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寡人岂止四世三公 » 第12章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第12章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奇!

    袁遗见了闫行引进来的士人,第一印象:此人相貌真奇也!

    双眼似珠,凸额朝天,无脖矮身,还有那在如此矮小的身体上都显得那么小的脑袋。

    若仅仅如此,那此人长相称不得奇,只能算丑。

    但偏偏羽扇纶巾,仿佛天生上扬的嘴角与灼灼的眼神相得益彰。

    奇丑无比,却这一身气质就让人怎的也说不出个丑字来。

    “主公,此乃高才毛阶,特来投奔主公!”

    闫行言辞振振,袁遗很少见他如此兴奋。

    毛阶向闫行致谢,二人相敬一礼。

    “在下东郡毛孝先,倾慕讨董英雄、袁公高哲府君在上。

    孝先虽手无缚鸡之力,但胸有报国之心。

    惶惶不敢当伯勤高才之誉,止昔日东平国一县吏耳。”

    袁遗招呼二人入座。

    “伯勤自不会无的放矢,孝先必有过人之处。

    某家世受上恩,伯业有心匡扶国祚。

    但天下浑浑大势,自问力有未逮,不达时务,请孝先教我!”

    这话一半是为考校毛阶,一半是袁遗确确实实当局者迷。

    “承蒙府君不弃,孝先献丑了。

    当今天下,乃主弱干强之形势。

    究其根源,汉室往上数,几代皇帝寡恩无德,天下积怨。

    以至乱贼频起,国器更迭,天子移位,国都一炬。

    国之威严不存,地方诸侯群起,势必造就一个群雄争霸之世。”

    毛阶言至于此,饮了几上茶水润喉,继续说道。

    “府君若想匡扶天下,当先自强于天下!

    府君今有山阳为基,然生民废业,饥馑流亡。

    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当务之急,应立经远之虑,树基建本,固财纳民。

    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立于不败之地也!”

    毛阶又举杯饮茶,却发现茶杯空空。

    袁遗恍然从毛阶的话中惊醒,立刻起身,自己去提了茶壶,给毛阶倒茶。

    “府君,万万不可,折煞孝先了!”

    “孝先大才,区区端茶倒水,吾心甘情愿!”

    “请饮”

    毛阶放下羽扇,恭恭敬敬接过茶杯,一饮而尽,酣畅淋漓。

    袁遗将茶壶放在毛阶几上,回到自己的席位。

    “先生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是要我休养生息?”

    毛阶点点头,又摇摇头。

    “对,也不对,府君且听我详细道来。

    山阳乃兖州大郡,地处中原要冲,往来通达,流民无数。

    又天灾连年,战火纷繁,百姓亡命者无数,境内无主之地比比皆是。

    有民,有地,府君若吸纳流民,分与无主土地,提供农具耕牛,则可增几多耕田?

    再者,山阳如今有脱产之军不下万,则郡中凭空少万数青壮耕农。

    若令士卒亦耕无主之地,同样给予农具耕牛,战时战,闲时耕,岂不两全其美?

    此乃屯田之法,吾谓之修耕植。

    军屯与民屯同步进行,收之田租,充盈府库,不消数年,府君再不需为粮秣烦心。

    不仅如此,流民中不乏有一技之长的匠人,主公可以养之以建设水利、农具、战器,吾谓之蓄军资。

    如此治法,则境内民固、田富、仓足、器利。

    可令主公养如今数倍之军,且兵甲更坚锐,粮草更充足。

    以此铁军再遥尊天子,以正大名,讨伐动乱,扩地充民。

    再行屯田,如此循环往复,以战养战,终将无敌于天下也!”

    毛阶说到最后,袁遗早已站了起来,闫行也是,毛阶也是

    ……

    且说另一边,孙坚用玉玺赎回了被袁术扣留的家眷,一路北上来到了豫州。

    他与袁遗商议的便是攻取毗邻兖州山阳郡的梁国。

    一则袁遗可以出兵助他攻城,二则袁遗可以就近资他粮草。

    孙坚的军队到达梁国国都睢阳的时候,军中已经只剩下一顿军粮。

    “主公,还是向袁遗求粮吧,他不会不给的。”

    这已经是程普第二次与孙坚说这话了。

    其实已有些晚了,如今只剩下一顿军粮,即便立刻去找袁遗求粮,士卒也要挨饿了。

    “德茂,求人不如求己,袁遗与袁术都是想利用我,一丘之貉罢了。

    区区一顿军粮,我们只要打下睢阳,以后的军粮就都有了。

    至于袁遗的帮助,我们能不要,就不要。”

    “可是……睢阳虽小,我军却也长途跋涉,短时间想要攻下,难度不小啊。”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德茂,传令下去,全军修整,开灶,吃饱喝足了,攻城!”

    ……

    睢阳城里

    长史桥融刚刚从士兵那儿得到消息,国相跑了!

