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晚唐诗人那些事 » 宪宗迷恋长生道,韩愈上《谏迎佛骨表》被贬

宪宗迷恋长生道,韩愈上《谏迎佛骨表》被贬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儿子吴元济秘不发丧,公然与朝廷叫板。

    \t主战派代表宰相武元衡和裴度坚决要求出征淮西,平定藩镇之乱,而朝廷中主和派的势力也不小,唐宪宗难以抉择。

    \t当时的韩愈担任中书舍人,他果断上了一封《论淮西事宣状》,建议皇帝出战,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作战策略。

    \t就在韩愈上书不久,武元衡和裴度就在上班路上遇刺,武元衡还被刺客砍了。

    \t天子脚下,宫城门口竟然发生这种事,朝野震惊。

    \t这件事大大刺激了唐宪宗,他很快坚定了平定淮西的决心,任命裴度为宰相。

    \t裴度提拔韩愈为行军司马,担任军中参谋,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仅次节度使和副使。

    \t此战对大唐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裴度和韩愈,也是赌上了全部身价性命的一战,能不能扭转乾坤,挽救大唐国势,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中,也就在此行了。

    \t韩愈最终不辱使命,完美完成了他的职责。

    \t他先是出征前凭借外交官级别的口才说服了不安分的节度使韩弘,让他乖乖配合裴度,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

    随后给裴度献计,自请带一支千人的军队突袭蔡州,拿下吴元济。他信誓旦旦说敌人的主力都在别的地方 ,蔡州都是老弱残兵,他一定可以活捉吴元济。

    \t裴度对他的勇气表示肯定,但是拒绝了他的提议。

    \t不久,大将李愬居然也来裴度面前,提出和韩愈一样的建议。

    \t裴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当即准许。

    \t结果正如史书中所说,李愬在蔡州大战中一战成名,活捉吴元济,平定淮西,名留青史。

    \t韩愈这位事前诸葛亮,虽然遗憾错失了立下千载神功的机会,但也协助裴度完美完成了后续的各种收尾工作。

    \t回程的路上,韩愈心情大好写下一首《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来表达大战胜利的喜悦之情。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t平定淮西,让唐朝士气大振,人心凝聚,也将唐宪宗的中兴事业推向了顶峰。

    \t宪宗将裴度、李愬、韩愈等人通通升职加薪,韩愈升为刑部侍郎,官至四品大员。

    \t更为荣耀的是,为了铭记这个辉煌的时刻,朝廷一致推举韩愈执笔写《平淮西碑》。

    \t论能力,论经验,论文笔,韩愈确实都是写这篇文章的不二人选。

    \t《平淮西碑》写成后,唐宪宗命人刻石立碑,还将抄本群发到全国官员手中。

    \t不料李愬妻子看到文章大书特书裴度的功绩,对自己老公立下的盖世神功一笔带过,不由得大为震怒,立刻进宫跟唐宪宗告状。

    \t要是一般的泼妇也就算了,偏偏这个女人还是皇亲国戚,是唐宪宗的堂姐唐安公主的女儿。

    唐安公主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后来成为唐顺宗,自己虽然只活了23岁,却破天荒地成为中国历史首位享受追谥、立庙待遇的公主。后世公主能够获得追封就是沾了这位唐安公主的光。

    \t李愬的老婆告状碑文不实,说韩愈在拍总指挥裴度的马屁,却完全忽略了将领的功劳。

    而李愬的部将石孝忠更加直接,他派兵将韩愈的原版真迹当众用长绳拉倒,并用工具磨去了内容。

    \t早已经准备躺平的宪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平淮西碑》,行文结构还是一样,只不过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主要功绩是奇袭得手的李愬,而不是总指挥裴度了。

    \t淮西被平定以后,下一个倒霉的就是曾经刺杀武元衡的李师道了。

    李师道本以为把主战派宰相武元衡除掉,朝廷就会偃旗息鼓、鸣金收兵,没想到宪宗却力排众议,决意死战,还起用了同样强硬的裴度为相。

    而裴度去淮西走了一趟,就轻而易举地摆平了顽抗多年的吴元济。而李师道也知道朝廷的下一个打击目标肯定就是他和王承宗。

    \t这时他手下一个叫李公度的官员趁机劝他送上人质和土地,向朝廷谢罪,以免步吴元济之后尘。而无可奈何的李师道也是听从了。

    \t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正月,李师道遣使奉表,主动请求派长子入朝为质子,同时献出了沂、密、海三州之地,以表自己归顺朝廷的诚意。

