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怀玉藏锋 » 第十二章 厂长的名声

第十二章 厂长的名声

    刘璋不知道刘焉在看着自己,他正闭着眼睛,回想前世公司团建争麦霸的时候。

    来了这里这么久,从来没这么发泄过,今天正好发泄发泄,他紧闭双眼,尽力的唱的最高。

    现代的他是学艺术出身的,有点小才艺,后来还专门学过音乐,会点乐器什么的,唱个歌本来就不在话下。这穿越过来,占据了刘璋的身体,感觉更顺了,别的不说,至少这身体就没抽过烟。

    刘璋很过瘾的吼出高潮部分:“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好一个马蹄南去人北望,好一个守土复开疆,好一个让四方来贺!

    刘焉激动不已,谁说我儿胸无大志?

    我儿和我一样,一个益州,根本不会满足,大汉天下有十三州。南方还有蛮族,山越,北边还有乌桓、匈奴、高句丽,西边还有羌族,要让他们尽皆臣服,来贺!

    幸亏刘焉不知道,其实东边不只是大海,还有小日子国,大海的那边还有米国,哦,对,没有米国,米国早着呢。

    怀揣着喜悦与欣慰,刘焉走出来:“璋儿!”

    众人赶紧跪倒,心道不妙,让公子唱歌,怎么那么巧,被州牧大人抓到。

    刘璋回头一看,是父亲,心下明白,一定是董扶的献诗计划有了效果,要不然父亲不会来造纸厂,他可是素来反对商贾的,当然了,买官除外。

    刘璋笑呵呵的上前行礼。

    刘焉大手一挥,免了众人的礼节,欣喜地看着刘璋,只说了一个字:“好!”

    刘璋看了眼刘二,料想刘二已经带刘焉参观考察过了造纸厂,只道父亲是在夸自己的场子,于是谦虚而又坚定地回答:“现下的情况,孩儿还不满意,不过父亲放心,孩儿已有规划,一定不会让父亲的投入付之东流,未来益州刘氏的旗帜,一定传遍大汉十三州!”

    什么叫误会?这就叫误会!

    刘璋说的是益州刘氏商业集团,刘焉听到的可是益州刘氏政治军事集团。

    刘焉太满意了,越是满意就越要面作严厉,故作嗔怪:“怎敢当众说此昏话?”

    刘璋心说,懂,要谦虚,当即表态:“是,父亲,稳扎稳打,长远规划。”

    刘焉这才点头,心说这孩子太让人放心了吧!当即表示:“缺什么,尽管告诉父亲。”

    刘璋抱拳:“啥也不缺,就缺钱!”

    “没问题!”

    刘焉就不缺钱,缺钱是吧?给你!回头兵都能给你。

    再说另一边,吴家。

    身为将军的吴懿,自然也收到了一刀纸,自己只留下了半刀,拿着另外半刀纸,敲开了小妹吴苋的门。

    最近吴懿似乎是找到了什么目标一样,隔三岔五的就做吴苋的思想工作,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还是卓有成效的……

    吴苋最开始态度很明确:不嫁。

    现在的态度变得有了两个选择:要么不嫁,要么就去死。

    在这种死也不嫁刘璋的思想主导之下,吴苋现在可谓是谈纸色变。

    看到刘侯纸,吴苋可没有像别人一样,去欣赏纸张的工艺,她俏脸一沉,便有了自己的考虑。大美女吴苋,可不只是一个美女那么简单,她是个有独立思想的女人,在这个时代,极为难得。

    历史上,她先是嫁给了刘焉的第三子刘瑁,这也是刘焉自立计划的一环。

    本来刘瑁是有机会继任益州牧的,但是在益州文臣的干扰之下,刘瑁并没有成功,文臣们认为刘璋温仁,更容易控制,所以就在刘焉临死前施压,共同扶持刘璋继任。这还不够,刘瑁命薄,没几年就死了,还是得了疯病而死,可怜的吴苋成了寡妇,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政治的牺牲品。

    命运似乎已经有了结果,可吴苋的故事还未讲完,刘备入蜀之后,第一步就是想拢络益州派系的士族,正逢吴懿投降,刘备就顺水推舟娶了吴苋。后来刘备登基称帝,吴苋被封为穆皇后,还真让相师说准了,吴苋贵不可言,有皇后的命。

    吴苋的故事,绝不是一句面相好就能概括的。在那个年代,这个女人吃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吴苋能够成为一国之母,想必是有其过人的能力的。刘备一个外来户,掌控益州,进而登基称帝,这是跟吴苋是脱不开关系的。

    其中程度无法详细分析,但至少吴苋要比刘备的前几任妻子,起到的帮助要多太多了。

    现在的吴苋还小,但已经不是个甘心认命的女人,既然迟早要嫁人的,那也要嫁个有机会出人头地的男人,对于当厂长夫人的事情,是绝对的嗤之以鼻。

    吴苋也打听过,刘璋的声名并不太好,明明是州牧公子,却醉心于工匠之术,立志于商贾之道,这在当时是很没品的行为。看看历史对后来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怎么评价,就不难想到,现在的益州人对刘璋的评价了。

    他也不是一点好名声没有,理性的人总来不会把人一棒子给打死,他们也会辩证的提出——璋广有才学。可这个优势并不能帮他挽回名声,反而会坐实他的顽劣,参考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一个画画的好,一个诗写的好,可人们最后还是会说他们,不当皇帝多好。

    总而言之,你刘璋诗写得好我们认,纸造的好我们也认,你要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我们兴许会给你个益州十佳杰出青年的称号,但你是州牧的公子,你不想着治理益州报效祖国,光惦记做买卖?这我们可不认。

