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重生之佛系谋反 » 第119章 被拉下水者

第119章 被拉下水者

    夏侯瑞冬尽量避免到堂妹夏侯笼华府上做客,以避免自己的嫉恨和挫败感。

    礼节上,不得不来走动时,也需时刻提醒自己,不该嫉恨她,而且,自己过的并不比她差。

    瑞冬不得不承认,笼华她现在过的很好,好像连姿容都较做女儿时更出众了。

    直到看到笼华的女儿萧元捷,瑞冬才生出些许优越感。元捷是个小女娃,而自己的仲明却是嗣子。

    她的名字好像长子,瑞冬猜测这定是笼华的主张,以安慰未得嗣子的心。

    她生出这痴心妄想又何必,若她命里只有一子,恐怕元捷会凭这名字占了去。

    瑞冬心中暗叹,笼华的地位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牢固。

    想来笼华的母亲,因平生只生了她一个女儿,向来不得上下喜爱尊重。只是因叔父婶母的婚姻是祖父当年特意向皇帝上表请求的,牢不可破,这才勉强保住当家主母的地位。

    笼华如果也没有嗣子,那么假以时日,或许会重蹈她母亲的覆辙。

    笼华再那边鼓励元捷发音称呼姨母。

    元捷尝试了几次,不算成功,于是,发了怒,将手中的布偶丢出去很远。

    作为小女娃,她的脾气和力气都很大。

    瑞冬看笼华毫无办法的无奈样子,心内好笑。她幼年乖张,没少气长辈,现在好了,风水轮流转了。

    姐妹两个再王府清晖堂闲话。

    她们说起夏侯府近日一桩大事,即兄长夏侯昕从牢中释放出来了。

    他大罪得免,但被免了官名和学名,恐怕近几年都不能举仕了。

    家人哪里还在意他的功名,见他瘦弱的不成样子,都极为后怕。

    祖母太夫人更是心疼的不行,命家医家奴捧凤凰似的围着,一力要调养好他的身体。

    瑞冬想起来一事,笑对笼华道:“怎么我听嫂夫人说,你要将观音保嫁给他家阿服?”

    笼华露出尴尬的微笑:“那是前些日子最艰难之时,我为让兄嫂宽心撑下去才说的安慰话。你不要也帮着乱传。”

    瑞冬笑着说:“我当时就打趣嫂夫人,说没行三书六礼,都算不得数。若论年纪,我家仲明才更适合做王府女婿嘛。”

    笼华再度露出尴尬的礼节性微笑。

    笼华提起上月去含章殿,见到永康公主带着王氏去拜见贵嫔。感叹王氏父亲大罪,她地位竟半分不受影响,也是难得。

    瑞冬带着几许不易觉察的幸灾乐祸道,“也不尽然,十来日前还闹了一回。”

    笼华好奇发问。

    瑞冬将从侍妇婢女那里听来的闲话告诉了笼华,说王氏惹怒了家翁庾弘,导致庾弘大发了脾气。

    按说,南朝礼法家规,家翁与媳妇,父亲与女儿,向来不怎么交道,彼此保持着恰当的威严、慈祥和孝顺。

    笼华便问缘故。

    瑞冬从侍妇的只言片语中听闻,似乎是王氏请家公庾弘救其父,言语间似有些不恭敬,这才惹怒了庾弘,连永康公主也劝不住,立即就将王氏逐回了娘家。

    笼华吃惊,武康侯庾弘刚刚升任了门下侍中,领左军将军。如此位高权重,王氏身为晚辈,罪臣之女,如何竟敢出言不恭。

    瑞冬又说,为了这事,家婆永康公主与家翁庾弘后来还争吵了两回。

    到底,前两日,永康公主让庾??又将王氏接回来了。

    笼华叹道:“公主这样的婆母也算难得了。”

    瑞冬不无醋意的说:“正是呢,也不知是什么缘法。”

    几日后,萧黯奉召从广陵返回。

    夏侯云重来访,夫妇两个招待以家宴。

    宴毕,夏侯云重又与萧黯在东阁密谈。

    夏侯云重自从任职东宫属官后,不得不与永安侯萧确各行其事,倒与晋宁王府走的越来越近。

    夏侯云重告诉萧黯一件蹊跷事。

    前两日东宫夜宴,中途皇太子离席,据说是去见了侍中庾弘,他们似有密谈。

    据夏侯云重所知,谈的似乎并不顺利,至少对庾弘来说是如此,

    萧黯结合前后事,心中有了猜测,他的猜测很快得到了印证。

    庾弘以王褒发疯胡言乱语之由,向皇帝请求将之关押在自己管辖的演武场废园,以待秋决。

    皇帝同意了。

    萧黯没想到,王褒第一个拉下水的人,竟是庾弘。

    王褒因为怕死,开始疑心北狱饮食有毒,后来演变为大闹大嚷,大理寺卿褚猷不以为然,置之不理。

    萧黯猜测,王褒迫切想自救,于是,急不可待的要挟曾经的同谋者救他出去。

    他的同盟者,竟是庾弘。

    庾弘被王褒之女要挟,自然暴怒,然而最后仍不得不跳出来将他从北狱救出。

    或者,他先去请皇太子出面救王褒,皇太子拒绝了,他只有亲自上阵。

    萧黯很难想象出庾弘到底有什么把柄在王褒手里。

    庾弘执掌御史台多年,纠察监督百官,可谓清如水,明如镜,直如弦。

    如何会有把柄?是什么了不得的把柄?