    即便如此,桥融也不会跑,他已经将家眷送往叔父那里。

    他做好了准备,与睢阳共存亡。

    孙坚的大名,天下人已经无人不晓。

    桥融自知不敌,却不愿弃下满城百姓而逃。

    这是他身为长史所能尽到的最后职责。

    好在经过桥融的观察,他发现孙坚的部队除了些现做的简易云梯,没有什么攻城器械。

    连冲车都没有。

    那他只要守住城头,未必不能击退孙坚。

    …

    日过晌午,孙坚的大军开始集结在城下。

    黑压压的一片,都是经过无数生死厮杀的老兵,个个从气势上就压的城里这些生瓜蛋子喘不过气了。

    孙坚独自一人拨马来到城下五十步。

    “城上的人听着,某乃吴郡孙坚,若听过某的名字,就赶快开城投降,某保证你们的安全……”

    桥融看着城下大放厥词的孙坚,他偷偷接过副将递来的弓箭。

    弯弓搭箭,屏息凝神,趁孙坚拨马扭身之际,起弓,拉弦,射箭,一气呵成,箭矢直飞城下孙坚。

    桥融在箭发之际都以为要毕其功于一箭了。

    咔嚓

    箭矢被孙坚拔起一刀,斩为两段,偏到了一边。

    孙坚这一刀,看得桥融目瞪口呆。

    这一刀,可谓将稳准狠发挥到了极致。

    孙坚的自信也是极致。

    孙坚刀尖指向城头。

    “无知小儿,某仁心慈悲想给你一条活路,你自己找死!杀!”

    孙坚大军悍不畏死的顶着城头箭雨冲刺。

    一波又一波不间断的尝试,终于将云梯架在了城头之上。

    很快漫天遍野的孙军开始攀附城墙,直叫城墙变了颜色。

    桥融指挥士兵将提前准备的热油与滚木抛下,孙军纷纷落城,摔得脑浆迸射的比比皆是。

    但是孙军好像不知生死,尤其是领头的孙坚与几位将军。

    个个身先士卒,甘冒矢石冲在最前面。

    云梯架起不过片刻,孙军就冲上了城头,与守城军开始了白刃战。

    桥融指挥士兵查漏补缺,哪里有失补哪里。

    冲上城头的黄盖一眼就瞧见了离他很近的桥融,他直接奔着桥融而去。

    桥融身边的士卒根本抵挡不住黄盖,黄盖一刀必能砍倒一人。

    哪怕他自己中了刀,都恍然不觉,反而杀的更加凶猛。

    桥融一刀劈死一个企图偷袭他的士兵,拎着刀,奔向黄盖的后背。

    黄盖一刀插进守城士兵的心脏,还没来得及拔刀,后背一阵阴风袭来。

    黄盖一个侧身,躲过刀子顺势还捏住了刀背,桥融挣扎不过,只好弃刀。

    再想跑,却已经迟了……

    黄盖大力将刀掷出,直接贯穿了桥融的身体……

    随着桥融的战死,城头很快没有了反抗的声音。

    孙军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拿下了睢阳。

    进城的孙坚约束军队,没有祸害百姓,毕竟要在这里待下去的。

    可很快他就得到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消息:

    城里的粮仓被桥融烧了!

    “混账!”

    孙坚怒不可遏,直接下令士卒将刚才还打算予之厚葬的桥融鞭尸曝晒。

    “德茂,快派人往兖州求粮。”

    “喏”

    程普走后,大将韩当忍不住说道。

    “主公,将士们血战一场,好不容易进了城。

    若今晚让将士们挨饿,恐怕军中会有怨气啊。”

    孙坚考虑半晌,觉得韩当的话在理。

    他孙坚行走天下,就全靠这伙兄弟们的信任,军心不容动摇!

    “韩当,你领一千军,换了守城军的衣服,挑几个县,去筹些粮食吧。

    切记!少杀人!”

    “喏”

    韩当口上答应,但心里清楚,这种事情,士兵一旦放开了,根本控制不住的。

    抢红了眼,不管是粮食,财物,还是女人,都不会放过的。

    最后的结果一般都是:

    屠城!

    …

    袁遗的南边安定了,曹操的北边呢?

    渤海太守袁绍见冀州牧韩馥才具平庸,起意谋取冀州,以为立足之地。

    降虏校尉公孙瓒正驻屯幽州,袁绍从谋士逢纪之议,唆使公孙瓒攻略冀州。

    韩馥出战不利,惶恐不安。

    袁绍乘机使外甥高干及韩馥素所亲近的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向韩馥陈说利害:

    “公孙瓒兵势甚锐,其锋不可当,袁绍也企图进攻明君,冀州如今非常危险。

    袁氏为天下所归,不如将冀州让与袁绍,以保平安。”

    韩馥为人素来懦弱,欲托庇于袁绍以自保,不顾部下极力反对,将冀州牧让与袁绍。

    袁绍进入冀州,以韩馥为奋威将军,自领冀州牧。

    又招引冀州名士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以许攸、荀谌等为谋士,遂据有冀州。

    冀州富甲九州,号称可“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素为天下重资之地。

    袁绍得之,势力大盛,南据黄河,北依燕、代,虎视中原。

    但是袁绍想要消化冀州,还面临着一个强大的、虎视眈眈的敌人——公孙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