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幸福做女人 » 第3章 鱼和自行车的爱情

第3章 鱼和自行车的爱情

    一个女人需要一个男人,就像一条鱼需要一辆自行车

    莫沫不是台里最红的女主持,但却是最“牛”的——当然是对男人而言。尽管她宣称自己永不结婚,戏称“一个女人需要一个男人,就像一条鱼需要一辆自行车”,这句话成了她的单身宣言,在经常出入电视台的成功男士中广为流传。其实这话不是她说的,而是出自美国女权主义者格洛丽亚·斯泰纳姆之口。不过莫沫并不刻意解释,她不介意被大家误解,她一向认为误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不可能什么事都解释清楚,也没那个必要,有些事自己明白就行了,何必浪费卡路里。

    其实莫沫自己最清楚,她并不是真的不想结婚,而是因为从前吃过这方面的亏。那时她刚出道不久,在电视台播英语新闻,有一次一家大酒店开业,请她去“捧场”,当然对方是付费的,她拿了3万元红包,却为此付出了3年的青春。倒不是人家敲诈,是她自投罗网——掉进酒店老板David的情网。与他纠缠了3年,等到他的香港太太找上门来,才终于明白:原来他说的离婚根本就是一个遥遥无期的骗局。于是来了一次歇斯底里大发作。一边大骂他是骗子,一边抓起沙发上的抱枕往他身上砸去。

    “骗你?我骗你什么了?你又不是处女?哼,少在我面前装纯洁。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电视台就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只有门前的两个狮子是干净的。”David侧身躲开飞来的抱枕,一脸鄙夷地骂道。

    让他这一骂,莫沫倒醒了。她擦干眼泪,收拾好东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David。她爱了他3年,现在才发现原来他们是两个熟悉的陌生人,但莫沫并不后悔,毕竟她还年轻,25岁犯错误总好过52岁被辞退。有了David垫底,莫沫对男人的心智大长。说到底,男人都是很现实的,他们在事业上可以很专一,但在情感上绝对是骑墙派,除非穷的连老婆也讨不起,只要有点剩余财产,就不会满足于一对一的传统婚配。就算费心尽力把他抢到手,一进门就要忍气吞声当后妈,保不准日后也成黄脸婆,成为另一个女人的手下败将。

    自此,莫沫总算开了窍,也就死了嫁人的心。与其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如分散投资,归避风险。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保自己一生饭票之上策。

    莫沫去了趟西藏,借助于雪山和海拨,洗涤心灵的创伤,把David从情感的库存中清除,把视线转向比他更富有的钻石级男人身上。莫沫深知,让这些男人远离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告诉他你要和他结婚,第二天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反其道而行之,看似无意、实是有心打出“永不结婚”的单身宣言。果然,这招很受用,围在莫沫身边的男人越来越多,你方还未唱罢,他方已经急着登场。不是宝马,就是奔驰,她当然不需要自行车了。

    这个世界不缺叶赛尼亚,关键是叶赛尼亚在哪儿

    不过,你若是以为莫沫在做性交易,那可就委屈她了。

    当然,莫沫很漂亮,漂亮对男人也的确管用,但是在整形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美女已经不是什么稀缺资源。只要肯花钱,卡西莫多也能变成叶赛尼亚。这个世界不缺叶赛尼亚,关键是叶赛尼亚在哪儿。如果在大街上卖艺,就是忙一个晚上,也不过300元,怎么能和莫沫比。莫沫一顿饭,就能吃出300万的合同来。当然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虽然美女多少都有几分自恋,但莫沫还不会蠢到认为自己仅凭美貌就可以毫不费力拿到300万,她能拿300万是因为有电视这个平台。在电视取代电台、报纸成为媒体新霸主的时代,屏幕上的镜头是按抄计算的,可以说寸秒寸金。莫沫现在主持一档访谈节目,如果给某位嘉宾15分钟谈话时间,对其企业的宣传效应,比花上100万做广告还好。人人心里有杆秤,何况是精明的商人!300万的合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给的。

    莫沫很清楚,她的价值是电视赋予的,当然,美貌也起一定作用,否则为什么女主持人开宝马,凌志,而同等身价的男主持人只能开尼桑,本田?不管女权主义者们喊的多么响,还得承认,现在是男权社会。权利、财富大都掌握在男人手里,他们就像一座座闪闪发亮的金矿,而电视台是美女们利用性别优势,淘金致富的最好地方。

