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天心茶楼 » 第20章 惯性

第20章 惯性

    陆荣华在皈依之后,更是把茶楼当做家,周末都会来这里做义工,参加茶楼举办的各种讲座,一天课程结束后,她叫住李方明,问道:“师兄,最近学习中,我感觉有些迷茫,天书所讲内容面太广了,现在有点迷糊,更不知道如何才能用于日常生活中。”李方明也曾经历过此种困境,明白问题症结点所在,便邀请她到会客室细聊。

    李方明说:“师姐是学天体物理学的,知道惯性吧?”陆荣华说:“知道,这和道学有关系吗?”李方明说:“有一个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保持匀速运动,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变当前状态。”陆荣华有些疑惑,这只是个简单的常识,和自己有关吗?但听李方明继续说:“在虚空中没有阻力,物体会保持现有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才会变化状态,在地冥星上,因为有重力、阻力等作用,会影响物体状态归于向下和停止;而对人来说,思想过程可以看做一种处于虚空中的运动,思维一般会保持在停止、或朝一个方向发散,直到遇到阻力,才会产生转变契机,但是一般人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也不知道阻力从哪里来,只是不断延续同样的状态,不断前行,直到人生终了。”李方明看到陆荣华精神越发集中了,好像明白了一些,于是喝了一口茶,给陆荣华一些时间思考,才接着说:“这是我自己在修行过程中的一些感悟,首先要觉察自己思想的运行状态,能看到其中种种惯性所存在,才能对于好的保持,对于坏的修正,如此才能让自己沿着回归大道的方向前行。”陆荣华此时恍然,说道:“师兄说的是,首先是要明白自身定位和运行状态,如此才能适时调整、保持正确的方向,就像星球虽然也是一种惯性运动,但是彼此之间又因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同的运行轨道,所谓‘道’,可能就是人生运行的轨道,必要符合世界运行的规律,是这个意思吧?”李方明点点头,陆荣华接着说:“我有些明白了,如何将天书所学用于日常,关键还在自己,从觉察自己心态开始,书中讲述的知识,好比一条条星球运转的轨道,将世间万物都串联起来,自己即是其中一个星球,即可以随顺命运轨道运行,也可以化作一刻流星,冲破当前宇宙的束缚,到达更高层级,更可以回归到本来降生处的无极世界。”

    李方明说:“师姐比喻真是精妙,令人耳目一新啊!所谓修行,即是用仙佛所传真谛,对照自己思想,觉察其中种种惯性思维,将其中不良部分进行修正,让其进入正轨而行,不必非要经历人生坎坷、生离死别,才能看到思维中的不足欠缺所在,试看周遭人们的种种过程,每日一循环、每周一循环,至每年一循环、一生一循环,其实都可以看做一种惯性运动,若无外力作用,总会保持着原有的状态,很难向好的方向进行转变,唯有遇到矛盾、障碍或是重大事件时,遭逢重大意外,人们才有反思自我行为的动力,但是此时,一般人也是大多找外境、他人的过错,很少内观自省自身的问题所在,故而对此种思维惯性,即是人之常态,是每个人自然以为的‘正确’,所以也就少有改变于此的念头了。”陆荣华说:“师兄,若是有分歧之时,难道他人就没有错了吗?”李方明说:“不是说他人有没有错,而是在双方有分歧的时候,必要先反观自身,若是双方都认为自己没有错,是他人的过失,那么争执必然不可避免,此时唯有以力服人,难有圆满双方的解决方案,世间诸多事往往也是如此解决的,但是站在修行者角度,必然要明白更深层次原理,学会转换角度,明白对方所思所想,掌握全面,如此才能发现更佳的解决方案,在问题激化的当下,若想缓和矛盾、如顺解决,只能由境界高者包涵境界低者,才能圆满处理事物,若是双方都已达到圆融境界,此时必然相互理解,能配合实施,也就没有问题了。”陆荣华说:“明白了,并不是有没有问题的问题,而是在解决问题时,彼此都要转换角度、理解对方看法,才能更好的解决方案,就算无法合作时,也不会造成不良纠纷。”李方明说:“就是这样,人世间各种问题很多,矛盾时时爆发,不仅人与人之间,其实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若是仅执于自身利益,不顾对方想法,自然无法妥善解决问题咯,其实只需多想一下对方,一般都会有比较圆满、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法。”

    陆荣华说:“师兄,我大致听明白了,学习天书不仅是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是要能用于解决日常问题,入手点就是自己的习性秉性,自己思想中有很多固化的观念,其中有好有坏,首先就是要先觉察自己起心动念的过程,发觉其中是否有所不足欠缺,只有发觉之后,才有办法进行修正,也只有具备了此种改变思想的能力,才能在遇到矛盾时,可以转变到对方角度,也会防患于未然,让自己少遇各种困境麻烦,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李方明说:“师姐,就是如此,只要能够不断改进,未来人生的轨迹必然朝向光明,学习天书任何一章节,其实理论和实践都是一体的,只有学以致用,才有实效,既然师姐已经看过很多册了,那么敢问师姐是否有所实用呢?若是没有的话,那么可以从所遇问题入手,进入深入分析,由此看到自身欠缺不足,进行改正,是为修行第一步啊!”陆荣华说:“真是感谢师兄,我终于明白自己的问题了,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是延续以前的处事方法,并没有用到天书所学,更没有反观自己究竟有没有问题,一直在看对方的问题,一直在找环境的局限,还以为自己宽宏大量呢,这就是自己问题的结点,今日所获匪浅,再次感谢师兄了。”李方明由衷感叹,能看到陆荣华的根性光明,问题一点就透,下面就看能否真正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