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全面发展 » 第九十二章 今晚让你喊姐姐

第九十二章 今晚让你喊姐姐

    翌日凌晨5点,郭辉揉了揉发麻的胳膊,感叹到,年轻就是好啊!肆意妄为的青葱岁月,无尽的精力,完全不顾年少不知那啥珍贵老来望那啥空悲切的惆怅,真正的释放自己。

    呵呵!

    也不知道房间的隔音咋样?

    收拾好行李,去楼下饭馆吃饭,这一晚上的大体力劳动真的是消耗能量的最佳办法,看着于薇白嫩的脸颊,透着羞涩的妩媚,原本的短发也留了几个月,精心修剪了一个偏分直顺波波头,很好的掩饰了自己的年龄,带有几分成熟的味道。

    关于发型的建议,于薇问过郭辉,郭辉二话不说画了一副于薇的画像,让于薇找发新社,这个洛城开了二十年的连锁,发型师曾经还是郭辉的御用发型师,用郭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抽烟只抽煊赫门,理发只去发新社!”

    在郭辉的建议下,于薇勇敢的给自己原本有点微卷的头发拉直,做了这样一个新造型,一时在宿舍的众女生围观之下得出了,还有什么是你家牲口不会的事情的结论。

    就连沈灵也缠着于薇也要做一个一样的发型,于薇仔细端详过之后发现沈灵脸稍微圆润一些,理这个发型更是能遮住脸颊显得更瘦,于是两姐妹就理了个一模一样的,穿上于薇的呢绒大衣,宛如姐妹花,一时成为科大最靓丽的风景。

    这些正是许多理科生最为吐槽的地方,这么两朵金花咋就被郭辉和马超两个牲口捷足先登了呢?

    不是说大一新生都是土的掉渣吗?大四才是最靓丽的么?今年大一新生怎么就不按套路出牌呢?怎么都不给男生一个发现美的机会呢?

    始作俑者郭辉这会儿正开个X5登上轮渡过江,没有想象中的晕船情况发生,车停在渡船上之后,郭辉锁好车,和于薇登上二楼的休息室,看着窗外平静的大江,哪里有发大水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于薇是第一次坐轮渡,一切都充满着新鲜和好奇,甚至看到中巴车上的人都被赶下来,还奇怪的问郭辉什么原因?

    百科小全书郭辉指了指后面的小卖部,“人不下车,那小卖部不得亏死,东西卖给谁去啊,都是套路!”

    于薇细心观察之下点头说果然如此,“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于薇又一次的抱着郭辉头转来转去,“我说,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怎么啥都知道啊!”

    郭辉按住于薇的手,嘴里嘟噜,“这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哥哥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要长,好不好!”

    于薇继续揉,“叫姐姐!”

    郭辉眯着眼睛,笑的骚气十足,“是谁昨天晚上不停的叫哥哥来着!”

    于薇瞪着双眼,沉吟两秒,“呸,今晚让你喊姐姐!”

    两人就这样笑闹着,过了大约二十分钟轮渡靠岸,郭辉发动车子跟着车流缓缓驶出。

    前面不远处就是童东勤的苏南连杆厂,85年建厂历经十四年的发展,现早已发展成了拥有十几条加工线,三条锻造线和三条热处理线的大型工厂。在行业细分领域算得上是国内的佼佼者,基本上垄断了全国各个柴油机厂的连杆供应。

    上次在火车上遇到郭辉,应该是去洛柴谈业务,国内大多数内燃机企业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了,只保留缸体缸盖的加工线以及装配试验车间了,只有洛柴依旧抱着那条落后的连杆生产线不放。

    童东勤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当然与其非凡的眼光不无关系。把一个产品做专做精,而不是像好多企业什么都想插一手,最后无力投入研发新技术,被其余同行追赶超越,最后沦落到后市场的备件供应商。

    另外其个人魅力也是成功的一个因素,赌性大,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炒羊绒,一年时间翻了一翻,挣了两个亿,成为其生平中有名的投资成功案例。否则也不会在和郭辉聊完涨断连杆技术后,立即将郭辉视为高人,直接送部手机用来示好和方便联系,赌性是一方面,童东勤对于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敏锐的眼光,认定涨断连杆就是行业的发展趋势,自己投入巨大的资金也没摸到头绪,仅仅凭借郭辉的几句话就能明白郭辉那几句话的真正价值,也是没有几个人了。