    庾弘早年间是萧黯父亲昭明太子的心腹属官,是前东宫的太子詹事。昭明太子薨逝后,受皇帝指派,继续在皇三子的新东宫任太子詹事两年。

    然而,此后,他却与前后两东宫刻意疏远。

    成为御史台首脑后,更是一副孤臣做派。

    萧黯忽然浮现出一个奇怪想法,当年,父亲突然离世、重立东宫,这些当时海内震动的大事中,庾弘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萧黯感到不寒而栗。

    突然想,庾弘与皇太子秘会,提出的要求,或许不是请皇太子救王褒,而是杀王褒。

    然而,从结果看,皇太子既没有同意救,也没有同意杀。

    萧黯对这位嫡亲的三叔,再度看不透了。

    三十日之期将到,萧黯决定去演武场废园再会王褒。

    华林园屯兵营固然是左军将军庾弘的管辖地,可也是佐郎将永安侯萧确的直管地。

    萧确正是敢不顾庾弘禁令的唯一一人。

    王褒躲在演武场废园,终于安心进了几日饮食,忽然又看到了萧黯,他再也无法伪装成平和,几近崩溃。

    关押王褒的内室,门窗都装上了厚厚的铁栏。

    萧黯站在内堂,看不见铁门里的王褒。他躲在内室的角落里,避开萧黯的视线。

    只能听到他发狂一般,用嘶哑刺耳的声音驱逐萧黯:“你走!你走开!我要告诉圣上你要毒死我!”

    萧黯觉得王褒新换的这地方甚是好,更方便说话。

    他说:“圣上已经知道了,庾弘替你转达的。”

    王褒在里面突然没了动静。

    “庾弘先向皇太子请求杀了你,皇太子不同意;庾弘又向皇帝奏报你疯了,口出大逆之言,同样请求杀了你,皇帝也不同意。

    你倒解一解我的疑惑,为何庾弘定要杀你,为何皇帝和皇太子都保你。”

    王褒安静下来。

    “我说过,无论你在哪里,无论谁看管你,我都会来看你

    二三十日后,我会再来看你。

    你且小心饮食,争取活到……死。”

    萧黯向外走了几步,又回身对他道:“或许你更愿意死在庾弘之手,好歹是个全尸。”

    王褒跌跌撞撞扑向铁门,铁门发出巨大的撞击声。

    “等等!你等等!”

    萧黯心中狂跳,度步走过去。

    他看到王褒披头散发,干瘦的手指牢牢抓住铁栏,好似救命稻草一般。他的神情已无半分月前的从容,双目圆睁,瞳孔收缩,满面的惊恐和偏执。

    萧黯盯着他,等待他的下文。

    “如果他不上那个秘折,豫章王就不会被猜忌,我就不会奉命而行。都是他!都是他!”

    王褒咬牙切齿,双手用力摇晃着铁门。

    “谁上了秘折?奉谁的命?”

    王褒并不回答,只执着的摇晃着铁门,口中控诉那个他,好似心中有大冤屈似的。

    “到底是谁上了秘折?庾弘吗?”萧黯上前逼问他,王褒突然又退回了角落。

    无论萧黯再说什么,他都不再发一言。

    僵持不下,萧黯只好带着满腹的疑惑离开了。

    萧黯私探演武场废园,庾弘将此事奏报给皇帝,再度拿出做御史大夫时公正无私、维护国法的忠直之态,要求皇帝严惩晋宁王萧黯与永安侯萧确。

    便皇帝那几日也正对萧黯不满。

    东魏国使杨愔再度出使建康,皇帝将他冷落一旁。除了皇太子礼节性的接见了一回,其余事项都是鸿胪寺官员应酬往来。

    杨愔姿态很低,摆出祈和的诚意。

    私下里对鸿胪寺官员却称,大丞相高澄最忌惮的南朝将领,不是冀州刺史柳仲礼,也不是豫州刺史萧渊明,更不是湘东王或皇太子,而是南兖州刺史萧黯

    ??

    这些话传到了皇帝耳朵里,引起了皇帝警觉。

    老皇帝怀疑东魏在施诡计,故意引他重用年轻的萧黯。

    皇帝认为萧黯在江北对东魏取得了两场小胜,是因皇太子在背后暗中支持的缘故,其中大有侥幸之处。

    东魏想必也是看他年轻无知,外强中干,将他留在江北任边帅对其大有益处,故而让杨愔来造声势,故作迷阵。

    ??

    皇帝动了调萧黯进内陆的心,顾问朱异。

    ??

    朱异说,他在江北的门生在广陵听说。

    东魏国使与晋宁王私下已议和,东魏承诺只要晋宁王在江北,就不再骚扰南朝;晋宁王承诺,只要他在江北,无论中原战况如何,晋宁王都不袭山东。

    黄帝暗怒。

    如今,皇帝身边有两股势力,一股势力以皇太子为首,主张对东西两魏不偏不倚,看他们两败俱伤后,再坐收渔翁之利;一股势力以中书令朱异为首,主张与西魏合作,共同出兵分割河南。

    黄帝并未最后下决心,因此,也对擅自先行决定与东魏媾和的萧黯非常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