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海外建藩 » 第二十九章 三山不错啊

第二十九章 三山不错啊

    中原大地,狼烟四起,风云变幻,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正不断地崛起,又随之寂灭。

    跟整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就是方国珍了,他又用了一大批粮食在自称为陇蜀王的明玉珍处购买了十万灾民,并通过陈友谅以及“闽三忠”的帮助运送了过来。

    由于有着朱元璋作保,以及元廷方面保证,方国珍倒是不怕被明玉珍给忽悠了,否则他以后就别活了。

    红巾军要是赢了,朱元璋必然会获得一个较大的位置安置,明玉珍之后就惨了。

    元廷要是赢了,明玉珍也一样要受到限制,如果方国珍不要脸一点,再给元廷低个头,这陇蜀王就算是完了。

    九月,浩浩荡荡的灾民从闽地而来。

    “这位蜀王还真不是东西!”方国珍连忙出了府邸,带着几千护卫便过去迎接了,只是当他看到灾民每一个都面黄肌瘦时,险些调停陈友谅跟朱元璋的战事,让两人合兵攻打明玉珍。

    这不是开玩笑,他真有这样的能力。

    执掌海运的方国珍,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里任何一方势力都要拉拢的,不论是朱元璋,还是察罕帖木儿,亦或者是陈友谅、张士诚等人,起码的礼遇都是要给他的。

    在中原地带,也有人想要效仿他,比如那位打着打着忽然就打到高丽的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可惜的是,他没有方家的海船之利,只能匍匐在韩林儿,也就是刘福通的脚下。

    而且,当时刚起了心思的关先生,便被各路势力打的那叫一个惨,直接迷路到了高丽,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做到从山东一带跑到高丽的……

    再反过来看方国珍的待遇,真可谓是跑到哪里都是座上宾,各方的拉拢都收,偏偏就是不干事,偏偏也没人去打他。

    一来是因为各方势力很清楚,海运有多么的有用,另外一方面在于,真要是让方国珍跑了,他又会不断地侵袭海岸边,防是防不住的。

    甚至于,到了后来的时候,关先生都已经不在历史上扬名了,但方家的人却还在历史舞台上一直活跃着。

    比如大明海防都督方明谦,这位就是一个明证,他是方国珍的侄子,方国珉的儿子。

    也正因此,方国珍要是真下定决心此时投靠一方以换取攻打明玉珍的承诺,百分百会成。

    作为了解方国珍的人,方国珉连忙拉住他的衣袖,压低声音道:“三哥,算了算了,这明玉珍只想享受,未来肯定做不了大事,咱们海外还未曾安稳,此时此刻最需要的便是安稳了。”

    “气人!”

    方国珍别扭地扭过头,恨恨地道:“陈友谅如何?他都不敢如此欺我!朱元璋如何?他也不敢如此欺我!偏偏他明玉珍,竟如此欺辱于我。”

    “三哥,咱们的根基在海外,信儿都开始建造城池了,您要是不想办法令台州、庆元等地一带安稳下来,如何开拓海外啊?”

    方国珉拍了拍方国珍的后背,满脸笑容地道:“不就是明玉珍吗?等咱们壮大之后,给他来个狠的,现如今您需要隐忍啊!”

    “嗯,那就先隐忍。”

    方国珍不爽地转过头,也不想去看那些灾民了,痛心地道:“这些灾民,现如今是不能直接送往海外的,就他们这种小身板,一道浪花打来恐怕就是一场大病,先养一段时间吧。”

    气哼哼地他,离开时候还嘟囔道:“明玉珍这孬货……就当我的钱粮喂了狗!”

    “是要养段时间,不然着了风寒就不好了。”方国珉也是跟着点了点头,不忍地撇过头道:“给了钱粮不办事,天下间恐怕也就明玉珍敢如此作为了。”

    “我的钱粮是那么好吃的?”

    方国珍又回过了头,气呼呼地道:“朱元璋那里作保,他拿了我的东西,就必须要为我撑腰,眼下这明玉珍如此猖狂,不让他付出点代价是不行的。”

    “三哥的意思是,找朱乞丐?”方国珉愕然片刻,犹豫地道:“他会管吗?”

    “除非他不要粮食了,老子守着一个太仓……”

    说着,方国珍像是想到了什么,咳嗽一声道:“咳,虽然是跟张士诚共有的,但他朱乞丐也没少捞好处,不然你以为他怎么对咱们家这么亲厚?!”

    由于庆元一带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出海了,外加灾民也运送了不少出去,因此眼下倒是不怕养不活这十多万灾民。

    只不过,方国珍这口气是真的咽不下去。

    “好歹咱也是首义反元,比他明瞎子祖宗还早两年,这时候一点脸都不要了,早知道当初就该劝说徐寿辉弄死他个龟儿子!”

    望着三哥嘟嘟囔囔离开,方国珉无奈地耸了耸肩。

    确实,按照资格来说,方国珍那可是老反贼了,比明玉珍乃至于徐寿辉都早好几年。

    当时明玉珍结栅自固的时候,徐寿辉就已经跟方国珍关系很不错了,甚至还问过他如何处置这家伙。

    当时方国珍压根没想搭理徐寿辉,他只是默默地跟元廷对抗,另外也不断地搜集财货珠宝。

    要是按照这个时间线来算,明玉珍当初的生死,完全就寄托在方国珍的身上。

    但凡方国珍当时开口说句话,明玉珍都捞不到那句“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或许连明瞎子这个称号都捞不到,便已经被徐寿辉杀光全家了。

    ……

    海外。

    吕宋岛。

    马拉城已经在建造,到处都是一片火热。

    方信溜溜达达地在城中转悠了一圈,带着几百护卫悠哉地登上了海船,“走,我们去澎湖大岛转一圈。”

    船只出海,方信则是坐在了船甲板上,优哉游哉地拿起各地的“密报”看了起来。

    第一条,便是他最关心的。

    三山已经新近建立起了三座港口,一面朝东北面,两面朝西南,并且初步跟倭国海船达成了商业约定,每年都可以获取不少的粮食,代价只是一些普通的丝绸。

    咔嚓!

    咬了口苹果的方信,极为满意地点头道:“三山这发展势头可以啊,这么快就解决了倭寇这件大事,不错不错。”

    三山,其实是最好的一个地方。

    这里处于倭国跟澎湖大岛的中间,一来可以当做军事缓冲地带,二来可以作为通商港口,三来当地“工业基础”早就有了,非常适合发展商业。

    这里说的工业基础,可不是后世那种工业基础,其实也就只是一些工坊而已,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澎湖大岛、三屿等很多地方现在都有不少地带还处于蛮荒未开发阶段,而三山早就实现了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