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就西游 » 第八十七回 循道趋敕齐匡君 奉天承运又为皇

第八十七回 循道趋敕齐匡君 奉天承运又为皇

    且说紫宸殿上,武皇后看过《大云经》后,脸颊飘过一丝笑意,把《大云经》递回孙悟空,道:“高僧抬举,至关国之大策,重则民心动摇,轻则俚语诽谤,不可轻言,都请回吧!”孙悟空转身打开《大云经》,对着殿下的文武百官,及僧俗数百人大声朗读起来,顿时紫宸殿鸦雀无声,静穆起来,个个全神贯注,人人洗耳恭听,生怕漏掉一字半句。

    孙悟空的声音高亢激扬,清脆响亮,言简意明,苟合人心。

    唐僧明白,孙悟空此举不是读给武皇后听,而是读给天下人听,唐僧钦佩这徒弟的机灵和睿智,稠人广众的场面,这般开宗明义太妙用了。

    当孙悟空读罢《大云经》回过头时,武皇后已不知去向,只见太监摆摆佛尘,大声道:“诸位辛苦了,都回去吧!”

    后殿的人群开始稳步,人们陆续退出紫宸殿,在门外每人领到一份赏金:十纹铜钱!

    大家各自回去,孙悟空和唐僧等人也回到感业寺。他俩还没有来得及歇一歇,牡丹溜进来,道:“武皇后承袭大统,登基了吧!”

    “拿去买香袋脂粉吧!”孙悟空拉过牡丹的手,塞进十枚铜钱,道:“你上心了,武皇后馈赠你的。”

    “瞧你说的武皇后还没登基?”牡丹捏着铜钱,道:“原来还未做足功夫,人家没让你白干。呵、呵——还有戏呢,武皇后城府好深呵!”

    唐僧不解地问道:“悟空,似乎是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呢?”

    孙悟空不作声,他想着玉帝嘱托,想到让武皇后名正言顺当上皇帝可要一番心机呢!

    此时,牡丹提来一张凳子,堑好蒲枕放到唐僧身边,道:“大师坐吧!”

    孙悟空故意伸长脖子,往窗外看,唐僧和牡丹也不自主地往窗外看,此时孙悟空已把唐僧屁股下的凳子挪到他的屁股下面,唐僧并末发现窗外有甚异动,一屁股坐下去,摔了个四肢仰天,狼狈难堪,孙悟空安稳地坐在凳子上。

    “小孙头,你这瘪猴也太损了!”牡丹一边奚落着孙悟空,一也扶起唐僧,道:“对师傅也这般缺德,是猴吗?”

    孙悟空安然地坐着,还翘起二郎腿,好安然自得!

    唐僧爬起来,道:“悟空,为师的明白了。”

    孙悟空无限感慨道:“五十几年前的玄武门,至今泪痕未干,那是手足相残,而今的玄武门,雷同的是亲于手足的母子,让世人有甚感慨,虎毒不食儿,恐有食儿时,捋了虎须,伤及唇齿,不吃也撕咬。”

    提起玄武门,世人为之捶胸顿足:好好的建成太子,怎么就这般给灭了?这世道,手足相残远比强盗打家劫舍可怕!

    “俺老孙到一方,就希望这一方平静宁和,不想看到血腥图腾。”孙悟空道,“普天下之寻求,乃是奔名趋利之寻求,佛家之善果也莫不是冲着得益而往之,倘若沾满了血腥和怨恨,心有何安?寝有何安?望师傅三思,慎重!”

    “善哉,善哉!阿弥陀佛!!”唐僧若有所思,道:“两全其美可真不易,如何兼顾得到呢?甘于禅让该多省事,阿弥陀佛!”

    “手背是肉,手心亦是肉,肌是肉,肤亦是肉,俱是粘骨扶胳,诀脉结筋之肉,舍哪一边?利哪一边,还是损哪边?尤其是存哪一边弃哪一边?”孙悟空伸出手,翻仰着掌心和手背,道:“两全共美方为上策,象玄武门那般杀鸡取卵,宰牛取黄,俺瞧皇家自损脸面,一己之利忤逆祖宗,攫噬之利令后人唏嘘,匡扶者不可不慎。”

    牡丹道:“古来莫不是灭而代之,草根刨之罄尽,杜其残生,以绝后患。”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唐僧转悠着手中的佛珠,萌生忧虑,道:“悟空,如何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

    孙悟空把凳子让给唐僧,道:“师傅慢慢说。”

    “有了!”牡丹看到孙悟空的举动,顿生启明,道,“禅让!只有禅让才避免兵戎相见,避免血光之灾。”

    “呵——小姑娘也灵犀起来了,待武皇后做了皇上,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孙悟空道,“说说,小人物大智慧抑或适合时势呢!”