    当然,在这个年代里发展的,更多的还是依靠老板的眼光与非凡能力,黎经纬如此,郭辉的零部件公司直接竞争对手衡东机油泵也是如此。

    在细分领域,可以说衡东机油泵也是在苏南连杆的影响之下走向了专业细分的道路,在柴油机行业走到国四阶段的时候国内大的发动机制造企业的供应商重叠几近50%以上,每一个产品大类也就那么一两家企业,真正形成了专业制造。

    郭辉在细分领域和衡东机油泵竞争,并不是郭辉一时心血来潮搞个产品就上,实在是郭辉对于机油泵的认识要比衡东专业的多,举例来说,对于洛柴的105发动机,最大的设计上的弊端就是在机油泵的位置,距离油底壳的机油距离过远,需要一根吸油管给油吸上来,如同人用吸管吸饮料一样,第一口吸进去的只能是空气,这样对于发动机而言,在启动后的几秒内各个摩擦副都是处于干摩擦状态,机油泵并没有给机油输送上去形成油膜,结果就是如果用户不注意的话极容易造成摩擦副的不可逆的损伤,日积月累之下出现砸瓦,增压器烧损的恶性故障,严重者发动机报废。

    郭辉在设计机油泵时充分的吸取了前世的经验,优化转子型线给出油时间作为一项重要参数来控制,并配置了相关试验台,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改进站在技术的领先位势,当然还有其余的一些改进措施诸如将轴加粗解决断轴之类的一并改进。

    在与发动机的匹配上,可以说郭辉一个人就能单挑一个衡东机油泵了,原因就在于郭辉对于发动机的深刻理解。

    同样的,在汽车上面,有两个争论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讨论,对于车友来说也是被爆炸的信息搅和的头昏脑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一个是启动车子后应该怠速十多秒后再行车。

    原因就在于机油泵的工作能力,往往发动机抱轴等故障就是在启动的那一瞬间造成的,怠速运转十来秒让机油泵给油吸上来再布满所有摩擦副,再起步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至于第二个争论就是增压器,有人说增压技术不过关,又举例说脚盆的好多越野车都是自然吸气,很少有增压车型,对也不对。

    不对的地方在于,现在的技术已经解决了增压器效率和烧损的问题,无非就是寿命问题而非可靠性的问题。

    对的地方确实存在增压器比较娇贵的问题,以增压器动辄十万转以上,一旦机油泵的供油没跟上,在几秒之内增压器就会烧损,这一切都与机油泵密切相关。

    所以郭辉经常感叹的一句就是,增压发动机并不是给自然吸气装个增压器就是增压机了,哪有那么简单。

    但是洛柴曾经就这么干过,无奈,技术达不到啊,技术人员根本更没那个思路。所以说,一个公司技术的沉淀总是需要时间的,以前不懂,总有人在某一方面潜心研究,终有学会,吃透一个技术的那一天,总体上的技术都是在向前发展的。

    增压器的负压直接关系到油膜的建立,在3-5公斤的油压之下,负压和浮动轴承的油膜互不影响,在负压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会直接给浮动轴承的机油吸出来,造成机油耗异常,也就是俗称的烧机油,当然这只是烧机油的其中一种原因。这样需要对增压器的密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增压技术不过关,跟这个当然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个原因则是需要在低油压状态下设计与之能匹配的低油压增压器,当然还是在增压器主轴上采取措施,否则增压器的使用寿命将会大大降低。

    可笑的是,洛柴的发动机怠速油压仅仅保持在1-3公斤之间,试问增压器在这样的机油压力下能工作多久,而且不少农用柴油机的使用工况就是在怠速条件下进行工作,比如药材机,挖沟机等等,发动机必须保持在七百五十转到八百五十转之间的稳定速度之下。整到最后用户自己都投降了,久病成医,自己定期更换增压器,好在收益高完全能换的起,但是损失是肉眼可见的。

    呵呵,说多了都是泪啊,搞质量的把问题分析出来,根本原因找到,搞技术的不认,说自己的设计没问题,到最后还来一句,“你又不懂技术!”

    郭辉有时候真的有一万只mmp在心头飘过,搞了多少年的技术,被不是内燃机专业的人鄙视了。

    无奈,揭人短揭的太多了,大家都喜欢在一片风和日丽下工作,郭辉这样的搅局者还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去自生自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