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六十二章 碰壁的魏国

第六十二章 碰壁的魏国

    事情的发展一如韩王的预料,魏国终究没有同意派遣信陵君为质。韩王对此毫不介意,这本来不过就是一次临时起意的试探,用来拖延时间罢了!所谓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概莫如此!

    倒是魏国这么快开始怀疑韩国的诚意,让韩王有些惊讶!四波使者悄悄离开大梁前往别国求援的事情自然瞒不过韩国的耳目,只是,韩王却没有派兵阻拦。道理很简单,韩国发兵三十万包围大梁城的消息这么惊人,即使韩国再如何刻意隐瞒,也无法阻止天下诸侯知道!

    诸侯们一旦知晓,在对韩国很是忌惮之余,必定加派人手刺探大梁的情报!如果韩国把大梁围堵的水泄不通,一者造成消息不畅,消息不畅则诸侯妄加揣测,惴惴不安,说不定真的联合起来救援魏国!二者,也不利于韩国接下来的用计。

    哪里像现在,韩国执行的是围三缺一的策略,一方面给魏国以希望,表示韩国不会斩尽杀绝;另一方面也是安天下诸侯之心,表示韩国不过是恼怒魏国不遵守之前的议和协议,兵围大梁,教训下魏国罢了!而不是要灭亡魏国!

    如果韩王真的派兵阻拦魏国使者,一方面会让魏国更加警惕,另一方面也会让天下诸侯警醒。正是基于这样的顾虑。索性,韩国大大方方地让魏国使者通过,让燕、赵、齐、楚、秦五国知晓大梁的真实现状。韩王相信,魏国的使者固然可以抵达五国的都城,但五国却不一定会愿意出兵襄助魏国!

    接下来的十日,可以用大梁无战事来形容。虽然大梁城严阵以待,四门紧闭,但韩军从来没有发动过一场战事。每日里,韩军就是不停地反复操练着,或演示阵法,或加固营寨,或打造云梯。期间,魏国也曾派出小股的斥候出城侦查韩军大营,但无疑都铩羽而归。韩军似乎可以放任魏国的使者的通过,但却不愿意魏军得知自己的踪迹。密密麻麻的旌旗将韩军大营遮掩住,魏军只可以隐隐约约听到韩军的动静,对韩军大营更深处的,则是一无所知!

    魏国上下一方面庆幸韩国信守诺言,没有攻打大梁,另一方面也是隐隐不安。这种不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燕、赵、齐、楚四国会不会派兵救援魏国,另一个则是韩军是不是在酝酿着什么阴谋,譬如水淹大梁?虽然韩国一直自号仁义,水淹于德行有亏,但成王败寇,历史本来就是胜利者书写的,水淹的好处多多,可以减少数万甚至十万的损失,何乐而不为?!

    此时的邯郸城,因为魏国使者段干崇的到来而变得气氛诡异起来。对于发生在南方六百里的战事,赵国上下是了然于胸的。赵国对此既有幸灾乐祸的感觉,亦有羡慕之情,忌惮之意。

    数十年前,魏国还是三晋当中第一强国,那个时候,庞涓率领八万魏武卒围困邯郸,何其威风。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原本是三晋垫底的韩国转眼就成为三晋当中的第一强国,更是派出三十万大军围困大梁,魏国迫不得已,向赵国求援!加上魏国刚刚背叛赵国,差点陷赵王于危难之中,韩国代赵国惩罚下魏国,这是赵国幸灾乐祸的原因。

    但赵国又是多么希望,包围大梁的是自己赵国啊!最好也是赵国攻克大梁,方能报当初庞涓领兵攻克邯郸的一箭之仇!但韩国轻而易举地征召了三十万大军伐魏,又令赵国忌惮不已!要知道,韩国可是刚刚结束和秦国的战事!三十万大军已经是赵国可以动用的兵力的一半,赵国又如何不忌惮?!

    对于魏国的求援,赵国君臣之间发生了极大的分歧。有的大臣认为,魏国多行不义,此乃咎由自取!加上长安君正在新郑为质,赵国更是有赖韩国的帮助,才解决了太原郡的为难,于情于理,都不应该答应魏国的求援!若是赵国援救魏国,则置赵王于不仁不义之境!

    而有的大臣则认为,韩国虽然没有灭亡魏国之心,但获得函谷关、河东郡和鸿沟以西两百里之地的韩国实力已经大增!如今韩国三十万大军围困大梁,显然不仅仅是要求魏国交出魏齐这么简单,索要更多的土地才是韩国真实的目的。韩国如今虽然和赵国交好,但却不代表会一直和韩国交好!一旦韩国失去了制衡,实力远胜秦、赵两国,则恐怕会生出对赵国的觊觎之心。为了赵国的大计,保住魏国的实力,让魏国牵制韩国实属必要!至于长安君,虽然为质于韩,但韩国却不一定会拿长安君如何!毕竟,处死长安君就是彻底得罪了赵国,韩国应该不会做这种傻事!何况,赵国也不是和韩国真正的翻脸,不过是迫使韩国退兵罢了!

