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农夫的娘子 » 接风宴

接风宴

    “你这大清早的拿着钓鱼竿干啥?”红梅端菜出来看见二儿子精神百倍的要出去。

    “去双塘钓鱼去,”多吉带着斗笠说到。

    “塘里的雪都还没化你去钓鱼?不冷的慌吗?”

    “哥是昨天听姑吟的诗他心痒了,要不是雪没停昨天就去双塘钓鱼了。”

    “又是啥诗急成这样?”红梅真不理解这些念书的孩子,想到什么马上就要做一刻都等不及的。

    “娘你这说的就不对了!”

    我姑都说了:“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知道是什么意思不?”

    “姑姑啥时候说的?这句诗词真是好!听的人热血澎湃的,”多地走过来刚好听到。

    “就是昨天看我们文章时说的,还吟了一首诗呢!”

    “什么诗?快说出来我听听,”多地激动的走过来。

    “昨天雪大姑姑看到窗外桃树发芽,就说可惜没有梅花娇艳,雪梅最相配了。”

    说完就吟了一句“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还有吗?还有吗?”

    “还有就说银装素裹的要去荷塘看雪景,然后我们到了双塘,塘面飘的乌篷船上都是雪,塘里的雪都来不及消融,天空还洋洋洒洒的下不歇。”

    姑就说,“早知道就应该穿簑衣带斗笠钓鱼的,也当一回钓鱼翁。”

    “姑有感而发还对着塘面还说了诗呢!”

    “什么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多吉多庆异口同声的摇头晃脑念出来。

    “好诗!真真是应景的好诗,姑昨天带你们去看雪景怎么不叫我?害我错过了雪景,”多地后悔不迭了起来。

    红梅被彻底的遗忘了,她就这样端着一盆稀饭站也不是走也不是。

    “准备好了吗四哥五哥?”思修带着斗笠穿着木屐走过来高声询问。。

    “好了好了,”多庆赶忙回到。

    “我也跟你们一起去钓鱼,我现在就回去拿斗笠穿木屐,”多地说完急冲冲的跑走了。

    “烧炭翁,塘边恭候看塘居士了,”思修假模假式的对多地背影做了一个作揖。

    “追秋客(卖瓜人),塘边恭候看塘居士了,”多吉多庆也恭身作揖到。

    多地都跑远了又跑回来,也作了个揖,“回见。”

    红梅目瞪口呆的看着几个孩子,指着儿子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咱们走,今天雪天钓鱼少了山野道人委实少了很多乐趣,”多吉口吻遗憾不已的说完带头走了。

    “不吃早饭了什么追秋客?”

    “娘不吃了,”多庆跟在后面回了一句很快不见了人影。

    “他们……登丰你看到没?你看到没?名字都不用了!那什么卖瓜人?俺们什么时候让他们兄弟卖过瓜了?”

    “他们不吃我吃,”登丰接过妻子手里的饭盆。

    “都是念书的人嘴里怪话多,你要是听不过耳就当耳旁风了。”

    韩大年走出来笑呵呵的,“年轻人什么怪话都有,多发和思迁今天回来你多准备些吃的。”

    “妹妹昨天就通知让我别准备了,今天就让我们过去吃现成的,说什么那两个回来了她要会会他们的。”

    “别又让你去烤菜吧?”登丰回头问到。

    “那不会的,我早上那会都看见妹婿准备菜了,晚上我们就等着吃做好的,”红梅喜滋滋的回去锅屋拿碗。

    中午多发跟思迁回来看完韩大年老两口,话都没说两句,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双塘钓鱼了。

    “娘,你说他大伯那鱼塘真有这么好?”红梅有些怀疑的看着婆婆。

    “孩子们闹腾就算了,她姑咋也喜欢跑去双塘闹腾?”

    “要不几个孩子能喜欢她?她就是会玩喜欢玩才讨孩子们喜欢,”登福娘脸上的笑都没消失过。

    “等小八小九回来,他们就不会这么玩了。”

    傍晚几个孩子纷纷拎着鱼回来,个个都是意气风发的模样。

    多发多地留在家里处理鱼,思迁带着思修多吉多庆去菜地摘菜带帮忙。

    天黑回到家里,小屋里都亮起了大灯笼,五六个炉架一字排开,大小肉串、鱼、烤的都滋滋作响。

    红梅扶着公婆兴冲冲的被请来了。

    大儿子又是给盛汤,又是给拿菜倒酒的,给她伺候的跟老佛爷一样,等她打了一个饱嗝放下碗。

    二儿子马上就把夹子烤菜调料放到她跟前。

    还没等她反应过,几个孩子一人一句的恭维话出来了,“说什么二婶烤菜就是好吃!二舅妈真贤惠等等……!”

