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怀玉藏锋 » 第二十七章 后方的变故

第二十七章 后方的变故

    张机突然的一句话,让刘璋甚是不解:“先生此言何意?”

    “公子,常言道,大兵之后,必有灾年。自黄巾后,瘟疫已有数次,更有庸医误人,导致百姓大量丧生。”平静的张机说话间,又悲又愤,“我欲著《伤寒杂病论》于世人,渡此劫难。”

    这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刘璋看着张机,直接表示:“《长风报》会专开医学板块,请天下医者撰稿,由先生审批,发行海内。另益州刘氏出版社,待先生书成之时,即刻刊印,售于天下,得钱尽归先生。先生意下如何?”

    张机错愕,他以为可以请刘璋发文一篇,没想到刘璋如此重视医学,这让他欲言又止,最终只说了句:“老夫,不为钱财,愿赠与世人。”

    刘璋语重心长的劝道:“此言差矣,先生可听过法不轻传?若真是免费赠予,恐真正需要的人,却得不到了。”

    张机略一思索:“正是。”

    刘璋适才发出邀请:“医学板块,需要去伪存真,还请先生随我回益州,亲自把量。”

    张机迟疑了,最终提出了条件:“老夫每月须前往周边各州郡,开堂问诊。”

    他还是想为更多百姓治病。

    刘璋知道他心中所虑,宽慰道:“先生多虑了,并不需要先生一直留在益州,每月报纸发行前,先生来益州审核便可。随后可以自行安排,并且为贫苦百姓出诊所需药费,可以找我。”

    张机看刘璋确实诚意十足,当时答应下来,回去准备了。

    从那天起,刘璋每天早上都会跟张任一起练枪,然后去看王强,下午去长风报馆指导工作,晚上回来陪母亲吃饭。

    半个月不到,王强已经能走几步了,这汉子比以前更加沉默,经常有人看到他自己坐在院子里看着自己的断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四月十三,也就是阳历的5月15日。

    汉灵帝刘宏驾崩两日后,少帝刘辩继位,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帝年少,何太后临朝称制,改元为光熹。

    封九岁的皇弟刘协为渤海王,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录尚书事。

    西园八校尉之首的宦官蹇硕,也算是没有辜负汉灵帝,在少帝即位后,仍然想改立皇子刘协,又害怕何进掌权后会杀了自己。蹇硕决定,两难并一难,搞死何进,他求助于赵忠等其它宦官,但他们或与何进亲近,或为了自保,不听从蹇硕的话,反而向何进出卖了蹇硕。

    不久,何进命黄门令逮捕蹇硕,并诛杀之。

    蹇硕的死,打响了洛阳宫变的第一枪,刘璋知道不能再等了。

    就在全洛阳改朝换代的重要时刻,两队人马几乎同时走出了洛阳。

    一队是由陈实带队,司州长风报馆所有锦帆,从西门出发,迁向长安。

    另一队则是张任带队,刘璋在后面护着三车,有母亲费氏、王强、张机和一些随行人员,从南门出,直奔荆州而去,再改道益州。

    鉴于上次的险情,荆州分部的华文早早的,就带人来到了洛阳南郊,等待刘璋。

    这一见刘璋,华文深切的感受到,刘璋变了,但说不出是哪里变了。

    司州长风报馆的锦帆们,在长安重建报馆的事情不说。

    单说刘璋这边,一路畅通无阻,从司州到荆州,过南阳郡、南郡,没有任何停留,直接就进了益州,到了巴郡,见到了严颜,刘璋这才松了口气。

    一行人在巴郡休整了一下,严颜一直打量刘璋,老道的严颜一眼就看出,刘璋这是经历了真正的生死,已今非昔比。

    老将军神色复杂的,暗暗点了下头。

    王强恢复了许多,坚持要下车骑马,单手提着刀,跟在刘璋身侧。

    刘璋没有阻拦,只说了句:“刀给我。”

    王强把刀递过去。

    刘璋一手扛枪,一手提刀:“以后,我帮你拿。”

    王强嘴巴动了动,最后只是嗯了一下,跟上了刘璋的马。

    绵竹城下,还是离开的位置。

    一个季度的离别,刘璋回来了。

    甘宁、蔚儿、董武三人,好像还站在原处,只是都多了几分怆然。

    刘璋走到最前面,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不知怎么开口。

    还是甘宁先走上前来,叫了一声:“公子!”

    刘璋看到甘宁,忽然就鼻子一酸:“兴霸,对不起……”

    甘宁直接抢过了刘璋的话,大声的对王强说:“好小子,是我锦帆的兄弟,公子无恙,你们的任务完成了!”

    王强突然泪流满面,勾的甘宁也落下泪来:“去去去,你别勾我,我本来没想哭的。”

    两个大汉抱头哭作一团,他们就是这样的,敢爱敢恨,敢哭敢笑。

    蔚儿上前见了礼:“公子,你不在的几个月,咱们发展的很好,规模又扩大了几分,刘二他们实在是忙不开,就我们几个来迎接了。”

    “无妨,”刘璋点点头,他发现蔚儿眼神躲闪着,不自觉地瞥向董武,他也看向董武。

    木讷的董武眼中满是悲伤,老实巴交的他,却给了刘璋一击:“公子,义父过世了。”

    轰的一声,刘璋只觉得眼前一黑。

    公元189年,一代文学家、谶纬家董扶,于绵竹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刘璋失去了最支持他的长者,不遗余力帮他解决一切问题的老师,也是他最尊敬的大贤。

    “为何没通知我?”刘璋抓着董武。

    董武的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下来:“义父提前就交代过,若有变故,不许通知公子,以免公子分心。”

    蔚儿乖巧的去帮着张任,迎老夫人回州牧府,甘宁接上张机、王强等人一起回公司安顿。

    刘璋则和董武回了董府。

    睹物思人,少年泣不成声,口中直呼:“董师啊!说好的,每年生日我都来给你过,这才一年!”