    “小孙头,这可是你说的!”牡丹兴致勃勃地道,“想法子叫当今皇上把位子让出来,自愿让出来,甘心让出来,无悔让出来,让当今皇上认为保住脑袋比保住屁股下的位子重要,避免了血光之灾,不就天下太平了?!”

    唐僧道:“牡丹仙子这方法好,悟空就这么办,你就想办法吧!”

    “我等着享荣华富贵罗!”牡丹仙子背着手,转身玩她的去了。

    唐僧也站起来,走进佛堂去了。

    孙悟空蹲在凳子上,背靠着台,他想起殷老夫妇讲述玄武门的故事,自言自语道:“就算老孙修点功德吧,也算帮帮女王,不让她背个骂名,俺老孙只有拜请各路神圣,从中斡旋,俺只作跑一回龙套了。”

    孙悟空并不忙着邀请各路神圣,而是紧密地算计着,精密地梳理着:芸芸众生,谁是他们心中的仰神?是玉皇大帝?不是!是太上老君?不是!是福禄寿三仙君?也都不是!……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裨益黎庶,没有谁不信赖她的,对!就找观音菩萨去。

    孙悟空旋即抽身前往南海,路上他心情十分舒畅,一路上想到当时没把<龙虫>侄引向落伽山,那是何等之精明,观音菩萨不可不知这回事,而今有事求助于她,她不会托辞的。

    孙悟空到了南海,面前就是落伽山了,刚迈进紫竹林,韦伯迎上来,行礼道:“大圣,菩萨让小的恭迎多时。”

    “礼数就免啦,咱又不是不熟,速带俺见菩萨。”孙悟空指着前方的路,道:“前边引路!”

    孙悟空跟在韦伯后面,心中想着菩萨如何的夸奖他,他在菩萨面前如何享受着赞赏的快乐和惬意,此时举止盎然快意。。

    “大圣,到了!”韦伯道,“没事小的就回了。”

    孙悟空抬头一看,是观海亭,便问道:“菩萨在哪?”

    韦伯道:“菩萨安排了果品膳食,大圣慢用。”

    孙悟空道:“菩萨外出了?”

    “菩萨去哪里,小的不知。”韦伯道:“今早菩萨吩咐小的准备了榴莲、蜂蜜、红枣和葵瓜籽,恭候大圣亲临。”

    孙悟空道:“菩萨有甚吩咐?”

    韦伯道:“菩萨没有其它吩咐,小的倚例照办罢了。”

    孙悟空道:“菩萨去哪里了?”

    韦伯摇摇头,道:“大圣慢用,小的轮值去了。”

    孙悟空摆摆手,韦伯转身轮值去了。

    孙悟空看着鲜美的水果,心中嘀咕:菩萨啊菩萨,俺找你办事来的,不是向你讨乞的,总是卖弄关子,玄妙得很,不干脆。

    “啪“孙悟空劈开榴莲,一瓣一瓣地掏出塞进嘴里,吐出一颗颗果核,霎时清香的气息洋溢起来,真叫人心旷神怡。

    孙悟空吃饱喝足,看到还剩下许多果品,油然想宣耀自己:何不拿回去给师傅和牡丹尝尝?!他一个一个把榴莲塞进兜里,一样接一样地牢牢固固地藏好,最后在篮子里看到一只碗,碗里又装着一个杯子,他不耐烦道:“好个菩萨,摆起谱来,老孙算来算去看好你,居然套了二个口赐给我,打发我‘回’,明摆是撵俺走,老孙先回去,瞧瞧你葫芦里卖什么盟?

    孙悟空抽身回去,步履在烟波浩缈的南海上,边走边想:要是这样回去,他们必定说俺嘴馋,几只果给哄回来,真没本事!想着想着也到气头上了,油然想起当时没把<龙虫>侄引向落伽山,真是一大遗憾,落伽山要是给<龙虫>侄窜了门,过了堂,菩萨才会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行,俺老孙想到她,她不在乎俺老孙,岂不便宜了她,这赤脚妹子也太不识恩义了。

    孙悟空徒然回头,直奔落伽山,路上谁也没碰上,刚进山门,善财童子迎上,道:“菩萨在荔园,菩萨吩咐大圣要见她就来吧!”

