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杯咖啡刚刚好 » 第七十二章 番外 那年的我们

第七十二章 番外 那年的我们

    高考那年,父母在何昕填志愿的问题上看法出奇一致,一定要让她学医,父亲是玉华医院的医生,母亲是岭海医科大学屿霖一附院的医生,母亲的态度尤其坚决,父亲似乎还有些回旋余地,不过最后,母亲抛出了最后的王牌——如果你不志愿全填医学院,以后,你什么事儿都不用再问我。何昕怂了,传说中的胳膊拗不过大腿,从此与师范梦想拜拜。那年高考有些难,本来就成绩一般的她勉勉强强一本线差了五分,七月份查到了的录取结果,荷城医学院,实话实话,志愿都不是自己填的,就最后签了一个字确认,在买飞机票之前都不知道荷城在哪儿,看了看家里的地图,发现一九九九年的地图上,荷城还叫地区。坐着飞机到了省会泉城,也是一座大城市,和屿霖同级,虽然感觉繁华不及屿霖,不过感觉还能接受,转转悠悠到了汽车站,买了汽车票,那时还没有知道快车,走走停停,到了荷城,下车的那一刻,她的第一反应,想复读。气候干燥,不久嘴角就有些干裂,到了秋天冬天,一阵大风,基本头发上都是黄土。开学第一天辅导员的口音让她十几年后都能有模有样模仿出来,听说位于港城额新校区在建,似乎又像打了鸡血一样,毕竟,那也是一座海滨城市,新校区靠海。不过直到她离开荷城医学院去了云岭省BP局,她都没见过港城的海。

    第一次系解课,就是各种骨头,学医之前听说人有二百零六块骨头,似乎也不觉得多,不过真的开始背了,就傻眼了,后来开始学各个器官,神经血管加肌肉,嗯哼,她和许多初学者一样,不知道自己是文科生考上来的还是理科生考上来的。大一也要学高等数学,那年好像各套高考卷的数学都挺难,期中考试考医用高等数学,其实也是靠着平时的作业积攒平时分加考前突击。

    那时候还没有无线网,本来就是被逼着学医的她在人文历史社科图书馆看书,纪实文学作品与小说,讲secondworldwar的书她甚至能背出那页讲了那些事儿,周末的时候一看就是一整天,错过了饭点就偷偷溜出去买一个鸡蛋灌饼。第一次吃灌饼真的感觉好神奇,感觉就是一个面团,然后在锅上摊开,面饼慢慢受热膨起后,小锅铲轻轻在面饼中央划个口子,然后把鸡蛋“灌”进去,然后加上生菜、土豆丝各种酱料,再加一根火腿肠。后来吃出经验了,每次都是要加根大烤肠,然后加包辣条,一定还要多放点辣椒,屿霖来的姑娘,感觉像被辣椒打开了味蕾一样。

    上学期的结束,感觉才是真正的难熬,到了十二月末,感觉系解学跟没学似乎区别不大,尽管周末没有复习过,不过好像大家周末都不复习,自己周一到周五也是老老实实上了自习书上也笔记密密麻麻。考前给父母打电话,那是她用的还是小灵通,父亲就说——女儿,这只是第一关,这只是最基础的。而母亲,则是直接说——你平时在干嘛啊?最后一晚,第一次体会为了考试而通宵复习,考前一杯雀巢,支撑着自己上了考场。考完之后,没有吃饭,直接回宿舍,睡了八小时。

    一周后回家,听说成绩单直接寄回家,出租换大巴,大巴换飞机,到了屿霖云华国际机场(老机场),临近过年,机场很挤,听说新机场已经完工百分之八十,真的挺期待。到了家,母亲却拿着她的成绩单,一句话——系解才七十啊,我要是你,就申请重修了。这件事儿过了好多年,每次想起,何昕总觉得,内心有些,凉。除夕之前,每次母亲回家,都在跟她聊考研——你一定要考研考回来;你们学校考屿霖大学难度挺大,所以你最好考岭海医科大学或者说南岭大学,生理生化一定好好学,内科外科很关键,诊断学对你以后做医生有很大的帮助,女孩子,以后不要选外科,儿科不赚钱……往后的许多年,母亲也会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当年,太逼她了。

