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父安乐公 » 第四十四 桓大司马,后院失火

第四十四 桓大司马,后院失火

    荆州,江陵。

    荆州刺史、安西将军府邸。

    本应该清静安闲的府邸后宅,今日却显得格外热闹。

    廊下十几位娇柔的婢女,却各个手曳重刀,跟在自家主人身后,争先恐后,一路小跑,唯恐跟不上主人而遭到惩罚。

    只听见,一声骄矜且傲慢的尖细女声,从廊下传来。

    “如今蜀地又反了,还要这亡国妾奴何用,正好趁此机会除了她!”

    此妇容止雍容,但面色凌厉,头戴金钿凤尾钗,身着红色纹金对襟衫,紫色绫罗绣边群,在十几位婢女的簇拥下,迈着急促的步子向后宅赶来,口中一直不停訾骂着。

    “此贱人现在何处?!”

    “只在使君书斋小室……”

    一旁的女婢只能如实回答,丝毫不敢有所隐瞒。

    毕竟以这位女主人的脾性,她可不敢冒犯!

    只因自己的这位女主人,复姓司马,芳名兴男,当朝皇帝大姑,册封南康长公主,荆州刺史桓温之妻。

    连荆州刺史桓温在她面前都被骂为“老奴”,这刺史府邸里面更是人人惧怕,无人敢惹!

    司马兴男令手下婢女各个仗刀,来到后宅,甩起罗裙,便大步流星奔入桓温书斋。

    推门闯进,颇感惊异。

    只见书斋之中,并无桓温,只有一女,周身素衣,如同女婢,正在替桓温整理书札,见此刺史夫人闯门而进,随即放下手中琐事,立即叩拜。

    “尔子!可认识蜀地来的那位亡国公主?”司马兴男向此女婢冷冷问道。

    那女婢不敢抬头,低首轻声回到,“小婢正是李怜……”

    “竟然是你!”

    司马兴男听完大惊,本以为能够迷倒桓温老奴的女人,更兼是一位亡国公主,那必定是穿朱戴翠、浓妆艳抹,没想到此人竟然穿着素净如女婢一般!

    随即快步走到李怜身前,冷声命令道。

    “可抬起头来!让我一观!”

    李怜慢慢将头抬起,露出面目,眼神柔弱,看着面前的刺史夫人。

    只见此女,虽衣着朴素,但容止娴静,秀发不带钗钿,却柔直如瀑,面若皎月曜玉,唇若六月紫嫣,杏眼柳眉,颐丰腮润,虽然未施粉黛,却足以让人目光流连。

    轻开樱口,缓缓说道,“怜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

    司马兴男看到李怜的容貌,亦是感到惊叹,自愧不如的同时,又感到此女一派容止朴净,行举谨慎,并非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些亡国祸水、招摇轻贱之流,如今国破家亡,寄人篱下以求保全,亦是可怜之人,于是忍不住感叹道。

    “汝之面目,我见犹怜,何况那桓温老奴!罢了,汝就留在这书斋中吧!”随即就要转身退去。

    而此时,正遇桓温赶到书斋门前。

    桓温看着婢女手中的重刀,亦让桓温胆寒,亦是向屋内的司马兴男喊道。

    “公主,家门之内,何必大动干戈?”

    司马兴男隔在门内就看见桓温那张麻子脸,那小眼珠像紫石棱,须发亦是紫红,却硬如刺猬毛,如此异相,自己竟然与其相对十几年!这直让司马兴男感到厌恶,随即向桓温硬声回道。

    “蜀中复叛,老奴还有心寻女作乐?如今只怕,此女老奴无福消受了!”

    随即带领身后女婢,撇下桓温而去。

    即便是桓温已经尚主,并且如今执掌荆州,攻灭成汉,但桓氏在东晋上层士族的地位并不高,反而处处受到阮、庾、王、褚等高门的取笑轻视。

    而实权在握的桓温亦看不上这些高门名士的清谈虚言,与这些顶级高门格格不入,更是与这些风流无能之辈相互看不上。

    如今桓温执掌荆州,反而是给了他大展拳脚,挥师北伐的机会,只是如今蜀地邓定与萧敬文复叛,桓温不得不率先考虑平蜀之策。

    桓温走进书斋,望着只顾认真整理书札的李怜,冷声言道。

    “汝可知晓,汝故国复叛了!”

