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全面发展 » 第二三七章 听天命

第二三七章 听天命

    老周终是没有抢救过来,脑部积水引起并发症,下午走了!

    郭辉听到这个消息,对袁缘鲤吩咐到,“先安抚家属吧!”

    交通责任认定没有定清楚,后事都只能先准备着。

    蒯美涛那边传来的消息,好像要给老周定的主要责任,郭辉一听就恼了!“查过那个肇事司机没?有没有前科啥的?”

    “查了,老板,你还别说,这家伙一年前开车就出了一起车祸,现在又发生一起,我和长离正在想办法撬开他的嘴巴!”蒯美涛并不是很担忧!

    郭辉又吩咐道,“市里的关系也用上吧!能施压就施施压,没效果的话,就找媒体曝光,就说一年两次车祸的司机还在上岗?这和谋杀有什么区别!”

    蒯美涛前段时间因为普丽普莱在洛城投资的事情和各个区的领导都有些关系,他出面也合适。

    甚至于前几天杨辉父亲的那封举报信也是蒯美涛联系的区里,要不然说商人在办事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分优势呢?

    郭辉在幕后,实在是不方便出面,刚经历了绯闻危机,再整出来个安全事故风波,这事儿啊就算能压下去,那真的是黄泥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所以,实业的不容易和艰难就在这里,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哪个地方没有个小磕小碰的,要是事事都报工伤,这企业不开也罢!

    怕就怕别有用心的人来落井下石。

    但是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事情多吗?

    真的多,就在老周走的第二天,外地一家报纸就在头版头条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很惊悚。

    报道中,先是极为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事故的经过,只说在洛城的某一工厂发生了两起安全事故,一死一伤,而具体是怎么发生的,文章中也说了,记者正在全力以赴的跟踪落实。

    除开这些,报道中先是说这家公司说某知名短跑运动员投资的工厂,然后就是竭尽所能的指责对方对于安全管理的麻木不仁,就差把吸血工厂的名号安插在头上了!

    郭辉是在第三天早上接到了一个藏头藏尾的电话,“郭总,有一篇报道,你仔细看一下吧!”

    正值多事之秋,郭辉忙完一件又一件的糟心事,这莫名其妙的电话,也勾起了自己的疑惑。

    小心谨慎一些不为过!

    他打了个电话,让南方的一家经销商给传真了过来。

    结果就看到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

    郭辉对这些所谓的野鸡报纸真的是很无语,咱能不能按事实客观的去报道,事故经过,你丫没点波一数吗?

    下班路上出现的交通事故和企业能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文章里面说,正是因为企业连续的加班加点,造成职工精神上的极度疲惫,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所有的一切都把矛头对准郭辉和他的这家公司。

    这仅仅是第一篇。

    第二天,报纸上又刊登了一篇题为《是冷血还是漠视?》的报道,这又是说,这家工厂安全管理不到位,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运动员,具备管理一家中小型企业的能力吗?

    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老板对安全的忽视有无必然的联系等等!

    第三天,随着前两天的报道,事件愈演愈烈,《继996后,居然还有997》,又开始从压迫职工工作时间入手,点名这是一个血汗工厂,仿佛是为前几天的报道提供证据。

    第四天,《摇摇车后的惊悚一幕》,指出这是一家血汗工厂的同时,点明摇摇车的背后有一个冤魂在摇晃。

    这简直不是报道,是丧心病狂。

    而幕后的主使则每天一个电话的通知郭辉留意第二天的报道。

    一时之间,郭辉又一次的被推到风口浪尖,不少媒体从四面八方涌入洛城,要么堵在科大的门口,要么堵在郭辉的零部件公司门口,就连郭辉家的小区都堵满了人。

    郭辉和他的零部件公司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于薇原本要和郭辉一起扛下来,被郭辉撵回宿舍避风头!

    于薇不愿意,郭辉就说了一句,“你想让媒体再把咱俩未婚同.居的事情翻出来做文章吗?”她这才无奈的搬回宿舍住!

    十月十五号这天,交通认定责任书终于下来了,按照最低责任的50%,这也算是阶段性的取得一定的成果吧,其中过程太多艰辛,呵呵,你懂的。

    下来就是填写各种资料,提交工伤理赔等事宜。

    郭辉把事情交代给袁缘鲤去办理,自己亲自安排老周的身后事宜,筹备追悼会。

    十月十六日早八点,老周的追悼会在殡仪馆举行。

    郭辉号召全体员工参加,并且提供了五辆大巴用于接送。

    闻风而动的媒体全程参与了追悼会。

    逝者已矣,就算再无知,也没有人选择在这个时候打扰逝者的灵魂。

    在追悼会上,郭辉作为老周的主要领导做了致辞。

    他在追悼词中这样写到,周大哥在兢兢业业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优秀的匠人。

    “提到匠人这个词,可能大家有些陌生,在摇摇车的生产和制造过程当中,老周和他的团队日以继夜的研发,他在追求每一个细节。

    面对这样一款儿童玩具,他总是担心,会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会不会造成小孩子的跌落碰伤等等,他亲自参与了摇摇车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编制。

    至今,这一条例还是作为摇摇车生产的最高标准,也是行业内乃至全世界最严格的标准。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小批量生产第三代摇摇车的那个晚上,他坚决要求和职工一起干活,怎么劝都劝不走。

    他身上具备的一种精神,叫“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

    他还有另外一种精神,叫“不放弃”,这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从而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每个人的一**神。

    这就是一个匠人的全部,老周英年早逝,但是他的匠人精神将在中华的工业当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