了吧。

    一些兵蛮子的心,与我世家士族之心,孰轻孰重,新帝也该有所考量才对。”

    周夫不置可否,望向那帝都之最高。

    西宫未央,东宫长乐之间,不知何止架起了一座虹桥。

    虹桥之上,少年龙行虎步,身后星辰烨烨。

    “太子就要入主未央了,若是再不进宫,就一切皆迟了。”

    周夫微微一笑,负手道:“还请使君与我一同入宫面见新帝。”

    使君与其余门客互相对视一眼,皆是面露微笑。

    这才对嘛。

    能坐上丞相这个位置,果然不是一个死脑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天下,哪里那么多囿于道理的死脑筋?

    使君欣然与周夫同往。

    只可惜,这儒门中人到底是讲究些规矩,始终没有放出帝辇,他也到底是无缘乘坐这只有大离君王和帝之重臣才能共乘的真龙车辇。

    但是倒也无妨,今朝为天下士族世家争利,待到回返之上,必会被主家奉为上卿。

    不仅如此,整个大离九州千城,士族世家,都会和他结下一份香火之情。

    也许比不得今日周夫配千城虎符,掌八百万兵,却也是自有一番风流之所在。

    使君含笑而亡,飞纵向未央之中。

    掠过飞将军广之时,却是不自觉嗤笑一声。

    兵蛮子就是兵蛮子。

    就算将七王之功和招降百万士卒之功悉数揽下又能如何?

    军功爵制,一朝废之,兵家,永远只能屈居世家士族之下。

    二人飞纵而行,飞将军广却是若有所觉,抬首一望,只见周夫衣带招摇。

    莫名的,飞将军心有戚戚,将长弓插于地上,长啸一声。

    悲凉难当,送我故友。

    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

    伯牙摔琴断弦,送故友离去。

    飞将军再度冲阵,长弓置之不理。

    ————————————————

    “吱呀。”

    未央宫的大门,无人自开。

    时隔十日,帝子彻再度踏入了这个曾给他带来屈辱的地方。

    这位恍若神人的帝子彻,身着太子冠冕,面色悲痛的站在未央宫口,推门而不入:“父君!”

    千言万语,只得二字。

    世尊满脸铁青,却难发一言。

    他看到了帝子彻身后的东方。

    两位人世极境,一个儒门最得意,一个道门半江山。

    掌中佛国已被封印,诸佛未能悉数归来,他如何与之相抗。

    “太子入东宫,众望所归,天命所加。”

    李青莲高声道:“还请太子坐未央中,宣告天下,承袭景帝之位,为大离新君!”

    世尊冷声道:“帝师天命未曾回返帝都,至尊冠冕不曾织就,未央主宫残破,新帝登基,连昭告天地的典礼都未曾准备,王侯将相,诸子百家,不曾观礼。

    如此登基,是否过于匆忙?怎能担得起天命所加?

    李青莲,这就是你儒家的礼数吗?”

    “大离如今,外忧内患,非不愿,是不能也。”

    李青莲悠然道:“事急从权,一切从简。”

    帝子彻微微抬手,示意李青莲不必多言。

    而后,帝子彻一步一步,走向那贯穿未央的大洞之处。

    那里,也是未央之中,帝座之所在。

    帝子彻一拂衣袍,半蹲于坑洞之旁,闭上双眸,单手伸出。

    世尊皱眉,静观其变。

    帝子彻呼吸吞吐,周身体魄暴动,真龙之躯,气血翻涌、

    伸出单手,猛地一握。

    “昂吟!!”

    长吟之中,有赤霄一柄,自坑洞飞出,直入帝子彻之手。

    赤霄帝剑,乃神兵是也,只凭一剑神境,怎么可能将之摧毁。

    “赤霄乃帝剑,帝剑如今在我手。

    世尊,本太子可否算的上是天命所加?”

    帝子彻展颜一笑,望向世尊,眼中有星火燃。

    世间最强杀术,本太子见而未得。

    但世上最强之神兵,终究落于我手。

    吾掌赤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