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虚梦实书 » 14心愿

14心愿

    父亲居然敢跟爷爷对嘴发飙,这事儿爷爷万万没有料到。

    做为长辈,爷爷觉得自己对儿子做得够可以了:供你吃,供你喝,供你读书上学,养你长大成人,又给你买院子,修房子,张罗着给你成家娶媳妇。为了让你们小家庭过得安宁,又自掏腰包在庙后街街口打了一口水井,为的就是让那些家里没有水井的街坊邻居,不去你家院里那水井上折腾,不去使用你家院里的那口水井。

    为你们着想的那些好,都不知道,到头来,居然都是老人家的不是了。这不让人气恼?好,好,好,办大事人跟你这窝囊费还有什么说?本想一声呵斥,撵走算了。转念一想,如果那样,儿子必定不服气。办大事儿的人,所以能够办大事儿,就是办事让人信服,就是所办出来的事儿,让人心服口服。今天就让你把话说完,然后一字一句加以批驳,让你服得透彻。一定要让你小子知道山高地厚,一定要让你知道世事无常。这还不是目的。目的就是一定让你知道当老子的辛苦,不容易。

    有这想法,爷爷平静下来,一反常态,木着脸,淡淡说:“你说吧,你说,把你的委屈说出来。告诉我,你到底委屈到哪儿了?”

    十几年的委屈压在心底,像休眠的火山一样,无声无息,不曾露出一丝爆发的痕迹。老爷子一向严厉,父亲憋屈死都不敢吭气。这回可好,老爷子民主了。新社会的民主之风也感染老爷子了?本想把心中的不满一下倾倒出来,毕竟爷爷是父亲的亲爹,狠话出来伤着老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父亲当过医生,知道老年人暴毙的事情经常发生。若是因为自己的言语轻重,在爷爷身上诱发那样的事情,自己必然会背上弑父的罪名。

    和气好,和气好,和气生财,和气不惹人气恼。父亲在心里念叨。为了不让爷爷生气,父亲软弱的一面又显现出来。面上带笑,用轻缓叙述的语气,一字一句说:”爹啊,我知道你不容易。当年若不是你领着大哥、三叔走南闯北做生意,别说在城里置不下产业,只怕爷爷在乡下典当出去的那些房屋田地也赎不回来,更别说在家乡增扩田地了。发家是你的功劳,大家都知道。如今形势有变,你不贪功,不图财,三一三剩一,公平合理,分析了家产。大伯居乡守业,你说他辛苦,把分剩下的财物全都给了大伯。你和三叔留在城里。你对三叔也时常给以帮助,三叔也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用辞不佳,引得爷爷“扑哧”笑了。这是父子俩此生相见聚首少有的和睦。

    人受夸奖,都会感到高兴。爷爷也一样。说了半天,只是吹捧夸奖,父亲的委屈丝毫没有说出口。爷爷老谋深算,知道事情到了一定程度,该点就得点一点。于是,”嘿嘿“笑着,警告父亲:“说了半天,你还没说你咋委屈。再不说,我就撵你走了。”

    听得爷爷这么说,父亲感到惶恐不安了,连连说:“我只不过是那么一说,我只是那么一说,我那么说也是无心的。在父母身边长大,哪有受委屈一说?是我不知好歹,说滑嘴了。”

    世间事儿就是这样:整天生活在一起,别人想些啥,自己不清楚。哪怕是夫妻,父子关系,也是同理。这种现象真是不可思议。

    爷爷没有生气,说:“我愿意听,你为啥不说呢?我既然让你跟我说,我听了一定不生气。你就快说吧。我不生气。”

    爷爷有这话,真让父亲进退两难。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不说又不行,究竟咋说才能让爷爷高兴,一时也想不起来咋说。呶了几呶嘴,居然愣住了。

    父亲清楚,在结婚前,可以说他跟爷爷是形影不离的。无论走到哪里,爷爷都要把他带到身边。在爷爷的心目中,父亲是培养对象。爷爷是要用自己的见解,来培养父亲,他期望父亲在经济领域有出息,出人头地。

    可是父亲生性没有那么活泛,办事儿也没有生意人那么毒气。他生性善良,以为世间是美好的,人与人之间都充满着善意。他想让人间少些疾苦,他觉得治病救命无限高尚。年青时都有理想,年青时虽然幼稚,往往也感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因而,高中毕业,没跟爷爷商量,自作主张报考西京医科大学,并被顺利录取,交了学费。开始了住校学*******知道后大为光火,斥责道:“你辜负了家人对你的期望。立马退学,改考西京经济管理学院。”

    这一幕,清清楚楚,犹如发生在昨天。这是终生的遗憾。遗憾的是爷爷阻拦,这个心愿最终没有实现。若不然,也不会出现以后的牢狱之灾,受审查之难。想到此,父亲潸然泪下,哭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