    所谓性别优势,并不是指上床,当然遇到财大势强、又不太老-至少视觉上可以接受的,也不排除上床,以夯实一下脆弱的两性关系。秦一鸣便是莫沫夯实后的战利品。

    秦一鸣本是一介武夫,没什么文化——幸亏没文化,否则当年也不会亲自驾着铲车,冲向已经断水断电却仍然赖着不走的“钉子户”,把个70岁的老太太逼的在最后一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外奔跑。无知者无畏,秦一鸣日后能称雄于房地产业,靠的就是这种无知无畏的玩命精神。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秦一鸣没文化,不等于没野心。他不仅仅满足于建几栋楼,他要建的是一个地产王国。他很清楚,光靠自己那种无知无畏的精神,是建不起一个帝国的。于是高薪挖来文化精英,组成智囊团,为他出谋划策,赋予他本人和企业以文化色彩。

    秦一鸣就是在智囊团的建议下,走进电视台,成为莫沫的访谈嘉宾。

    莫沫见到秦一鸣的第一眼,双方没有对话,仅凭女人的直觉,就知道这个男人有“料”。在一个小时的访谈节目中,给了他20分钟——是3位嘉宾中谈话时间最长的。莫沫巧妙、娴熟地引导着“对话”,让观众充分感悟秦一鸣身上的“文化色彩”。

    不用说,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做为回报,秦一鸣请莫沫吃饭。这很正常,莫沫并不感到意外,让她深感意外的是,秦一鸣随席送上一单300万元的广告合同。

    这回,轮到莫沫无以回报了。只好以身相许。

    鱼儿对水说,你不知道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莫沫做秦一鸣的情人,已快3年了。

    他们二人的事,早已成了圈里公开的秘密。大家私下里都以为莫沫肯定从秦一鸣身上,捞了不少好处,这倒冤枉了她。除了最初那份见面礼,秦一鸣和她再无经济往来。只要不出差,两人每周约会一次,吃饭,喝茶,然后去秦一鸣的海边别墅。期间他们去了一次欧洲,还去了趟雅典看奥运,此外,再无大的花销。对此,莫沫并不介意。她觉的这样更好,有电视这个平台,她不缺少猎物,她缺的是情人。自从和David分手后,莫沫有过不少男性朋友,但除了咖啡伴侣,就是人肉健身器,像一鸣这样吸引她,让她倾心投入的,还是第一次。

    莫沫也说不清到底喜欢泰一鸣什么,反正就是喜欢和他在一起,喜欢在他面前那种放松的感觉,喜欢穿着睡衣、不用化妆——她知道即使不化妆她也是可以的——在他面前走来走去,喜欢做爱后靠在床头一边吸烟一边神聊。他们什么都谈——除了他的家庭和婚姻,莫沫从不问,他也从不说。也许这是他们3年来一如继往保持亲密关系的缘由。

    虽然不问,但不等于不想。一个人时,莫沫常想,他在家是什么样子?他对她好吗?她知道他在外面有情人吗?自己和一鸣会长久下去吗?快3年了,莫沫隐隐有些担忧,她总觉的3年是个坎,她和David没超过3年,后来交往的男友不要说3年,超过一年的都很少。只有一鸣,他们好了3年,3年里有过几次小磨擦,大的争吵从来没有。他们会这样一直好下去吧。

    就在他们相识3周年之际,秦一鸣送了莫沫一辆宝马,吓了她一跳,一连寻思了好几天,他是什么意思?是纪念他们相识相爱,还是对她3年来所做的一切的回抱?3年来莫沫利用职业之便,没少为他的企业做宣传,除了在本市,还去北京牵线搭桥。对此,秦一鸣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有数。他不是那种喜欢欠人情的人。尤其是女人的情。

    莫沫有一辆白色切诺基,倒不是做秀——现在很多都市女孩喜欢开外型粗大的越野车,反而是男人驾驶那些有着流体线型的漂亮轿车。莫沫喜欢摄影,时常去野外拍摄。切诺基的四轮驱动开起来很有质感,跑起山路来既稳又能保证速度。她驾车技术相当不错,喜欢开快车,享受风和速度的乐趣。对自己的这辆“白马”十分喜欢,而且也习惯了。秦一鸣送的宝马,莫沫只用了几次,大部分时间放在车库里。她想一鸣不会介意。再说,她又不是二奶,用不着刻意去讨他的好,事事顺着他。她有时故意在他面前使性子,当然,要把握分寸和尺度,绝不过格。

    两个月后的一天,秦一鸣有事去北京,刚好莫沫也去采访,两人约好同行。在机场,秦一鸣见莫沫驾着她那辆切诺基,就问:“怎么还开它?”莫沫笑答:“习惯了。”秦一鸣看看她,随口道:“既然不用,就把那辆宝马卖了吧。”莫沫开玩笑道:“我是想啊,怕你生气。”秦一鸣耸耸肩膀,不屑地道:“我有那么小心眼吗!我有个朋友要买车,回头问问他。”

    莫沫以为他只是那么一说,不想从北京回来,真的有人找她,要买那辆宝马。莫沫觉的不妥,打电话问一鸣,他干脆地道:“卖呗,为什么不卖?车越放越贬值。”

