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刘琦传 » 第二十一章 襄阳表功

第二十一章 襄阳表功

    料理完了刘表后事,又于墓旁守了几日,刘琦在众人的相劝之下最终还是回到了将军府中。

    沐浴更衣,他刚于书房中坐下,便有小厮来报。

    连忙起身前往厅中,王朗已坐于席上等候,此时的他也不再拿着天子节杖。

    见过礼数,刘琦笑道:“敢问天使何来?”

    王朗整衣敛容,“将军,当今豪杰并起,而天子罹难。幸有曹公,忠贞报国,扶大厦之将倾倒,济天子于危困。是以,天下贤达趋之若流水,赴之如倒戈。上保社稷,下安黎庶,此曹公之功也。”

    “然,朝有奸党,外有乱臣。大将军袁绍世受汉禄,尊崇过人,却包藏祸心,专恣树党,图谋叛逆。不闻他遣使贡献,只见他擅相攻伐。而今,更是起兵百万,剑指许都,公然举起反叛之旗帜,意图挟天子,而后令诸侯。望将军鉴之!”

    “如此,天使何以教吾?”刘琦作洗耳恭听之状。

    “将军本自宗室,与陛下亦可称兄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如此,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望将军慎之。”

    多日的接触下来,他依旧以固有的观念看待着这位朝廷新封的荆州牧。

    或许在他看来,当前的乱局之下,唯有依附曹公,方能保全家族。

    然而,他又怎知刘琦志向,他此时所为也只不过是在徒费口舌。

    “天使勿怪,此事非吾所能做主,需得召集众位僚属细细商谈。”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刘琦轻笑,现在大义已经在手,又怎可能去做那投降之事。

    ……

    次日,刘琦正式开府,任命府中属吏。

    有武威贾诩,为军师,参赞军略;有南郡蒯越,迁长史,录府事;有山阳王威,任司马,主兵员;有南阳韩嵩,担从事中郎,职军议。

    山阳伊籍徙主簿,掌机要;山阳王粲拜令史,署记室;北地傅巽司东曹,选府吏。

    麾下,苏飞拜横江中郎将,迁水军都督;甘宁拜虎威校尉,加水军副督;魏延,擢讨虏校尉,还屯樊城;刘虎加虎贲名号,留守襄阳;张虎则升军司马,仍归门下督节制。

    其余,皆守职如故。

    蒯良被表为南郡太守,治江陵;张绣被表为南阳太守,移治新野。

    赏功过后,众人开始商议平乱之事。

    南郡由荡寇中郎将黄忠负责,太守蒯良协助;南阳由太守张绣负责,棘阳令李严迁郡丞,领典农都尉一职,负责南阳屯田之事。

    最后,众人又商议了一番蔡氏等一干人等之处理。

    这场由刘表突然病故而引发的变乱,终于是在兜兜转转之中落幕了。

    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

    这些时日,刘琦颇为繁忙,不时地需要处理些紧急要务。

    在这次的平叛之中,亦查出了许多往日的不法,他有些恼怒,却也不能尽皆罢黜。

    他需要有官吏来替他管理民众,而这多是士族之人,毕竟他们垄断着学识。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顺藤摸瓜也只能是幻想。

    他也只是严惩了几个罪大恶极之徒,以儆效尤。

    但他亦知本性难移之理,想要让他们明白“民为贵”的道理,那真是痴心妄想。

    是以,韩非子说人性本恶,当以严刑峻法制约,刑过不避大夫。

    这让他开始思考起了此时的选官与教育制度,也曾与军师贾诩聊过几句,却也无力改观。

    除非,他能打破教育垄断的局面,让学术再次下沉。

    然而,这何其困难!

    且不说书籍何来,但以荆州如今之发展,何时才能够让穷苦人家留有余财。

    如若生存之问题都不能解决,他却硬要去高谈普及教育,这是何等荒谬的决定,即便是愚夫愚妇都不会生此念想。

    谁人不知读书识字的重要性,但这世间的劳苦大众绝不会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学堂,除非管吃管住。

    一个劳力在当今的年岁是何等的重要,那是活下去的希望。

    抬眼望去,他仿佛看到了无数民众正在别人的田地间劳作,无论老幼,不分残弱,只是为了那一点点口粮。

    当今之世,税赋是何等的严重,即便曹操征收五到六成的地租,百姓依旧欢呼雀跃,趋之若鹜。

    还有很多的人仅仅是因为交不起人头税,便卖身为奴,从此失去自由之身。

    尊严在他们的眼中从来都不会拥有价格,那是不值一提的东西。

    一切,都不过是为了活着。

    或许可悲,但更为可敬!

    为了活着,他们愿意拼尽所有,哪怕最后还是像狗一样。

    ……

    这日,刘琦正在处理一件公务,是黄忠与蒯良二人的联名报捷,南郡之地已定。

    他大喜,将那文书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其间,也涌现了一批干吏与强将,自是重赏。

    比如,枝江霍峻,襄阳习竺、廖化,宜城向朗,南阳韩暨等等。

    张绣也是颇为顺利,兵锋所到之处,皆是望风而降,亦有一批才俊贤达露头。

    用过膳食,他跃马出城,来到了刘表墓旁。

    今天,他打算好好休息一番,缓解多日来的疲惫。

    难怪史书之上会有如此多的昏君,这位置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坚持。

    惰性才是一个人的自然之态。

    然而,话没两句,坐不盏茶,又有人来报。

    原来,袁术故吏庐江太守刘勋遣使求救。

    六月,袁术死于江亭,其从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不敢还寿春,遂率其部曲奉袁术灵柩及妻子投奔刘勋于皖城。

    因兵众甚多,他无力赡养,便使从弟刘偕求粮于上僚诸宗帅。

    然,不得满数,是生攻伐之心。

    恰此时,有讨逆将军吴侯孙策遣使来信,卑膝曰:“上僚富足,愿君伐之,策可为之外援。”

    并奉上珠宝、布匹若干以为资助。

    刘勋大喜,起众兵以伐上僚。

    他却不知,他刚一起兵,孙策便已经磨好了刀枪。

    原来,刘勋先得刘晔所领扬州宗贼郑宝之众,又得袁术部曲,是以兵强马壮。

    孙策深恶之,遂有此番之谋划。

    当刘勋兵众至海昏时,孙策遣从兄孙贲、孙辅将兵八千屯彭泽,以待刘勋还军。

    其自与建威中郎将加中护军周瑜将兵二万袭取皖城,得袁术、刘勋妻子及部曲三万余。

    同时,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以守皖城,其余军民一律徙吴郡。

    又有孙贲、孙辅破刘勋于彭泽,获其众。

    自此,刘勋既丢城池,又走部曲,恍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投西塞,走流沂,筑垒自守,遣使求援,先奔黄祖,又至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