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绝不妥协 » 第三章 进山拜谢

第三章 进山拜谢

    翌日,伴随着乡间的鸡鸣,刘恪睁开了双眼。已经很久没有睡过这么沉的觉了,也许是摆脱了那些不堪的往事,又或者是少爷的身体更容易入睡。刘恪伸了个懒腰后起身,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环顾左右,不大的房间内,摆放着简单的家具,那些已经脱落很久的油漆都在佐证这些家具的陈旧。刘恪的这个房间与其说是卧室,倒更像是一个存储粮食的粮仓。房间内除了一张刘恪平时写作业的桌椅和两个大箱子之外,别无他物。剩下的地方都是大袋小袋地堆满了粮食,刘恪知道这些都是现在的父母辛苦积攒下来的存粮。

    简单的洗漱之后,刘恪跟父母一起吃过了早饭。玉芬看着儿子狼吞虎咽地吃着自己做的饭,别提多开心了,想到这里,她知道这次多亏那些老中医。要不是老中医的偏方,她的孩子绝没有这么快恢复正常。玉芬放下碗筷跟爷俩说道:“这次恪儿能回归正常,都是多亏那位大夫,我们得好好感谢人家。”

    听到妻子这样说,刘得粮一边喝着碗里的小米粥,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对,对,要不是人老神医,咱儿子绝没这么快恢复健康。不如今天,咱一家就去好好感谢人家。”

    刘恪听到这里,心里暗地发笑,他想着这位老中医还有这样的能耐,能让一个人重生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要是被华佗和扁鹊知道,他们也要自愧不如了。于是,刘恪说道:“娘,不用了吧,我刚恢复,还需要休息。”

    玉芬听到儿子这么说,笑道:“你个小没良心的,要没老先生,你能这么活奔乱跳的。一定要好好感谢老人家。不然,我这心里一刻也不舒服。”

    刘恪只好不再说话,他心想这样也好,趁着感谢老中医的机会,他也好了解一下自己现在所生活的地方,看看周围的环境。

    吃罢早饭,玉芬就赶紧捉住家里的两只大公鸡,割脖子拔毛一顿收拾,就差炖好再拿去送给老中医了。而得粮则在院里一通忙活,他套好了家里的架子车,并往车上搬了两袋小麦。还有其他的五谷杂粮,有黑豆、小米、黄豆,还有菜籽。庄稼人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只能拿一些资产的粮食。

    两人忙里忙外收拾停当以后,就带着刘恪出门了。一路上得粮跟玉芬换着拉车,而刘恪则坐在车上,东张西望,对周围地一切都感觉到新鲜。通过询问还有周围的环境,刘恪才知道自己重生到了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刚刚施行了包产到户的政策。而他们家则地处祖国的西北地区,浑厚的黄土高原孕育着一代代人。刘恪望着这高低不平的沟壑地貌,初夏的时节,一片郁郁葱葱地景象充满生机。然而远处的山上还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刘恪知道,这里是出了名地缺水,干旱笼罩着这片大地。十年里面能有四年是好光景,就已经很好了。

    想到此处,刘恪不禁摇了摇头,没想到自己重生之后却是生活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又该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呢。在一片的遐想当中,刘恪早就忘记了时间。到了中午时刻,刘家三人也终于来到了老中医所在的村子里。得粮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了一把汗对儿子说,“恪儿,到了,一会儿到了老中医家里,你一定要磕头感谢他老人家。别让人家说我们刘家沟的人没有礼数。”

    刘恪听到父亲的嘱咐,赶忙应承道,“知道了,爹!”

    在绕过了村子里的几乎人家以后,他们来到了老中医的家门前。刘恪看着眼前的院落打量起来,这家的院子是北方的标准四合院,房子都是土木结构的窑洞房。房子都是用土打的土坯盖起来的,厚厚的墙隔绝了黄土高原的冷和热,这边人都是住这样的房子。而房子的好坏全在于房顶的瓦片,而老中医的家则与众不同,寻常人家都是普通的青色瓦片。而老中医的瓦片则是能够反光的琉璃瓦,看起来就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玉芬走到门前,扣响了门上的铜环,喊道:“老大人,我们来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