    莫沫确定一鸣不会生气,才决定出手。她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关系由此急转直下。先是传出他离婚的消息,接着又风传他要结婚,女方是一位部长的千金。

    “原来,他是在付分手费。”莫沫伤心地想,泪水弥漫上来。

    爱情本来就是互惠互利,金钱和爱情,就像骨头和肉,永远剃不净

    再见面,已是深秋。

    “我要结婚了。”一坐下,秦一鸣便开口道。

    两人隔桌而坐,莫沫微微仰头望着他,心想秦一鸣到底是秦一鸣,尽管厚颜,还不算无耻。至少肯当面把这话说出来,不像一般男人那样玩失踪,或拖泥带水。

    莫沫无语。秦一鸣又继续道:“我不想你从别人或报纸上知道这个消息,所以想当面告诉你。”莫沫冷冷一笑,道:“你不是来送请柬的吧!”秦一鸣感到几分不自在,“莫沫,你别这样好不好?”“你要我怎样?”莫沫反问。“我要你冷静,听我把话说完。”“我当然冷静,难道你以为我会跳楼?”莫沫故作不屑地道。

    秦一鸣盯着她看了一会儿,“你当然不会,你是一个聪明女人,只有蠢女人才会为男人跳楼。莫沫,我们直话直说吧。你知道,我不喜欢绕弯子。我想向你解释三点。第一,我离婚和你无关。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去和另一个女人离婚,女人不是我生活的主题,这是适用于所有成功男人的普遍原则。”

    “谢谢你的坦诚。那么请你告诉我,你到底为什么离婚?”

    “因为她得了绝症,不能承担一个妻子的职能,而且离婚是她提出来的,我同意了。我已经送她去美国做手术,虽然这样做挽救不了她的生命,但会让我好受些。”

    莫沫倒吸一口气,眼前浮现出一个满脸憔悴的女人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离婚后,我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你。”沉默片刻,秦一鸣低声道。莫沫怔怔地看着他,问:“所以送了那辆宝马,来考验我。”

    “不,不是考验,是想进一步了解你。”“结果呢,我让你失望了?”

    “谈不上失望,只是证明了我先前的判断,你是那种很在意自我感觉的女人。做情人或许很出色,但不适合做妻子。”

    莫沫扬了扬眉毛,不服气地道:“请你告诉我,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儿?”

    秦一鸣迟疑了一下,一板一眼地道:“顺—从,这是做妻子最基本的品质。”

    莫沫一惊,抬眼看看他,慢慢垂下眼帘。他说的对,她或许是一个好情人,但不是一个好妻子,她太爱自己了,以至于不肯牺牲自己去成全所爱的男人。看来,她天生就是做情人的料,那就把情人做到底吧。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命运。

    “你想结婚就结吧,我不再乎。”莫沫端起杯,把半杯长城干红一饮而尽。

    “但我再乎。我如果不离婚和你做情人,谁也说不出什么。但是我现在离婚了,又去娶别的女人,这对你不公平。”

    秦一鸣一下触到莫沫的痛处,她心中一阵巨痛,眼泪涌了上来。一鸣起身坐到莫沫旁边,把她揽在怀里,“别这样,莫沫,以后我们就是亲人了,我会管你的。你想没想过自己的将来?”

    莫沫试去眼泪,自嘲地道:“当然想过。我已经32岁了,32岁在电视圈,就相当于一百岁,用不了多久就得退到后台,所以得在谢幕前赶紧从别的女人手里抢个老公,或者找个小男人,年轻,英俊,没钱-”

    不等莫沫说完,秦一鸣打断她:“这两条路都不适合你,你有没有考虑出国?出去充充电,你不用担心回来没节目做,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莫沫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这3年,眼看着他的事业一天天壮大,以他现在的财力,足可以买下一个电视台。她当初没看错人,也没白爱他这一场,在她所有的男人中,只有他事业最大,也最肯担当。可惜这么好的男人,却总是别人的老公。

    第二天,秦一鸣派人送来一单600万的广告合同。这一次,莫沫没有送到台里,而是拿到朋友的广告公司,这样她可以得到30%而不是15%的佣金。在银行办过户时,莫沫看着存折上的数字,不知怎么想起7年前David说的那句话,不禁问自己:她和一鸣的关系,是干净的吗?她爱他,同时也不拒绝他的钱。那又怎么样?穷人也会送恋人苞米花,爱情本来就是互惠互利,金钱和爱情,就像骨头和肉,永远剃不净。所谓的净,也只是程度的不同而非性质的不同。这样一想,也就释然。

    3个月后,莫沫办好所有手续,登上飞往美国的班机。

    她走后第二天,秦一鸣在希尔顿酒店举行了热闹而隆重的婚礼。

    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快方式,就是和这个城市的女人谈恋爱。的确,没有什么比女人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性格、城市的风貌了!她们是浓缩的城市,是城市的样品,等待着一个又一个漂泊者去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