    吴苋没有机会亲眼见到刘璋,毕竟不像现代人,先相个亲,接触接触,看个电影啥的。“造纸很有一套。”这是吴苋从很多关于刘璋的评价中,提取出的关键信息,说刘璋只能当个厂长的话,也让她深信不疑。

    也不知怎的,自打吴苋知道刘焉有把自己许配给刘璋的念头后,耳边就一直不断的传来刘璋的消息,她是越听心里越发毛。她不出门了,可哥哥天天来,前天聊刘璋,昨天也是聊刘璋。

    今天哥哥又拿着半刀纸,兴高采烈的给自己展示,在吴苋看来,那分明就是在说:妹妹你看,哥哥把你卖了,换来了五十张纸,大头还在后面呢,你以后就是造纸厂的老板娘了,这么好的纸,都是你的……

    吴苋一反常态的,微微一笑,她的笑容让吴懿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自以为妹妹已经改变了主意。

    吴苋双手接过纸来:“真好,比以往的纸都好。”转身小心的让侍女收起来。

    吴懿很高兴:“今天四公子又写诗了,我给你背一下,锦城丝管日纷纷,半什么云,此曲应该是天上的,人能几回闻?”

    吴懿磕磕巴巴的背完半首,饶是故作淡定的吴苋,眉毛也不由得跳了跳,这是什么玩意?难道传言中刘璋的诗才也都是误传?哦,兴许是他人代笔。

    毕竟吴苋是听过《短歌行》的,她不认为这是十八岁的刘厂长能写出来的。

    吴苋强作微笑:“真好。”

    吴懿高兴极了:“妹子早些休息吧,为兄还有公事。”他得回去喝口小酒,美滋滋。

    那晚,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吴懿不自觉地多喝了几杯,沉沉睡去,睡到日上三竿,被下人吵醒,这才知道,吴苋跑了。

    吴懿这边火急火燎的找吴苋,刘璋是不知道的。

    刘厂长的心思必须在造纸厂上,对了,现在已经改名了,叫“益州刘氏实业集团”,董扶提的牌匾,换匾当日,还请刘焉等人前来参加了大会,还剪了彩。

    那天刘焉笑着甩了甩大胡子,利落的将面前的蜀锦剪断,非常开心。

    所有人听说了此事,都说:四公子真败家。

    唯有一个人听闻此事,眼前一亮:四公子真有气度!

    不用问,此人正是也爱浪费蜀锦的甘宁甘兴霸了。

    随着士人的广泛使用,刘侯纸也传遍了周边州郡,益州旁边的荆州,便是最早接触到的地方。

    荆州有四大家族,分别是蔡家、蒯家、庞家、黄家。

    庞家家主庞德公和黄家的黄承彦,经常聚在一起,带着族中小辈讲论文义,有时也会纵论天下大势,他们也会说到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说到刘璋,自然就绕不开他的诗和他的纸,对此这些荆州士族和益州士族的看法是不太一样的,他们虽然也不能是认可刘璋,但还是有不少人持支持的态度。

    毕竟益州闭塞,荆州通达,荆州人的思想也难免更开放一些。

    庞德公本人就是个包容性很强的人,他并不歧视任何技术,认为有用的就是好的。而黄承彦呢,干脆就很喜欢这些技术了,用现代的话说,他本人就是个科技达人,黄家自己就有工坊,唐老三当年还来干过活。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也是科技达人,这个黄月英未来就是诸葛亮的妻子,传闻木牛流马就是她教给诸葛亮的。还有传闻说黄月英是有名的才女,但也是有名的丑女,这一点恐怕不见得属实哦。

    两家人围绕着刘侯纸有序的谈论着,席间有个小孩却不太安静,捧着刘侯纸,大喜过望。这孩子年方十一岁,对着面前的二十多岁的族兄,一番语言输出,毫不留情,打人专打脸:“我观刘季玉有此之志,非汝所言,贪财而妄视百姓。益州钱粮无数,何须造纸易财,汝若是刘璋,怕是第一选择是先当一郡之长,再图州牧,方便大肆敛财。”

    那个年轻人被气得不轻,合着刘璋不贪财,我贪财?

    他俊美的脸对峙着面前的少年,这孩子才十一岁,怎能如此狂悖?而且这货长的也太丑了,纵论庞家历代,也没有这么丑的小孩,而且是越长越丑,早几年还能看到个清晰的五官轮廓,现在好了,一张嘴大的跟尿盆似的,出门能把狗吓一跳,就这你就低调做人呗,偏偏不知收敛,屡屡口出狂言,真是讨厌至极。

    你看一双小眼泛着精光,一看就像蝇营狗苟之辈,越看越让人生气,这个青年族兄被气的说不出话:“庞统,你……”

    庞统却看着对方面脸通红的模样,嗤笑一声,没再理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争执的场面,在各地都有发生。

    刘焉也给朝廷进贡了一些精品纸,收到贡品的是十常侍的老大张让,听说有益州远道而来的贡品,张让期待极了,亲自去验看。看惯了金银珠宝的他,突然看到了一沓纸,顿时不悦,随手就扔到了一旁,这便罢了。

    任谁也想不出,这纸未来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

    一个深秋的傍晚,刘璋亲自提了个食盒,前往董府。

    董武开的门,一身泥巴,看是刘璋赶紧接过食盒替他提着,请他进去,刘璋点了下头,算是回礼:“辛苦了。”

    董武木楞的回了句:“为人民服务。”

    刘璋一笑,走进庭院,竹影中透过一团光,光影里一个老人,正佝偻的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