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北宋时迁发家史 » 第52章 众人联合抗暴政,深夜草席定良策

第52章 众人联合抗暴政,深夜草席定良策

    孙镇北突然一把将葛伦给拽了过来,将这厮按在地上一顿爆锤,山前村的几人见状纷纷靠前想要帮忙,刚一有动作就被持着利刃的猎手给逼停了。

    两人的打斗也就几息功夫就停下了,确切的说是葛伦挨揍的时间。

    孙镇北起身冷冷的说道:“这是给你刚才拉着我们下水的教训。”

    葛伦擦了一下嘴角流出的鲜血,微笑着从地上爬了起来:“镇北大哥怎么这么愚钝,这混账朝廷搜刮百姓的钱财无止境,加上那帮狗官层层加税,反正早晚是个死,还不如反了快活几天再说。”

    村里的众猎户们和围聚过来村民听到这话后都纷纷望着孙镇北,孙镇北怎能不知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

    他慢慢走到一块高大的石头上举起手中的长枪大呼:“今日我孙镇北反了!”

    “反了!反了!......”顿时间所有的人们都高声欢呼着,大家脸上挂着兴奋的表情,那一双双眼睛里放射出激情的光芒。

    山前村和翠山村的青壮集结起来统计了一下:山前村有二十多个青壮,武器是三把木枪和一副细弱的竹弓,铁制武器没有一件,剩下的都是棍棒一类。再看看翠山村这边,青壮十七八个,但基本上人人都有武器,光弓箭就有十来副,长矛基本上人人都有,厉害点的武器就属孙镇北手中的制式长枪了。

    双方最后商议,孙镇北为这支队伍的老大,葛伦算是他的副手。大家为了庆祝共同造反,纷纷将家中存起来的肉干粮食拿出来聚餐,葛伦也不知从哪里拉来了一车的酒水,顿时间众人纷纷举杯狂欢起来。

    不同于大家的激动,孙镇北独自端着酒碗在一旁沉思,他知道光靠眼前这三四十人的人马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最关键的武器都没有像样的,要是官军来围剿,估计一个交锋下来都要交代在那里。

    我看出了孙镇北的担忧,便端着一碗酒走过来和他碰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镇北大哥可是担忧队伍的武器和官军绞杀?”

    孙镇北抬头看了我一眼,他心想:这时迁不就是梁山中人吗,他们造反可是经验十足呀,何不向他请教一番。

    孙镇北拉过酒坛将我们两人的酒碗倒满,他端起酒碗说:“时迁兄弟可有好主意?请教授一二,这碗酒敬你了。”

    说完后又是一碗酒下肚,我见状跟着又喝了一碗,我让孙镇北拉着葛伦找一处僻静的地方商议。

    等我们三人在草席上盘腿坐下后我就给两人分析一下眼前的状况,想我两世为人,在后世读过那么多的历史书籍,对古代的农民起义过程和发展都耳目能详,这不是小意思吗。

    首先是金钱,虽然抢了税吏王城的税金大约有二百两左右,而且大都是散碎银子和铜钱,这钱根本不够,得想办法多搞点银钱出来。

    其次是人心,虽然现在大部分的村民都跟着高举反旗,但到时候大批官军围剿的时候能够坚持到底的估计没有多少。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放弃他们现在居住的村落,得找一处易守难攻的山头聚营结寨,将所有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到时候对抗官军的时候大家为了自家的家人也得拼死抵抗。当然,还要有大量的银钱来犒赏大家,没有钱人家凭什么跟着你造反呀。

    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搞的就是武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知道这北宋时代朝廷对民间的武器管制非常严格,孙镇北家的长枪是因为家中老父军中立了大功,算是朝廷奖赏的,但就算这样县衙中也有备案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找铁匠铺重金铸造,这个现在没有银子也是不可能的,再一个就是抢。官府的不敢抢,那就先找些好抢的地主大户,他们看家护院的那里可是有不少长枪铁刀,虽不是军中制式武器,但也比眼前这些木棍竹片要强多了。

    听完我这一番言论,目瞪口呆的葛伦朝着我竖起大拇指将我夸赞了一番。我们三人坐在地上盘算了一晚,最后将目标放在了离山村不远的钱员外庄园。

    他庄园里光看家护院的武师就有十来个,所使用的兵器都是花重金打造的利器,钱员外这些年可是积攒了不少的金银,他还为他的大儿子花钱从县衙里买了一个官职,好像是书记一类的文职。最重要的是这个钱员外周边百姓就没有不憎恨他的,这也算是为百姓除害吧。

    至于山寨吗最后选在了翠云山的一处山坡,那里有一片地势平整的山头,唯一一条进入的山道也是乱石林立,也算是易守难攻。最关键的是那片山坡有一处泉眼,一年四季都是泉水潺潺流水,只要把粮食存够了就不怕被官军围山断水断粮。

    第二天葛伦就和我们分别,今天就开始向着翠云山迁徙,最晚明天就得全部将庄子的人在山上安置好。这边税吏迟迟不返回县衙,估计明后天县衙就得派人来寻找,到时候如果被堵在村子里就得是一场恶战,关键是现在我们还不具备正面硬杠官府的实力,为了保存好自己的有生力量,还是先暂时规避锋芒,先开始游击战才是良策。

    翠山村这边人口少,大都是猎户,所以好聚集。差不多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就将要带走的东西收拾妥当,这年头家中的财物都被官府搜刮的差不多了,除了随身的衣物和一点粮食外就没有什么了。临走的时候孙镇北将空置的草房都给点了,众人也有样学样的纷纷将自己的房屋点燃了。

    秀云嫂子看着居住好几年的草屋就这样燃烧着,眼角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泪下来。

    秀云安慰着嫂子说:“嫂子别哭了,到时候我们再建造个好的。”

    孙镇北背着弓箭,手持长枪朝着众人大手一挥喊道:“大家朝着翠云山出发!”

    就这样三十多人排着长队,搀老扶幼慢慢朝着翠云山移动着,我看到队伍里的大部分老人和妇人都满含泪水,知道这是大家舍不得居住多年的故土,但这个吃人的时代逼迫着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想到这里我不禁赞叹后世的繁华太平,话又说回来了,没有先人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什么太平人间,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