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贫穷的富二代 » 第三十一章 静云寺

第三十一章 静云寺

    电瓶车在一间宽大的门前停了下来,这是三江医院体检中心。

    韩毅的身体有一丝的发抖,他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是身体却不由自己控制。

    吕院长看出了韩毅的不安,安慰说:“陶公子不用紧张,我们就是做个身体的常规检查,时间不是很长,”

    韩毅下了车,随着吕院长走了进去,随着门“呯”的一声,韩毅的心就随之跳动了了一下。

    钱坤留在了门外,站在透明窗户前,钱坤向韩毅挥了挥手,让韩毅不要担心,他会在门外等候。

    ……

    贵宾休息室。

    文静怡和陶欣冉在沙发上坐着,一个小护士模样的小姑娘站立在一旁。

    电瓶车载着几个人重新回到了贵宾室。

    吕院长首先下车,文静怡马上起身对吕院长说:“吕院长,情况怎么样?菲儿没事吧?”

    “夫人放心吧,经过我们的检查,令公子身体很好,没有任何的问题。”

    文静怡松了一口气,接着又问:“那小菲的记忆……”

    吕院长沉思了片刻说:“陶公子的记忆的恢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医院的建议是尽量不要给他过多的刺激,让他慢慢的熟悉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恢复记忆还是很有希望的。”

    陶欣冉对于吕院长的解释似乎有些不满意:“吕院长,我弟弟情况到底怎么样,我们要怎么做才有助于我弟弟的记忆的恢复?”

    “脑外伤的一个常见后果是受伤者的记忆过程出现障碍,即脑外伤后遗症。在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一次性的记忆障碍,比如在脑震荡后出现的记忆障碍,也有一些病人在外伤后出现了严重的长期的记忆障碍。”

    ……

    ……

    不过,陶公子身体的恢复到如此状态,已经是十分罕见了,所以对于身体方面,夫人和陶总是不用担心的,唯一的就是记忆的恢复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记忆的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外部环境的不断刺激和强化会给记忆带来新的变化,也会出现奇迹的。

    陶欣冉:“吕院长,我对医学是外行,所以对于你所描述的那些专业性的知识普及还需要一点时间消化,吕院长说的最后的那句话,我的理解就是我弟弟记忆的恢复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知道对不多,还有这次受伤对智力有多大的影响?”

    吕院长信誓旦旦:“陶总的理解很正确,我可以肯定的是,陶公子的智力绝无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超出一般的常人了,”

    陶欣冉:“哪我们就放心了,”

    ……

    静云寺坐落在长海西南侧半山腰上。

    从医院出发,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在寺门前停了下来。

    从后面的车上下来几个人,其中一个小跑着到第一辆车上,拉开了车门。

    文静怡从容的下了车,韩毅和陶欣冉也跟着从车上下来了。

    一个年长的僧人从寺院里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两个小僧。

    年长僧人见到文静怡,便施礼道:“阿弥陀佛,施主,辛苦了,”

    文静怡还礼说:“大师,有劳了,”

    钱坤和陶欣冉也合掌:“济源师父!”

    韩毅过来了,文静怡对儿子说:“小菲,你过来,见过你师父,”

    韩毅大概明白了眼前的这个中年僧人就是钱坤嘴里说的那个静云寺的师父了吧。

    “师傅在上,受徒弟一拜,”韩毅不知道该如何面见师父,只有采取了影视里的那些师徒套路了。

    韩毅的动作多少有些夸张,济源师父笑道:“小菲啊,你也好久没有来静云寺了,有点变化了,”随后对众人说:“各位施主,请!”

    文静怡客气了一句:“大师请!”随后先步入寺前台阶。

    跟随一起来的几个男子欲随众人入内,文静怡却是停下了脚步,回头对那几个男子说:“这是佛门,你们几个就在门外等候吧,”

    一个领头的男子有些为难:“夫人,董事长交代让我们不能离开夫人身边,”

    “没关系,有济源师父在,你们大可放心,董事长问起来,你就直说就是,”

    “可是……”男子还想争取,但是钱坤过来说:“我佛慈悲,你们几个看起来就是面带煞气,恐怕佛祖会见怪的。”

    男子有些尴尬:“钱少爷,你说笑了,我们兄弟几个也是憨厚的人,”

    “我知道你们几位憨厚,但是你们的职责是保护夫人的安全,煞气是为了震慑他人,这是你们的职业习惯,要是外人看你们一脸的憨厚,董事长还敢让你们保护夫人吗?”

    男子无言反驳:“这……”

    韩毅上前说:“烦劳几位就在门外等候吧,佛门之内你们无责,那是菩萨的事情,你们就安心等候就行了,”

    韩毅的话毋容置疑,毕竟是陶家公子的身份,这样的语气让男子只好退让道:“是,菲哥。”

    一行人进入寺内,此时,寺内人比较少,只有零星的几个游人香客。

    进入大殿,文静怡说:“大师,我们先烧香还愿,”

    济源大师道:“夫人,贫僧已经安排好了,”随后对身边一小僧说:“你带夫人上香,切不可怠慢,”

    随后济源大师对文静怡说:“贫僧在厢房恭候夫人,”

    文静怡:“稍后再专程拜访大师,”

    济源大师与众人示意告别。

    小僧恭请道:“施主,请!”

    ……

    济源大师在厢房端坐,文静怡一行人在小僧的带领下进入厢房。

    济源大师让小僧看茶,众人落座后,文静怡对济源大师说:“这次小儿逢凶化吉,都是托大师的福,”

    文静怡转头示女儿,陶欣然送包里取出一个鼓囊囊的信封,交给了母亲。

    文静怡将信封放到了桌上:“这是一点香火捐赠,大师不要见笑,”

    济源大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韩毅。

    “大师,我们还有那做得不妥么?”文静怡有些不安的问,也许是济源大师那种表情让她有些忐忑。

    “施主多虑了,佛祖会保佑你的,”

    “那是小儿有不敬之处?”

    “夫人多心了,我是见小菲有所变化了,观面相,已经少了三分急躁,多了七分的沉稳,”

    “大师,此话怎么讲?”文静怡惊讶于济源大师的话,对于儿子,虽然经过这事事故之后,性情有了不同,但是在她的理解是因为伤情导致性情的变化,但是大师却给了她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与令郎之间恐怕是师徒缘分已尽,”

    “大师,小儿虽顽皮,但本性并不劣,愚钝多一些,还不至于到不可饶恕之地步,刚才大师还说小儿已多了七分沉稳,为何现在却要舍弃师徒名分呢?”

    济源合掌道:“我与令郎恐怕是有缘无份了,虽有师徒之源,但此刻已是无师徒之名,慧明之名就此罢了,尊称一声师父我已经是受之有愧了,阿弥陀佛。”

    韩毅看到了大师的眼睛,心中不经有些胆寒,他对于大师此刻是陌生的,大师对他也是陌生的,庙堂之上,韩毅似乎感觉济源大师的眼光有些独特,相似看透内心似的,也许彼此心有灵犀般的心知肚明。

    但是周围的人并不知道此刻他的心思。

    韩毅不知道该如何与师傅交流,也许此刻沉默才是最好的选择。

    文静怡解释说:“大师,上次给小儿一卦,十分的灵验,小儿半年之前遭遇车祸,也是苏醒不久,如果礼节上对大师有所不敬,烦请大师见谅,小儿已经失忆了。”

    济源大师并没有表现惊奇,而是合掌道:“阿弥陀佛,世间万物不可强求,也不可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