    “使君要杀奴家来平心中之怒吗?如今国破家亡,只争一死!”

    李怜虽然话语轻柔,但心地坚韧,语义中已经透露出求死之志。

    桓温听完呵呵嗤笑,“范氏复叛,与汝李氏何干?戏言取乐而已!呵呵!”

    李怜听完桓温嗤笑之声,并不回应,面目沉静如初,只顾整理手中书札,似乎自己只属于这间书斋,而书斋之外的任何世事,什么成汉公主,什么汉家故国,这些皆与自己无关。

    桓温看了李怜最后一眼,为李怜关上房门。

    转头欲去,却见司马谢奕已经站在廊下,忍不住偷笑起来。

    “呵呵!古有金屋藏娇,而今书斋藏娇,终被妒妇所嫉,老革子以后日子不好过了!”

    “哼!少在这取笑我!即便是将众女关入书斋,日日诵习,尚也不及汝膝下长女咏絮之才!若有一日,我便也将其关入这书斋来,只许为我吟诗作赋!”桓温亦是轻佻地与谢奕开着玩笑。

    两人互相调笑之后,渐入正规。

    桓温正色问道,“无奕兄,汝可将朱焘与邓遐两将请到了?”

    谢奕拱手上言,“二位已在厅中恭候使君,共议平蜀之策!”

    桓温携谢奕共入厅中,来见恭候多时的朱焘与邓遐。

    互相施礼毕,四人入座。

    桓温率先忿忿言道,“自我荆州大军班师以后,直到如今,朝廷仍在商议平蜀之功,尚未有定论。可未想到,蜀地却在此时复叛,这确实是令本督脸上无光,进封之事便又不了了之,这群道寇,还有那个萧敬文,着实可恨!”

    桓温确实有自己的筹谋,本以为此次伐蜀事成,自己便可以此殊勋,位比三公,进号征西大将军,朝廷声望,便无人可睥睨。

    若再趁此时,挥师北向,定会令八州士众心属于我,朝中士人亦会靡然从风,届时那司马晋室亦只是具空壳而已……

    没想到,蜀地却在此时复叛,这确实打断了桓温的北伐与朝廷争权的计划,着实令桓温大为光火。

    二将自然深知桓温之心,纷纷上言道,“使君伐蜀之功,可谓建武以来第一奇功!如今蜀地复叛,亦只是藓疥小疾而已,末将定会不负使君重托,戮力平叛!”

    桓温深知,如果任由蜀地叛乱闹大,不仅自己的伐蜀之功将会付之东流,而且自己所执掌的荆州也很可能会卷入战事,届时便会给殷浩等辈留下更多口实,插手荆州事务,自己还能不能坐稳荆州都不好说!

    因此,必须尽快扑灭蜀中叛乱,并且自己还不能让朝廷派人派兵,让他们少多管闲事,绝不能插手荆州与西陲军务!

    桓温环顾朱焘和邓遐,二将在自己麾下多年,亦是自己信得过的精干强将,值此战事峻急,遣二人入蜀亦是正为合适,于是对二人嘱咐道。

    “二位将军可各引本部五千人马入蜀,本督再将巴郡、江阳、广汉、涪陵等地人马交于二人节制,估算下来,你们每人麾下已经不下万人之数,已经等同于当年本督亲征所遣人数!”

    “邓遐将军入蜀后,可趁势攻入巴西,帮助司马勋剿平萧敬文!朱焘将军入蜀后,可一路征集巴郡、江阳兵壮,鼎力辅助周抚将军,扑灭成都范贲叛乱!”

    哼!削平蜀地肖小,何须下游朝廷出一兵一卒?

    我桓温坐拥八州士众,我自己便可操刀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