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家族修仙:从学医开始 » 作品相关展示《五禽导引法(动功篇)》

作品相关展示《五禽导引法(动功篇)》

    注:仅作为科普完善世界观之用

    注:仅作为科普完善世界观之用

    注:仅作为科普完善世界观之用

    爱徒李长青亲启。

    五禽导引法,相传是由古代神医创始的,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神医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发现医学不仅是以治疗为目的,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

    尤其是在治疗当中,有些功能不足的慢性病,虽针灸药物无能为力,更非手术所能奏效。

    必须以导引吐纳之法,调动本身的潜在能力,因此创造了五禽戏。

    引伸肢体,调整呼吸,增强体质,防病治病。

    这是根据“上工治未病”的精神发明创造的。

    神医将五禽戏传给弟子,弟子以后代代相传,至今不断,后偶被为师所获。

    五禽导引法,是以模仿猿、鹿、虎、熊、鹤5种动物的形态和习性,按照姿势配合呼吸,贯通经络使内息运行旺盛,以增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

    因此,每一部都包括若干个呼吸,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与呼吸密切配合。

    呼吸的长短与动作的快慢,要自然协调一致,不可勉强憋气。

    1.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每个动作中有多少个呼吸,在数息时只数呼气。

    最应注意的是: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动作领先,呼吸随后,就是用姿势引动胸胁的张缩运动而形成自然呼吸。

    姿势有大小快慢,呼吸也就有长有短。

    但是,都很自然舒适。如果呼吸在先,姿势动作在后,必致憋气不适。

    2.五禽导引法,是根据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而制定的姿势和动作,练习哪一禽的功法,即直接对所属的脏

    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增强,从而对本经加强了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

    如猿势养心,鹿势益肾,虎势益肝,熊势健脾胃,鹤热益肺等,均见于各势功法中。

    3.凡开始动作之前,先长呼1次,然后动作。

    凡手势上升时均为吸,下降时均为呼;开展时为吸,收合时为呼。

    在姿势变换过程中,也都包含着一个呼吸。在停势,几个呼吸后,必须候呼气完,尚未吸气之前,变动下一个姿势。

    每一禽都有一定的息数,自始至终呼吸随姿势完毕,动静相育,身气合一。

    4.动作时,经常是用鼻孔自然呼吸,切勿追求这样或那样的呼吸。

    由于五禽姿势的导引,使得外呼吸和内呼吸密切结合,旺盛的循经运行,推动脏腑的生理活动,自然息息归根,丹田充实有力。

    5.姿势与精神的要求:两足并立,两肩松垂,提顶吊裆,虚心实腹,下颔略往回收,闭口扣齿,舌抵上颚、目视前方三五步处。

    内则敛神于丹田,外则凝神于太虚。运动时身体松静自然,不可勉强用力。

    姿势要准确,转动引伸,头身端正,不可偏倚,意气相随,精神贯注。

    导引吐纳之时,自觉身中内气,与大自然之气息息相依,如象太虚浩然大气随吸而入我身,顿有海阔天空包容万物之感。

    呼则气贯长空,此身无际,心情豪放。此情此景盖为全身气机畅达极度舒适的感受。这种动静结合功夫,实为内息运行的必修之课。

    6.另外,还有如技击法、底盘功、稍节功。

    但由于为师得到的乃是基础篇,并无记载上述三种功法,因此并不知晓其中细节,但若徒儿仅作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用,基础篇已是足够。