    平原君则是更加为难。因为上大夫段干崇在面见赵王之前,悄悄求见了自己。段干崇的意思很简单也很明确,那就是魏国希望自己可以把藏匿在自己府上的魏齐交出。如今韩国的态度已经很坚决了,不见到魏齐的人头,绝不收兵,魏国承受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平原君爱惜自己的声誉,对此自然是矢口否认,没有承认魏齐藏匿在自己府上。但段干崇临走前却是言之凿凿的表示,既然平原君和魏齐无关,就不要阻拦自己去把魏齐逼出来!

    从感情上讲,平原君是希望赵国出兵的。只要赵国联合齐国、燕国、楚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向韩国施压,韩国应该有很大的可能撤围、退兵。魏齐的性命也就因此保住了。这不仅仅的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赵国!韩国这次不仅在道义上也在实力上占据了制高点,魏国想要满足韩国的要求,不丢失一半的土地是不指望的。几乎可以确定,没有赵国干涉的话,赵国的南方屏障将丢失!

    但从理智上说,平原君却知道,赵国出兵的可能真的不大。因为长安君的关系,赵太后是肯定不愿意让自己的幼子冒险的!要知道,如今,真正可以左右赵国政局的,不是赵王,不是自己,不是蔺相如,而是藏在幕后,表面上对赵国时局不大关心的赵太后。只要赵太后不同意出兵,赵王就不能下达出兵的命令!

    联想到三日前,韩国丞相张平在宫中当着自己和赵王的面,对赵太后所说的那一番话,平原君不禁暗暗叹息,魏国想要指望赵国出兵,怕是无望了。

    事实也正如平原君所想的那般,自从段干崇抵达邯郸后,虽然多番活动,但成效几乎没有。能够在赵王面前说上话的宗贵大臣,总是不肯表态支持援救魏国,哪怕段干崇送出了厚礼,他们也是顾左右而言他,不肯透出一丝口风。甚至,有些人在段干崇多次连番求见后,干脆闭门谢客,称病不出。

    最后,失去了耐心的段干崇只能用重金收买了平原君府上的一名门客,才得知为何像平原君这样的人也不肯表态是否同意支持援救魏国。原因很简单,赵太后把赵国八百石以上的官员全都召集起来,表面谁要是敢支持出兵援救魏国,他必定以手中拐杖杖责对方,罢其官,削其职。段干崇更是从这名门客口中得知,在自己抵达邯郸的三天前,韩国丞相就已经抵达了。赵太后也是在那个时候许诺,绝不干涉韩国攻打魏国一事。

    表面上看,赵国是担心在新郑为质的长安君有危险,但实际上,韩国为了拉拢赵国,也付出了百里的土地!韩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不但同意把赵国前不久才割让的中牟之地归还给赵国,更是免去了救援赵国时赵国许诺的三座城邑!赵太后原本就看魏国不爽,如今,也乐得作壁上观!

    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段干崇只能感叹时也命也!韩国又一次走到了赵国的前面,也许在包围大梁之前,韩国就料到魏国会向赵国求援,而韩国更是提前堵死了魏国向赵国求援的这条路!赵国得了便宜,也得到了尊重,加上长安君在新郑为质,韩国拿此隐隐威胁赵太后,赵国也就就范了!即使蔺相如一再上书陈说利害,奈何赵太后心意已决!

    齐国,临淄。

    中大夫颜恩也遭遇了类似段干崇的窘境。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临淄,颜恩原本打算大展拳脚,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齐王。但得到的消息却是齐王驾崩了!新任齐王尚未行冠礼,齐国大事系数由君王后和丞相后胜决断!这直接打乱了颜恩的计划!齐国正在国丧,肯定不愿意动刀兵。掌舵的君王后和丞相后胜会有心情听自己的游说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眼下都不是游说的时候。

    齐国上下如今都在忙着准备齐襄王的丧事,在得知魏国派遣使者前来临淄后,齐国感动之余,还以为魏王派人是前来吊唁魏王!毕竟,齐国派到各国通知齐王驾崩,邀请各国前来吊唁的使者才走了不过五天,魏国的使者就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因此,也就造成了这么“美丽”的误会!

    颜恩只能将错就错,代替魏王吊唁了齐襄王一番。君王后因为是妇道人家,没有出来见颜恩。新任齐王则是被执掌礼仪的大臣带着又是祭祀太庙,又是祭拜社稷,完全没有面见颜恩的功夫。只有丞相后胜和颜恩面谈了一会,代齐王表达了对魏王的感激之意。趁着这个难得的功夫,颜恩当即表达了自己有要事和后胜商量的想法。后胜觉得有些奇怪,但在吊唁现场,人多嘴杂,也不好细问,也就答应了下来。

