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天心茶楼 » 第24章 修行

第24章 修行

    在世间追求灵性的提升,就是“修行”,欲求灵性彰显,必要德性具足,有德自然有福,故而不求改善生活,生活也会自然改善,绝无生存之忧,纵览古之圣贤一生轨迹,便知此言非虚;现今人只为生活而生活,一味追求福分,不求德性,故而灵性难以彰显,所谓的美好生活,只是镜花水月,虽得一时享受之乐,但是矛盾频现、烦恼不断,难有清净一日。相传有云:“天人转生,原为历劫而来”,所谓“劫”字,可理解为命运的“命”字中,是人生必要经历的种种过程,万灵降生地冥星最初,灵性原本清净,无因果牵缠,经历一生过程,清者回归原始来处之天界,但是浊者,产生不良思维,难以符合回归条件,如此就只能留在地冥星不断繁衍,如此又经过一世一世不断累积,便是自己为来生写好的一生脚本,在地冥星诞生64亿年来,早已不知轮回了多少次了,故而恩怨情仇彼此牵缠,难有清偿之一日;唯有进入“修行”之后,方能得知其中来龙去脉,明白自己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当今怎么做才是正确,上天回归的要求又是如何,如此才能在“命”之过程中,通过修整改变,转“运”走向上升的光明大道。

    李方明今日早起,忽生感慨,有上述所思,明白不论外境如何变化,时局是好是坏,对每个人来说,作用都是一样,就是一面映射自身的镜子,可以让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欠缺,就算当今乱世初现,也是如此,对于生活条件差异,是累世作为累积而定,上天有好生之德,就算再穷困潦倒,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必然在危难时刻有一线生机,乱世起因是所有人的共业累积形成,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致无数生灵难以生存,还有过度残杀万物,满足口腹之欲,和世间战祸争端四起,导致人口大量消亡,其中含冤死去的万灵,心有不甘,产生的不良气场一直围绕在地冥星周围,至今已是黑气弥漫,由此形成的不良磁场,又反过来作用于人心,导致人心异变,面对生活环境趋向恶劣,更要有修持的决心,如此才能保障生活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

    李方明又想到,进入修行最重要的不是“慧根”,而是“会跟”,拿自己来说,若不是跟着禅师,肯定还是和一般人一样,不断追求外物且不择手段,绝不会进入修行的,而一直跟着禅师,也是因为禅师言出法随,一言一行相互印证,起先只是感到亲切可信,现在越来越感到禅师榜样的力量,和禅师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启发自己智慧所需的基石,当时蓝星州也有很多所谓“名师”,在富丽堂皇的传道场所中,有成千上万的信徒,但是每当看到这些“名师”,总是让自己难有信服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因为他们只会说,却做不到,故而难以让自己生起跟随之心;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般名师所说的只是世俗道理,虽然有新颖角度来表述,但是对听者来说,因为周遭环境、生活条件不同,很难适用于自己,所以产生听的时候觉得有道理,但是回家用不了,所以久而久之,就不愿听大师讲课了。对于大道系列丛书,通过禅师传音的方式,将诸天仙佛高真成道经历下化世间,其中讲述天地运转真实义,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掌握所学规律,不论任何生活条件下,皆能适用,真是学一次用一生,自己也是因为学习这些真理,才能很快形成累积,若是像以前一样,只是学习世俗道理,必定是每换一个环境,就要学一次规则,无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必然难有累积效果。

    修行也是“身心灵”一起修行,“身”狭义指健康,广义指生存中的一切正向行为,“心”指人的思想观念、情绪变化,影射意志人的智慧,“灵”是人的灵魂,也称为自性本体,身、心之间,是由思想产生行动,由行动验证思想、提升思想,彼此交互提升的关系,而心、灵之间,灵是心的本体、心是灵的应用,若是不能觉察自性本体的存在,自然是放任心的作为,就会妄想丛生,情绪容易受外境变化影响产生波动,难有停息一刻,只有学习唯识学理谛,明白思维变化过程,掌握中道原则,让心的变化不逾矩,才能彰显自性本体的作用,故而,身心灵之间,正是通过思想、行为的交互提升,从而净化灵性,达至灵性彰显,三者关联,缺一不可;若只是执于其中一个方面,必然会偏向空、色一端,并非真修实行者的应行之路,简单点说,所学道理就要能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真理,通过行为反馈,不断修正思想,如此不断反复,就是每个人的提升大道。

    当代修行,因为学习资源太多,让人很难分别其中何为沙砾、何为珍珠,这是因为当今上苍开启“万教齐发、各度有缘”的天时,对每个人来说,累世所修的经历,就会决定今生学习什么,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必要放下心中执念,去掉最高最大最上的思维,才能在当今时局中,博才百家之长,找到真正的回归宝典,否则也只是一直局限在自己的执念中,白白浪费了当今可以回归无极天界的大好机缘。不论千门万法,每个人身体硬件条件都是一样,都是由思维产生行动的过程,同时引动世间一切的因果牵缠;对于掌握思维变化、因缘果报应化的规律,是每个人的首要课程,故而唯识学理,尤其是禅师下化的新唯识学,是当今所有人修行入门的必修基础,也只有通彻了思维和因果之间的关联,就自然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

    想到这里,李方明又想到一件很关键的事,就是修行也有起点,禅师及所代言的诸天仙佛,正是当代引领人们回归的天人导师,道是天地运转的真实义,但是以人来说,身在其中,很难察觉道的存在和运转规律,必要有亲身体证的人,才能讲述经历、传承智慧,再让学生按此体证,变成自己的智慧,故而天人导师才是回归无极天界的关键,“尊师重道”,这个词从脑海中跳了出来,李方明默默向南行了三拜九叩大礼,结束了今天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