    去年董扶的生日,刘璋三人在此,过的好开心。

    刘璋眼前就像过电影一样,回顾着董扶的音容笑貌。从在洛阳家里第一次见到董扶,到绵竹城外的对话,再到宴会上的提携、公司里的倾心襄助、整个绵竹,每片竹叶,都记着董扶为刘璋奔波忙碌的痕迹。

    董武引着刘璋进到董扶房中,一切还是先前那样,只是少了董扶。

    桌上摆着三个木匣。

    董武介绍:“公子,这是义父留下的,谁也不让动,留给你的。”

    刘璋颤抖着打开第一个木匣,是他送给董扶的董公笔,天下第一支董公笔,还是崭新的样子。刘璋看向董武,董武解释道:“义父一直不舍得用,就最后几天,突然开此笔,写了些东西,应该也在这里了。”

    刘璋小心的把这支笔收在怀里,小心的打开第二个匣子。

    是一打上好的刘侯纸,记录的全是刘璋的诗,刘璋送给董扶的那两首,却被压在了最底下,而最上面的那张写着: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董师啊,如此爱名,却爱百姓更甚。

    但见居竹者,未见胜董扶!

    刘璋哽咽着:“我明白,我明白,董师,你的心意我全明白!”

    打开第三个匣子,是一套黄铜字模。

    刘璋想起了那个竹影里的老者,曾经提出的设想。

    “……说起来老夫有个想法,那就是可不可以用黄铜铸成字模,保存起来,就更为持久了,就是怕工艺不精湛,影响了印刷效果……”

    董武解释道:“工资走后一个月,义父几乎不眠不休,每天在厂里拉着我和马钧不断实验,终于做出了这黄铜字模,已经达到可以使用的标准了,只是还需要慢慢做,凑齐一套大概要半年左右。”

    刘璋挂着泪:“董师可还有遗言吗?”

    董武摇摇头:“那晚,义父一直在吟诵公子的诗,后来就自己睡下。次日清晨,我去服侍,发现义父就已经过逝了……”

    “我知道了,董武,我先回家,你通知一下,明天公司开会。”刘璋背过身子,不看董武。

    “公子,是什么会?哪些人参加?”董武问道。

    “所有人参加。”刘璋停顿了几秒,这才颤抖着说出,“追悼会。”

    那晚,刘璋梦到了董扶。

    董扶面色愠怒:“季玉,你怎么想不明白呢!若安益州,必安天下!”

    刘璋惊坐而起,嘴里还答应着:“安天下,安天下……”

    次日清早,刘璋忍着悲痛,依然和张任练枪,张任这个师兄代师传艺,也是尽职尽责。

    这么久了,刘璋一直没什么进步,他也不气馁,成绩也许会骗人,努力是骗不了自己的。每多挥一下枪,他就能感觉到自己为死去的兄弟,多做了一点,终有一日,这杆枪要扎在太行山涧,黑山军的大营中。

    昨夜梦里见到了董师,刘璋的悲痛真的化为了力量,恩是还不尽的,仇是报不完的。董师说得对,安天下,天下安,百姓才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生活。

    乱世,命都不值钱,还谈什么追求。

    刘璋和张任步行去公司,一路看着绵竹的变化。

    因为刘璋的总部在此,发展得好,来这里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带动了各种行业,当地的百姓有了新的创收。有空房子的就搞个家庭旅馆,有车的就帮人拉东西,实在什么没有的,还能给外来人指指路,干干导游……

    张任对此暗暗赞赏,他知道大汉一定需要自己这个师弟。

    绵竹,益州……刘璋见过未来的繁华,天下该如何?他心里有数!

    益州刘氏实业集团,八个大字还是董扶所提,刘璋看着心里充满了回忆。

    张任忍不住感叹一声:“真气派啊!”

    刘璋回头,宽厚的说:“师兄,这是咱家的产业。”

    张任对刘璋这个师弟很是认可,刘璋对于这个师兄更是认可。

    按照原先的轨迹,张任也会是刘璋的部将,并以忠勇著称。

    历史上,刘璋举行宴会欢迎刘备入蜀,刘备谋士庞统让魏延舞剑助兴,想趁机杀死刘璋,是张任持剑对舞,解救刘璋。

    后来,刘备攻打刘璋,也是张任率先引兵对抗,在落凤坡设伏射死庞统,挫败刘备军的攻势。

    最后大势已去,诸葛亮用计擒获张任,张任宁死不降,被处死。刘备感叹不已,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当时益州的人分为三类:

    奸的如张松法正之流,直接蛊惑刘璋,背主求荣,忠的如黄权、严颜等人拼死劝谏,奋力抵抗。

    还有一类,仅仅用“忠”是不足以形容的,那就是张任、王累这般“烈”的。

    吴懿投降了,蜀中文武都投降了,最后就连严颜都被招抚归降了。张任就是不投降,张任是真正的忠烈,忠烈到敌人都心疼的勇将。

    当然了,这一切都不会再按照原有的剧本进行了,主角换人了,演法也要变一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