    当晚,颜恩在丞相府上等待了许久,才盼来了回到府上的后胜。两人落座之后,先是缅怀了下齐襄王的丰功伟绩和伤感了下齐襄王驾崩后对天下的损失才转入正式的话题。

    当后胜得知颜恩的真实来意是来向齐国求援的,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震惊之情。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因为后胜其实早就知道韩国发兵三十万包围了大梁城,故作惊讶,不过是装作不知而已。当初韩、赵、楚三国联合讨伐魏国的时候,魏国派信陵君向齐国求援,齐国也同意了。十万大军南下攻打楚国,十万大军北上牵制赵国,可谓仁至义尽。韩国三十万大军包围大梁这么大的消息,近在咫尺的齐国自然早就听到了风声。

    只是,如今齐襄王刚刚驾崩,齐国和赵国的情况极其相似,那就是主少国疑。齐国实在不想在这个多事之秋再多生事端。为此,三天前,齐国开始从扶柳退兵,表达齐国无意和赵国开战的态度。而对南方的楚国,齐国大军更是主动摆脱和楚师的纠缠,退兵五十里,采取守势,不想再战之意再明显不过。

    在后胜看来,魏国只是咎由自取。如果齐襄王尚在,说不定还可以在魏国求援的时候,索要大片土地,声援魏国。但齐国如今颇有些自身难保、风雨飘摇的意思,再傻的人也不愿意冒这个危险,为魏国强出头!

    想到这里,后胜委婉地说道:“中大夫可知,先王驾崩后,太后已经下令从淮泗地区撤兵。如今,主少国疑,在南方,我们齐国的八万大军面对十数万楚军只能采取守势!在北方,齐国和赵国、燕国的摩擦越来越大,貂勃将军已经奉命撤回到河水以东待命!我们齐国就算想襄助魏国,也是有心无力啊!”

    听着后胜的抱怨,颜恩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强人所难!毕竟,之前齐国已经是仁至义尽,出动二十万大军帮助魏国解决了楚国、赵国两个隐患!如果不是大梁被围,魏国甚至应该知恩图报,帮助齐国应对齐襄王驾崩后齐国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但偏偏,齐襄王早不死晚不死,死在这个节骨眼上。虽然齐国还可以抽调十数万甚至二十万大军帮魏国解决大梁之围,但问题是,齐国凭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和这么大的冒险呢?!

    颜恩知道,现在只能以巨大的利益来诱惑齐国了!否则,绝对不可能让齐国答应出兵!虽然事实证明,以利益结盟的,必然也会因为利益分开!但大梁危在旦夕,颜恩只能私下决定,代魏王开出偌大的许诺了。

    “丞相,齐襄王刚刚驾崩,主少国疑则无以立威,无以取信诸侯!如赵国者,实力与韩国相当,却要奉韩国为盟主。缘何?无盟友耳!若是齐国不愿意为步赵国后尘,就必须有一盟友!燕、齐两国相当,虽有结盟之实,却无盟主之分。如今魏国尚有千里之地,民五十万户,只要齐国肯出兵解大梁之围,魏国必定奉齐国为盟主。如此,天下必定皆传齐王之威风!但齐王年幼,诸侯必定认为此皆乃丞相之贤明!到时,丞相凭此不世之功,封君拜侯,易如反掌!”

    “而且!”颜恩故意顿了顿,诱惑道:“到时,魏国愿意割让睢阳以东,睢水以北的三百里土地给齐国!”

    后胜听到颜恩许诺的这么优渥的条件也是不仅心动,但一想到想要解大梁之围,齐国将要冒的风险,又清醒了过来!如果不能击退韩军,颜恩所说的这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楚国现在可是和韩国交好,万一齐国将全国大半数的兵力都用来援救魏国,楚国趁机北上攻打故鲁之地,齐国将为之奈何?!睢阳以东,睢水以北的三百里土地虽好,但终究比不上故鲁之地啊!孰轻孰重,自己还是分得清的!

    但后胜也没有把话说死,只是故作为难道:“此事,本相实在难以决断!如今正值国丧,朝廷大事,系数由太后和王上决断!如今太后和王上已经歇息,本相明日进宫求见太后和王上,再来答复中大夫如何?”

    颜恩也知道,即使自己再如何着急,也只能按下性子,否则,就算齐国愿意出兵,也会提出许多更加过分的条件。因此也只能点了点头,回道:“那臣就先行告退!这是臣代魏王的些许心意,还请丞相大人不要嫌弃粗陋,收下这件礼物!”

    后胜望着眼前夺目的珠宝,心里面暗喜,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满是责怪地说道:“中大夫这又是何必?求见太后和王上一事乃是本相的本分!如此就是见外了啊!”

    “哪里!哪里!”颜恩连连摇头,不以为意地说道:“丞相为齐国操劳,为齐、魏两国的友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我们魏国上下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若是事成,必有重谢!”

    “天色已晚,丞相早些歇息!臣告退!”说完,颜恩就作揖准备离去。

    “来人啊!去把本相的马车准备好,送魏国贵客回驿站!”后胜对外面侍奉的人说道。

    “使不得!使不得!”颜恩连连推辞。

    “天色已深!用本相才马车方便些!”后胜笑着解释道,语气却是不容置疑。

    “如此,多谢丞相体贴!”颜恩推辞了一番就欣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