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医品王妃:王爷慢点宠 » 第三百五十三章 舆论

第三百五十三章 舆论

    两日前。

    杨雅慧在晋文公府内焦急地踱步,晋文公夫人不耐烦地看着她,欲言又止。

    “娘,你说我爹他怎么还没有回来?莫不是让皇上查出了什么?”

    晋文公夫人扶着她,让她坐下:“你在这儿安安静静的坐一会儿,你爹下了朝定就回来了,来来回回地走了一早上,你不烦我看着都烦。”

    “娘!你不懂!皇上只要没有处死萧韵的命令,这件事就没有结束!”

    “下不下命令又如何?你能做的都已经做了,现如今恭亲王府一家人都已经倒台,你说你要报复萧韵,你爹说要扳倒恭亲王,你们二人的目的都达到了,不晓得你们二人此时又在焦虑些什么。”

    杨雅慧急得直跺脚:“娘!你的目光能不能放长远一些!时间拖得越长对我们越不利!只要皇上查到了一点蛛丝马迹,我们整个晋文公府都要陪葬!”

    晋文公夫人看四周没人,小心翼翼地拽着杨雅慧小声说道:“你爹与北漠可汗有书信来往的这件事,知道的不过就是我们三人,除非你或者你爹跑到皇上面前去告密,否则不可能会被人发现的。”

    杨雅慧翻了个白眼:“你懂什么!我还是等我爹回来再说罢。爹回来了,你跟他说我在他书房的等他。”

    杨雅慧抱着胳膊坐在书房里,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着她之前所有的行为,总是感觉有哪一处出了纰漏,但是就是说不出来是哪里漏了破绽。

    她早前就收买了萧韵的接生婆,派给沈珠的奶娘是患有毒瘾的,本来想随着日子的推移,让萧韵慢慢的失去一个孩子,没想到那奶娘没过几日,便因为用量过剩而暴毙身亡了。不过她就算死了也无妨,那些想让她做的事情,她都已经做过了。比如从恭亲王府内给她带去萧韵的部分真迹和萧韵药方内的印章。

    什么家国大义,什么生死与共,在她眼里都不重要。当杨雅慧无意间得知她的亲生父亲晋文公同北漠可汗有书信来往时,她的脑海里便萌生了这个想法。只可惜当今圣上对恭亲王妃思慕已久,不可单独向他禀报此事,只有在文武百官面前让皇上不好独自包庇她时,逼他下旨赐死萧韵,然后再于市井之间散布谣言,无论是真是假,一旦有了谣言,就算不明真相的人也会认为这件事情是真的。

    只可惜她杨雅慧聪明一世,独独算错了两件事。

    第一件便是丞相。她先前告诉皇后将此密信呈于丞相,没想到丞相没有亲自出面,而是交给了他的得意弟子内阁首辅,但是这内阁首辅年轻气盛,没两句话就被沈青阳问得说不出半个字,朝中的文武百官分为两派,各执己见。一派认为这件事是真的,因为那个首府手中的证据确凿,并无破绽。另一派认为这件事是污蔑,这一派人基本都是亲王派,在沈青阳登基之前,都是支持沈含章登基的人,所以这些人很了解萧韵和沈含章的为人,并且提出这些证据都太过完美无缺,很明显像是有人刻意为之。所以沈青阳就借此机会下令将萧韵软禁于恭亲王府内,并且暂时剥夺了恭亲王手头的一切权力。

    这些都不是最可恶的。最可恶的是恭亲王与恭亲王妃夫妻二人,他们摆出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问心无愧的样子,令人很是气愤。他们非但没有着手调查要洗清自己身上的嫌疑,反而不做任何解释,就连后面的问罪都只说了四个字,清者自清。

    杨雅慧烦躁地翻阅着书桌上的一些密信,总是怀疑爹骗了自己,定是那些密信的可以治罪的分量不够,导致不能当时就在朝堂上给萧韵定罪。爹总是以“真正重要的密令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怕皇上顺藤摸瓜查到他”这类神经兮兮的理由回绝,但是那些不痛不痒的密信并没有给北漠边境战争起到什么关键的作用,不过就是拖延了战争的时间。可是那些真正重要的密信她也不知道他爹藏在了哪里,眼下只有等他爹回来了,他们二人再细细商议。

    其实杨雅慧的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快些散布其他谣言改变京城百姓的舆论导向,若是中立的人少了,抵制他们的人多了,皇上为了平民愤也要治萧韵的死罪。只不过这件事情不能由晋文公府的人来做,要让丞相亲自做这件事情。若是丞相和内阁首府一心为大梁着想,定回应下这份差事,他们父女二人就是利用了忠臣的这一心理,若是将他们二人从这件事中择的干干净净,就算东窗事发也不会查到他们二人头上。

    杨雅慧满意的点了点头,就这么决定了。若是她这般绞尽脑汁,还不足以让皇上治萧韵的罪,她就可以改变舆论的方向,让百姓在背后议论皇上与萧韵的私情了。要知道他身为一个皇上,觊觎一个王妃,这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是人们的谈资。只可笑他就算隐瞒的再好,也瞒不过他的枕边人,若不是皇后亲口告诉她,她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知道皇上心中最大的秘密。

    杨雅慧的手狠狠地攥成了拳头,心中暗笑:“萧韵啊萧韵,你定不会想到聪明了一世却栽在了我的手上!如今你和恭亲王二人都被软禁在了府上,我倒要看看除了手无实权的英国宫还有谁肯帮你们!”

    眼下这个情景,不得不说树倒猕猴散,墙倒众人推的道理是真的。京城内大理寺、六扇门还有西厂,那些原本明面上支持沈含章的人,都悄悄地退出了政治舞台。朝堂上是腥风血雨,恭亲王府内却是一片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