    孙悟空随即把怨念埋在心里,挂上一副笑脸——求人嘛,先送给别人的就是一张笑脸,见面如见心,而后才能讨回自已想要的便宜。

    孙悟空来到荔园潭边,但见观音菩萨敛夹裙裾侧端在潭边的梳妆石上,霓装半卸,脂粉未曾释换,容颜未曾洗漱,发髻未曾梳束。

    “菩萨,悟空拜见菩萨!”孙悟空毕恭毕敬地行礼,开门见山道:“菩萨,救人一命果真能升七级浮屠?菩萨心中自有一把称。”

    “称谁?”观音轻声细气问道。

    “啪”孙悟空拍一下双掌,摊开双手,道:“菩萨你称一称:五十多年前,太子建成仁厚还是世民仁厚?苍天成全了动歪心眼的世民,而没有救助仁厚的建成,俺打听过,诸神都愿意救助建成,世事难料的是诸神做了一大憾事:都彼此认为对方去救助建成了,结果谁也没有动身救助建成,建成在毫无防备之时给“咔嚓”的戳了心肝,还磨掉了脖子,要是托个梦打个雷阴阵阳,不就提醒了建成,都没有,都撂下了建成。而今,建成在阴间不肯回天,非要续他的帝缘不可,菩萨是不是循道顺天该多好啊!”

    观音菩萨无语,只是铁青的脸对着一潭碧水,粼粼的波光眨在她沉郁的脸上,眼前一幕历历在目:她第一个赶到玄武门,一片血雨腥风,惨不忍睹,建成已魂离魄落,随后众神赶来,彼此难堪而无语,面面相觑,错成千古憾事!她至今还在自责:当时算得太迟了,一切始料未及。

    ——帝位终于离弦走极掉了!

    “大唐的皇位就要更迭,女儿国国王托生成而今的则天皇后,她坐享十五年帝缘,在盎盎的中华,几乎容不得女人当皇,反对者不在少数,逆天者必诛,女皇的名声要遭到歪曲。”孙悟空道,“为了天下苍生免遭屠戮,请菩萨拯救天下苍生吧!俺知道,菩萨直行可距马,曲径能通幽,佑于人不易,庇于世不难!”

    观音菩萨依然平和无语,对着潭面轻缓地料理妆饰。

    孙悟空道:“拯救了不该被屠戮的人们,不知要升多少级浮屠,也传扬了菩萨菩萨大悲大德,何乐而不为?”

    观音菩萨终于搁下手中的玉梳,屈指询算。

    孙悟空看在眼里,悦在心里。

    观音菩萨抬头仰脸,平和地注视看苍茫的天空,道:“悟空,你且到堂上等待。”

    “谢谢菩萨!”孙悟空心中乐透了,转身即往佛堂,他轻快地来到佛堂,心里叨叨念着:菩萨给请动了,师傅的事好办!武皇后上位就理顺了。

    “大圣,请用茶!”善财童子从后堂迎出来,向孙悟空呈上茶水。

    “啊——贤侄,你——可好?”孙悟空意味深长问道。

    “我们都好!”善财童子会意道,“谢谢叔父!”

    孙悟空呷上一口茶,闻言心中一震酥暖……

    “悟空,你必须请北斗星君,都到启旭堂聚集吧!”观音菩萨也从后堂出来,言简意骇地吩咐道:“不得怠慢北斗星君啊!”

    孙悟空抓头挠腮,顿悟起来,道:“还是菩萨想得周全!”

    “去吧!”观音菩萨说完,径自往东而去。

    孙悟空把茶杯递还善财童子,四目相对,无限情深。

    “叔父顺利!”善财童子深情地注视着孙悟空,点头相送。

    孙悟空离开落伽山,直奔北斗宫。约漠半顿饭的功夫,遥遥可见北斗宫门,但听有人呼唤:“大圣,大圣——”

    孙悟空手搭凉棚,侧耳细听,听出是北斗星君的声音,便加快步伐。远远就揖手行礼,道:“晚辈恭候圣尊,有礼了!”

    “不敢当,不敢当呦!”北斗星君连连摆手,道:“昨天朝圣大会,女娲圣母说你大圣是她老人家的胞弟,原来大圣与圣母沾亲,可真高贵呦!”