    九十年代开始,荷城医学院在医学界闯出了一片天地,是因为,考研,临床专业(那时叫医学一系与二系),无论本科亦或是专升本,近乎人人都在考,而且考得学校都很顶尖,原BK医科大学(现BK大学医学部),原玉兰医科大学(现FD大学玉兰医学院),原仁华医科大学(现滨江科技大学仁华医学院/仁华医学中心),临床系每年至少百分之三十五的录取率,部分班级达到了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六七十,即使放在现在,这也是一个,令同类学校惊羡的数据。

    当然,对于许多考研学生来说,如果不考研,可能一辈子,就在县城医院或者是镇卫生所,总想着,搏一搏,出去闯一闯。当然,这也有另一个问题,对于贝市、玉兰、屿霖这些大城市来的学生来说,那时候似乎考研欲望也没多么强烈,回去了哪怕是在社区医院,不说薪水丰厚也是挺体面,工作几年想考研考研,想下海下海,想报考公务部门就考公务部门,似乎也没必要在这个一刮风就一脸土的地方拼了半条老命就为再读三年书……

    而何昕,还挺耿直,第一学期,就对老师说,自己没有考研的打算,然后……

    回到屿霖以后,见到了几位老同学,然后才发现,当年一个班的,也是有六七位如今在屿霖工作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做医生,钟一杰算是平台最好,博士毕业留在了济慈医院,隔壁宿舍的高晓蕾毕业那年就考取了BK大学的研究生,博士毕业之后选择了岭海省人民医院,现在也是岭海理工大学与屿霖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其他几位,也是挺出色,不过和她的关系挺一般。

    当年赶到学校,多少还是会有些优越感,这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她和同学们的关心,后来经历了大一大二的磨炼,心态平和不少,不过自从坦诚地说自己不想考研又被章老师一顿臭骂之后,她也是感觉,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似乎更深了。当然后来,她也是告诉自己,这就是当初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所付出的代价。而高晓蕾对何昕,虽然也有不少看法,不过还是愿意与她聊天,何昕平时学得云里雾里,也是没少抄小高的上课笔记。

    后来各种原因,何昕放弃了医科学习去了云岭,高晓蕾没有表态,不过也是送了她一套明信片,临出发前一天,高晓蕾请她吃饭,路对面的炒鸡店,两人喝了一大瓶可乐,欣欣只有一句话——小何,注意安全。

    高晓蕾对于医科,还是有着不少兴趣,不过她也不是那种眼中只有专业课的学生,她知道云岭在哪儿,她也了解过BorderPolice大概是做什么的,她很清楚,去哪儿,绝对不是去度假的,而何昕,则不知哪来的勇气,喝可乐喝出了喝酒的气势,居然背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背完又是一杯可乐,一口气下肚眼都不眨一下,直接把高晓蕾看傻了。

    再次见面,已经是二零二零年下半年,彼此都不再年轻,高晓蕾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何昕,也是在CT、NC一线坚守了十六七年,彼此自嘲都不再年轻,过去的近二十年,两人都生过重病,所幸都挺了过来。想到以前的日子,也会有些许感慨。高晓蕾和钟一杰有幸见到了新校区,全新的教学楼实验室宿舍还有图书馆,不多也是体会了海边的“妖风”,有时下雨天打把伞,风一吹,伞柄歪了……食堂跟老校区有得一拼不过听说后来挺好,只是那时,各位都毕业好几年了。高晓蕾也会半开玩笑地问何昕——“如果早两年新校区投入使用,你会不会原因留下来读医科?”而何昕,只是笑笑——谁知道呢。的确,何昕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后悔了。如果十年前,她绝对是说,不后悔,自己真的不想做医生,不过十年后,她真的没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

    有时看到高晓蕾朋友圈中发的儿子女儿的背影照片,真的感觉好暖,有一次两人聚会,晓蕾还带着自己的小女儿,蓝色连衣裙红色小皮鞋,戴着一个卡通图案的小口罩,何昕看着小丫头真的很羡慕,有时也是安慰自己,或许到了一定年纪,看到小朋友,真的感觉内心软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