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溯心路 » 第七节 追忆

第七节 追忆

    我能听清到她的心跳——扑通,扑通,扑通......可是渐渐的,我感觉不到她的嘴唇,她的心跳声也离我越来越远,我仿佛在拥抱着一团空气,可能我稍微一用力,她就会消失——我不敢睁开眼睛。突然,我的眼前变成了一片空白,脑子里涌现出许多许多的记忆......

    我出生于一个不算贫穷的家庭的孩子,我在小的时候是十分快乐的,玩耍,顽皮,生命是跳动着的,洋溢着傻傻的欢乐与甜蜜。由于我的奶奶呆在父亲的别的兄弟姐妹家,而姥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姥姥的儿子没有留下他,没有去处,只好呆在我们家,所以我家唯一的老人就是她了。有时她总是对我说:“我的儿子都不养我,最后还是你母亲留下的我。你以后一定要对你母亲好啊。”她总是哄着我。而我的哥哥则对于我这个“争宠”的弟弟有些不满。我还记得那时父母总给我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我也不知道喜欢讨厌,就那样穿着。

    我始终认为快乐与学习应是相辅相成,可到了初中后,大人们却自以为是地说着“学习就是苦的”。我对这类话不屑一顾,我认为他们不会思考,思想老化,不会了解我,理解我。最终他们禁止了我触碰我热爱一切东西,只让我枯燥的学习,并不给予我学习的乐趣。于是我的快乐被消费殆尽,成绩便一落千丈,可他们仍不知悔改,不停的指责我,“不知足”,只留给我一个沉重的关门声。从那以后,每次买衣服时,我都是选黑色,并且成了习惯。

    我家的后院后面两户人家的墙之间有三棵长在一起的杨树,或许是因为周围低矮的民房衬托的原因,我觉得它们十分高大,并且打心底佩服它们,我对家人的愤怒和怨恨发泄只能憋在心里,每当我承受不住时,便坐在后院的石坛上仰视这三棵巨树,不出一言一语,心便会痛快许多。就这样,我与这三棵巨树度过了数个春夏秋冬,心早已在圆坛那化作跳动的冰了。当时的我喜欢上学,不想回家,即使同学可能也没法理解我,但我觉得我能与他们找到很多共同话题,和他们交流能多少让我快乐些,让我得到些许宽慰。

    而令人欣喜的是我在初中遇到了那个我命中注定的人,她的名字叫做陈绫。那时,我们对彼此的爱是朦胧的,但我们仿佛心有灵犀,每当我看向她的时候,她也总是在看向我,我们四目相视,有些害羞,也有些尴尬,但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我们彼此相望、彼此向往,但又都不敢上前表达自己的心愿。

    后来,初二时我鼓起勇气向她要了联系方式,她也就给我了,我们什么都没说,仿佛是理所应当——我们也不知不觉间在心里确认了彼此的关系。之后我们靠信息彼此联系,虽然是偷偷摸摸的,但是我们都不在乎,我对她没有半点谎言,她也对我无比信任。我每当我难过时,我就会对她倾诉,她总是耐心地安慰我,每当她心烦来找我,我总是尽力去哄她。我们经常谈心,交流梦想,幻想未来,没事开开玩笑,彼此逗趣。那时,我们用短信聊天喜欢用“夫人”和“夫君”彼此称呼。就这样,有她在,初中生活给我的压力请了许多,她已然成为我奋斗的动力。

    但是那时我的心灵还很脆弱。有时,压力突然地增大也会让我难以承受,让我有许多的心绪阻塞在心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发泄,甚至让我感到孤独、抑郁。而当时的我通过网络,通过看一些文章、电影和动画,明白了许许多多的真理,后来,我试着把我的烦闷像写出来,结果发现这样的确能够抒发我的心绪,让我舒服很多。再后来,压力变成了我的灵感,这让我不停地想写东西。这时,我脑中的梦想便形成了——迟早有一天,我要成为一位作家。

    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却变得麻木了,我发现我在学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学习,周围的一切竟早已变迁,儿时的玩伴已经不能再联系,小巷子里原本热闹的孩子们就剩下我一个人,该搬家的搬家,该上学的上学,好几年不曾见上一面,直到再次见到,已经没有什么能说,没有原来的感觉了,仿佛岁月和生活将他们的棱角磨平了,长得一模一样了。于是我便沉迷于游戏,我想那是能让我的地方,也是能解脱我的地方。我甚至有时很长时间不理陈绫的信息。后来我释然些想去找她时,却又有些害怕,我想过无数次她再见到我时会对我说什么,不论多么坏的我都想过,可等到我觉得自己做好准备了,鼓足勇气再悄悄去见她时,她只是微微显出怒色,揪着我的耳朵说:“你还知道找我呢,甩手掌柜!”

    我连忙道歉:“啊!对不起,夫人,我错了,再也不敢了!”然后她松手了,我们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