    孙悟空笑而不答,一副恭谦的样子。

    “大圣此来,我己知之。”北斗星君一把拉上孙悟空的手,道:“喝两杯再说,管它凡间谁为皇,谁为相。”

    “而今观音菩萨在启旭堂等待,回头再慢酌吧!”孙悟空道,“走吧,就二柱香功夫罢了。”

    “好!”北斗星君吩咐童子,片刻之后,便与孙悟空一道奔启旭堂,和观音菩萨聚合,仙家议事,天机不可泄漏,于此不提。

    载初元年七月,长安诸地下了一场甘雨,之后一阵阵风送来清凉的气息。天空如洗,深蓝明净,入夜时分,穹苍拉开了帷幕,繁星闪耀,璀璨得似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嵌在瀚缈的天帘上。

    夜,宁和静谧;气候,宜人舒适;世道,休养生息。

    是夜乃农历之十八,桑梓节过后的入秋季节,人们喜欢熬夜纳凉,看流星,赏皓月,家长里短的掏心语,憧憬美好的未来,温馨的夜晚,舒畅的心情有所寄望。

    倏忽间,天空正中出现一颗闪亮耀眼的星星,缓缓地向西北方向移动,所过之处万星皆隐,惟独它明光耀眼,把夜空照得澄澈明亮。更是把在夜色中的原野的轮廓都掏出来,清晰可见,恍惚庭燎有辉,在安详的夜景中醒来,一碧万顷,叫天下目光叹为观止!

    这如同拈指的星星带着它朗朗的光辉慢悠悠地滑落在长安城的西北边,原野的明亮转眼间消失,天空的夜幕恢复群星闪烁,夜依旧安静温馨。

    人们久久地凝视着那颗星隐没的地方,念恋余韵,咀叹道:这星星飞到洛阳去了!怎么就飞到洛阳去呢?

    约漠二更时分,东边升起一轮红彤彤的月亮,浑圆浑圆的象披上红红的纱巾,渐渐明亮,依然透出诱人的红光,星星渐渐隐匿起来,远离月亮的星星还闪烁着偷窥的目光,遥远的郦山邻廊清晰可见,大地一遍迷蒙。

    先是一双眼睛看到天空中的月亮下面出现一列神仙,似乎是圆圆的月亮引着他们走过来,闲庭信步,月过中天之时,这列神仙清晰起来……

    天底之下的目光由一双而十双,十双而百双,百双而千双,千双而万双……

    终于有一双慧眼,看出其中玄乎之处,一语道破天机:“前面走着的人穿着裙子显然是女的,头上戴着的是皇冠,头顶上是罗伞,罗伞之下不就是女皇吗?撑罗伞的二个人衣服都是那样华丽,随后紧随着的人都俯首恭维,手抱前腹,手里捧着的是朝笏,对!对!!不会看错,天下要出女皇啦!!!

    一语百应,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接着人们焚香叩拜,彻夜不眠,祈祷太平,山呼万岁,响彻夜空,惊久不息。

    “万岁”之声打破了长安城的宁静,彻夜,妇儒未眠,奔走相告,从所末有的奇迹“不信看天上,信就乍烛焚香”。

    更巧合的是:当朝皇上唐睿宗李旦,梦见一位手捧黄色锦册的仙人跚删来到他面前,打开册子,道:“李旦,你帝缘已尽,尽快让位给你母后武媚娘,识时务者得安生。”

    “你是谁?为甚要朕让位给母后呢?”李旦惶恐地问道,“朕禅让,朕李家天下要异于人了。”

    “我乃北斗星君,你母后武媚娘乃弥勒下界,要做人间主,仙篆里都写得一清二楚。”来者和谐地告知,并递过仙篆,道:“凡事都有个天数,古来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你遵从事顺变吧!”

    李旦慌忙叩拜,并接过仙篆,一瞧,金箔上写着:则天大帝在位一十五天!李旦目睹了这么一行字,象烙在心上,浑身颤抖起来,把天篆奉还北斗星君,道:“朕只好顺天应势了,朕李家宗庙可怎么办呀?”

    北斗星君合上仙篆,道:“你善事于势,天必佑之!”言罢飘然而去。

    “皇上,快快出来,出来看看吧。”一位老太监冒冒失失闯进皇上寝宫,一把扶起还跪在地毯上叩着头的皇上,径往外走,睿宗蒙得不识头诸地走到屋檐下,顺着那位老太监所指的天空望去,但见月已西斜,天空中自东住西飘着一幅淡色的画廊,画上俨然似文武百官,穷形尽相,栩栩如生,象皇帝出巡,此时,罗伞下的皇帝果真缓缓回过头,威仪肃穆,灵慧绝伦。睿宗看清了真面目,心中崩溃了,丧泄道:“母后,皇儿让位予母后便是!”