    就这样她又努力缩小了自己的存在,在角落里烤了一晚上的菜。

    有酒有肉有学子,自然不能少了诗。

    菊香从腰间解下一个光溜溜的葫芦,揭开盖子喝了一大口热米酒,“我先来开个头,”豪迈的气概一点不像几十岁的妇人。

    “山野道人好气韵!当真是潇洒自如,结伴僧望其项背也,”多发也端了一碗酒举了一下。

    “娘,你这个酒葫芦什么时候有的?我怎么不知道?”思修拿过葫芦看了半天。

    “我给你娘做的,你们要是喜欢回头我给你们一人做一个,”孙俊山小声的回答儿子。

    “谢谢爹,”思修赶忙开口道谢。

    “谢谢姑父,”几个孩子都认真严肃的道谢起来。

    唬的孙俊山恨不得钻进地洞里,懦懦的挥手说到没什么没什么。

    “山野道人请说,重逢客洗耳恭听,”思迁对他娘做了一个揖。

    菊香略微思索了一下,无意间看到孙俊山念叨有了!“就借用稼轩居士的词送给爹娘。”

    也送给“重逢客,烧炭翁”。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好词!好佳句!”思迁起身大声叫好,“我也有词送给诸位。”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思迁说完低头作了一个揖,“请结伴僧赐教。”

    多发一时难住还真说不出来,“请山野道人赐教,”他谦虚的恭了一下身。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多发两眼发光的看着他姑,这诗当真是好风光……!故而看着他母亲烤菜吟道。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

    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东邻已藤蔓,西邻但桑麻。

    侧闻义士招,我辈□已华。

    世事既如此,不乐将奈何?

    “真真是没趣,我喜欢山野道人的,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思修哇哇叫了出来。

    “就知你学识过浅,没什么应对的诗词,”菊香看着小儿子笑骂了起来,

    “娘在送你一首稼轩居士的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姑姑还有吗?”多地突然起身眼里闪过共情的神色。

    菊香看他压抑的眼神,晓得他今天想起了过去,“看塘居士本道人送你一首稼轩居士的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也送你们兄弟二人一首,”菊香温柔的看着多吉多庆兄弟,“望你们以后常常忆起儿昔趣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思迁起身看向他母亲目光闪了一下,想说什么又说不出什么来。

    菊香伸手拍了儿子的肩膀,“娘也给你一首,算你两个姐姐的在内,你代她们记着便好,也是娘最喜欢的一首稼轩居士的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娘,”思迁开口喊了一声。

    “别光顾着说诗词了,咱们也吃点菜喝点酒,不然你二舅妈就白辛苦了。”

    多发赶紧起身拿烤好的菜过来分,思修很有眼力劲的拿起他娘的酒葫芦装热米酒。

    红梅忙活了半天眨眼的功夫菜还供应不上,得亏几个孩子边吃边说话,别说六个炉子了,就是十六个炉子都不够。

    姑侄几个说到尽兴处,菊香又拿出她的埙吹起来。

    “娘你看见没?她姑能说会讲的,就这什么葫芦都能吹出好听的曲来,我被一顿好吃的塞饱,还使唤我上瘾了!又给我安排烤菜烫酒的,合着我就只配给他们姑侄烫酒?”

    “你爹他们不也在堂屋烤菜!好在不要你来回跑了,”登福娘朗声笑着安慰二儿媳妇。

    “下一次我说什么都不来了,就是打轿子抬我都不来了。”

    登福娘闻言笑的合不拢嘴,话说的硬,下趟跑的比谁都勤。

    多发思迁回来的第一个晚上,几个小兄弟就给了这么个别开生面的接风宴,家里学习温书的氛围比他们在府城书院的都浓郁。

    深夜散席后,方才觉得期待而来,尽兴而归。

    思修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娘说的每一篇词都抄录下,准备送去镇上书店裱起来。

    孙俊山也忙碌个不停,把家里拴着的葫芦都扒了出来,八九个孩子一人一个的雕刻,得他十好几天才能完成。

    好在思修好动,每天跟在他爹屁股后面学,父子俩平均一天做一个出来。

    然后登丰又在每个孩子的要求下,还雕刻了符合他们别名的图样,人物或躺或卧或斜坐。

    菊香的葫芦更是刻了那晚的全景,特别刻了“清平乐•茅檐低小”。

    多发的刻了卧坐的僧人和“登科”诗。

    思迁的是半卧看不清样貌的斗笠人,正看向远方隐约的人影,他刻了“破阵子”。

    思修的则是烧木炭的年轻人还有两句诗。

    多地的是斜坐的年轻人慵懒的撑着头,他的刻了“青玉案”。

    多吉的是走路姿势,背景是金秋景象,他则刻了“少年不识滋味”。

    多庆的则是躺在瓜地上的年轻人,刻了“明月别枝惊鹊”。

    登丰看完自己刻的东西都惊叹连连,他这手艺出去给人做工,妥妥的就是大师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