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杯咖啡刚刚好 »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海沙区&霖海区,市S局多部门联合演练,十八支队三个行动大队从驻地机动到演练区域。邮轮码头,一轮训练下来,各位队员感觉作训服已经透了,此时已经是秋天,不过在船舱内演练,闷热可想而知。近年来邮轮游也是越来越收到欢迎,几年之后邮轮业务全面恢复,海沙国际邮轮码头的业务量也很有可能会翻几倍,而对于S部门来说,邮轮CT训练,也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比起SWAT-1大队可以直接从H225上索降邮轮甲板亦或是全套水肺VBSS训练,十八支队与十六支队机动(一&二)大队的训练则相对容易一些,港口登船或是小艇登船,然后每个舱室搜索。不仅仅二三十公斤的装备,护目镜口罩,然后还是能清晰地闻到消毒水的味道。

    训练结束,行动大队与机动大队的各位也是做些交流,当然,彼此也会开玩笑,最好别在行动现场遇到。转岗之后,各种场合,也是与两个机动大队的多位同事交流,林晓茵和何昕,总是感觉很亲切,当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BorderPolice。机动单位,公认的苦,基本上都是一身伤。相识久了,几位机动大队的同事也是知道,她喜欢勤务结束后,喝瓶可乐。

    邻近区域是海沙港(隶属于屿霖港务集团),海面上来来往往的集装箱轮,也是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发达的海运,海沙港其实是一个年轻港口,一九九七年,屿澳跨海大桥通车,极大的方便了岭江出海口两岸的陆路交通,不过千禧年之后,大桥的高度也是限制了越来越大的集装箱船的同行,对于一座有着千年海洋贸易历史的城市,总要有个港口,于是便有了海沙港的发展。十几年的发展,吞吐量已经进入了全球前十,能有这个成就,实属不易。

    机动大队,原先是岭海省BP局驻凌澳相关部门,转至屿霖其实也只有八年多。听二大队的许多老队员说,许多老市民都默认这里是郊区,不过这些年,变化真的很大,有了地铁,有了商务区。和海沙港一样,海沙区也是一个年轻的市辖区,十几年年前从霖海区划出,有了现在的海沙区。

    何昕总是开玩笑地对林晓茵说,我离开屿霖去荷城医学院读书时,海沙区还不知道在哪儿,市中心还有一个东山区,转岗回屿霖第一件事儿恢复户口,结果发现自己都已经成了越新区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