    老大监跪着贴身紧扶着睿宗李旦,也咽泣起来,劝慰道:“陛下,上天不赐予的,就是十指紧扣,也会漏掉;恩赐的,都会如意地拥有,老朽一辈子服侍皇上,皇上可要保重啊!”

    睿宗李旦悲伤至极,泣不成声。

    月色一阵暗淡,原野一遍迷茫,天窗似乎关上了,空中的神奇景象倾刻间消隐贻尽,一尘不遗。

    翌日清晨,唐僧兴冲冲地对牡丹仙子道:“武皇后果真是弥勒下界,要做天下主,天都应验了。”

    牡丹仙子道:“诸事应势,武皇后要是入主中华,上苍必然佑之,天下必然归心,百官必然拥戴,可真是天运顺遂了时势!”

    唐僧抬头朝山门看看,道:“怎么不见悟空回来?”

    牡丹仙子道:“小孙头许诺要是武皇后当了皇上,让皇上给我荣华富贵,而今武皇后就是差一撇的八字了,他却脚下揩油了,现在还不回来,到哪里去了呢?”

    且说晌午时分,长安传来了洛阳的八百里加急,消息炸开了锅,不到一柱香的功夫风靡了长安城,耄耋妇幼无人不晓:洛阳天降祥玉,玉上赫然刻有“圣母临下,永昌帝业”天语字迹,人们都辍工不穑,议论祈求福临天下。

    接着又传来洛水清澈见底,游龙显身,金鳞灿灿,龙睛明亮,龙颜慈眉善目,不惊毗邻,所过之处香风泱泱,景象绮旎。更是人们争相喝饮洛河之水,清甜滋润,酣畅舒坦,难以言表的惬意,转眼间人们撮土焚香,一时烛光倒映,把洛河中的游龙诱出水中,凌空而起,在浓烈缭绕的香雾中翩迁飞翔,人们翘首之时,又见霓虹高挂,色彩纷纷,金龙飞入彩虹之中,云蒸霞蔚,万里祥瑞,一阅无余。所见者犹觉沾了彩头,添了寿元,得了庇佑似的满怀欢悦。

    当今皇上唐睿宗李旦闻言大惊,如亲临其景,浮想联篇,惘然不知所措,此刻心腑如焚,坐立不安,胆惊受怕,丧泄颓废,一靡不振,思前想后,挥着颤抖的手一笔一划如雕刻般写了诏文,心中泣血似的盖上玉玺,葡伏在天底下,抱着诏文和玉玺痛哭一阵,便率文武百官及李氏皇帝室宗戚,由数以八万多的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等等簇拥之下,向他的母后武媚娘奉出天下和社稷,在诏文中更是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

    此时,武皇后武媚娘平静地接过李睿宗诏书和玉玺,详装并不在意的样子,巧合的是唐僧率怀义和尚等百多僧侣献呈《大云经》,唐僧高声道:“武媚娘乃弥勒下界,当为天子,主事天下,乃百姓福祉,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数以十万的人们拥戴下,武媚娘戴上皇冠,踔厉风发,礼天地,诏示天下,称号:则天大帝。天缘凑合,阳扶阴附,自是服四海,果真民心归一,夷胡不犯境,戈戟库藏,弓弩挂壁,草木不惊,日清月朗,云集景从,天下太平,是年九月九日,宣诏改唐为周,起元天授。

    翌日,武则天受尊号称:圣神皇帝,并将前睿宗皇帝李旦敕封为皇嗣,以皇太子为皇太孙。

    就在天授元年,则天大帝迁都至神都——洛阳,入主“太初宫”遵循“镇星之在太微,已历年载,著土精之美应,表坤祚之元符,宜同感帝,以时荐享”天运,武周正式建立,“神都”名扬天下,一时,番邦臣服,八方朝贡。则天大帝开创“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繁华时代。

    玄奘及其一帮高僧依旨随迁“神都”玉华寺,牡丹仙子也同往玉华寺。

    又次日立武氏宗祠于神都,追尊父王武士<>为始祖父皇帝,沾亲带戚全俱晋升为皇族,武氏一族自是荣耀至极,万民崇仰。

    唐室易主,建周宣诏,树表帜志,朝廷事以密成,诸事停当之后,则天大帝大赦天下,立册惠普功臣,皆获嘉瑞,赐兹祉福,独不见领赏的孙悟空和牡丹仙子,不知这灵猴又到哪里去了?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