    \t宪宗接受了李师道的投诚,随即派遣左散骑常侍李逊前往郓州(淄青治所,今山东东平县),名为“宣慰”,实则是敦促李师道履行他的承诺。

    \t李师道一服软,河北那几个尚在观望的藩镇更是慌了手脚,赶紧纷纷表态。

    \t二月,横海(治所沧州)节度使程权遣使上表,愿带着全族人一起入朝,把横海镇拱手还给中央。

    \t四月,成德的王承宗也把两个儿子送往朝廷为质,同时献出德、棣两州,并自愿将征税和官吏任免权归还朝廷。

    \t同月,卢龙的刘总也在大将谭忠的劝说下向朝廷上表,宣誓效忠。

    \t短短几个月内,跋扈多年的两河藩镇全都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李唐中央的权威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敬畏和服从。

    然而很快李师道就反悔了,这还归功于李师道的老婆魏氏吹的枕边风。

    魏氏一听说李师道要把宝贝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魏氏肺都气炸了。在她看来,淮西的吴元济打不过朝廷,那是他自己无能,凭什么我们就要不战而降?

    魏氏咽又说:“自从先司徒(李纳)据有淄青以来,我们就拥有十二个州的土地,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割让给朝廷?更何况,我们现在的兵力不下数十万,不献三州,顶多跟朝廷打一仗,就算打不过,到时候再献也不晚啊。”

    \t李师道原本就不太情愿投降,被这么一劝果然立马改变了主意。

    \t朝廷的宣慰使李逊来到淄青后,看出李师道心里有鬼,就问他打算什么时候让儿子入朝。

    李师道却打圆场说:“前些时候因为父子之情,舍不得让他走,而且将士们一再挽留,所以耽搁了一下,未及动身。现在有劳钦差亲自前来,我怎敢再三心二意?只不过,到长安路途遥远,还得让犬子再准备准备。”

    李逊没再说什么,火速回朝后立刻向天子奏报:“李师道冥顽不灵,反复无常,恐怕不对他用兵是不行了。”

    \t宪宗勃然大怒,那就打呗。

    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初,宪宗下诏历数李师道的罪行,命宣武、魏博、义武、武宁、横海五道兵马共同讨伐李师道。

    结果半年下来李师道便败的体无完肤,连首级也被刘悟给砍了,淄青就此宣告平定。

    此战以后,登基13年的宪宗常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完成了那个伟大的使命,使大唐中兴。

    可惜的是从此宪宗便无心再建功立业,而是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宪宗一改从前克勤克俭的作风,开始大兴土木,专注于个人享受。很快大明宫工程浩浩荡荡的开动了,更要命的是开始琢磨长生之道了。

    早在元和十三年十月,宪宗就喜欢上了道教的长生术,开始频频征召天下方士。宰相皇甫镈赶紧投其所好,向天子举荐了一个叫柳泌的方士。

    此人自称能炼出长生不死的丹药。宪宗大喜,立刻召柳泌入京,让他住进兴唐观,专门为自己炼药。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其实唐代皇帝大多都是佛教徒或者道教徒,并且当时一直有“舍利现世、岁丰人和”的说法。

    唐高宗、武则天曾将舍利恭请到洛阳供养,佛祖舍利更是在外供奉了3年之久才被人不甘心地送回了法门寺地宫。

    这时候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谏迎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宪宗看完这篇《谏迎佛骨表》后大怒,扬言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

    宪宗气呼呼地问:“韩愈说我信佛过头,我承认。可他说信佛的皇帝都短命,这不是往死里咒我吗?我弄死他过分吗?”

    好在裴度又拉拢一大帮人求情,才勉强保住韩愈的性命。最终宪宗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州后,上奏为自己辩白。

    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t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t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t适逢大赦,留有旧情的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