    第一部猿势

    猿属心神性灵通,肾气入脑技巧生;水火相搀成既济,阴阳和合乐无穷。

    猿性灵巧喜动,与心神喜动相仿,所以人们常以心猿为喻。

    故以猿势运动心肾二经,共五小节、十五个呼吸。

    猿势是以为通心肾为主,导心火下降,以补命火,引肾水上演,以济心阳。升降得宜,阴髯平秘。

    手势活动的位置,多在冲、任二经路线。

    吸时内息沿冲脉上行至胸,呼时内息由任脉下行至丹田,两手动作多在丹田上下左右,使丹田内息充实,周天运行旺盛,起到保健强身、益寿延年的妙用。

    尤其第四势,两拳置于两肋时停七息,内息由足三阴经上行有力,并能带动肾囊大幅度上升。

    这是足少阴经气上升的一个明显的证验。多练猿势,有养心固肾的作用。

    预备式:两脚并立,两肩自然下垂,手心贴于两腿,身体立调重心落在脚跟,足趾抓地下颌微向回收,扣齿,苦斯上颚、目视前方三五步处.宁神定意,静息片刻。

    第一小节

    从预备式开始,两手掌五指并拢,两手掌向身前凑拢,掌心向上,两掌中指尖接触,置于小腹下缘。

    在动作开始,即随着吸气,吸气完毕,即呼气,是为第一个呼吸。

    第二小节

    从第一个动作完毕,两手掌姿势不变,向上移至脐中,离身寸许,勿着脐,向上移动即吸气。吸完即呼,是为第二个呼吸。

    第三小节

    从第二小节呼气将完,手势不变,徐徐下移至小腹下,两手掌左右分开,掌心向上,两臂平伸徐徐上举,

    即吸气,两手举至头顶最高度,吸气完。

    两掌心相对,徐徐下降,即呼气,降到小腹下,两手掌向外划一小弧,置于丹田两侧,呼气完,为第三个呼吸。原式停止不动,再呼吸三次,注意数呼气,勿数吸气。余仿此。

    第四小节

    第三小节呼气将完时,两手向前伸,手心向下,仲至两手与胸平为止。

    动作开始即吸气,同时两腿下蹲,高低与自己体力相适应为好,最低不超过大腿面的水平度,旋即左腿横开一步,约九十公分(要按身体高低,步子宽窄适宜)。

    两脚尖内扣,手掌也随之向两侧横开,伸展高与肩平,胸向前微挺,吸气完。

    两掌循原路平直向身前,合拢至胸前,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双手交叉如十字状。

    徐徐下落至小腹两侧,手心转向上,握空拳、上提置于两肋下(期门穴),勿着两肋。

    呼气完毕,为第七个呼吸,原式不动,再呼吸七次,为第十四个呼吸。

    第五小节

    第四小节呼气将完时,两拳式不变,徐徐趋向丹田,同时重心移于右腿,左腿收回、两脾弯曲,两乐并立。

    两拳原式不动,上提至胸吸气,两拳心反转向下,外开如拉力状至肘与肩平,吸气完。

    两拳循两肋经腰部沿脊柱两侧直下,自然地恢复原预备式,为第十五个呼吸。

    第二部鹿势

    斑龙运尾寿命长,皆因通督有奇方;还精补脑先天象,元神蓄力理阴阳。

    鹿头角似龙,故鹿称为斑龙。

    古曰:“尾间不禁沧海竭,九转金丹且慢说,唯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枕关上穴。”

    盖龙善治水,与人体肾脏相应,医学常用鹿作为补肾良药。肾健,水自得治。

    故练鹿势以培补肾脏。本式共五小节,十九个呼吸。

    鹿势是沟通任督,运转周天,调整后天,补充先天,固肾精、补命火,还精补脑的功夫。

    第一、二小节,手置于丹田,上移至中脘,导引后天补益先天。

    第三小节舒利三焦,通于命门。

    第四、五小节两拳置于命门,使肾间动气加强,引肾气上行通畅督脉,肾精灌溉脑髓。

    古曰:“若得不老,还精补脑”、“鹿运尾而得寿”,也就是根据鹿势的动作而阐明这

    个道理

    预备式:同猿势预备式。

    第一小节

    左脚向左横开约八十至九十厘米,两足内扣,足趾抓地,重心落于足跟,头微前倾,目视丹田。

    两手掌心向上,向身前并拢,两掌中指相接时,置于丹田,两手停止不动,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完即呼气。注意呼气,为第一个呼吸。

    第二小节

    第一个呼吸完,两手姿势不变,徐徐上移至中脘,两小臂上抬,两肩不动,目视手掌,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完即呼气,为第二个呼吸。

    第三小节

    从第二个呼吸将完,两手掌徐徐下移至小腹(仍为呼气)两手掌相对合,徐徐上举,两手如拜揖状,合掌向额前上伸,至两臂伸直为止,吸气完。

    而手随即左右分开下落,手掌相对,两肘与肩平,动作开始即呼气,为第三个呼吸,姿势不变,再呼吸5次,是为第八个呼吸。

    第四小节

    从第三小节动作八次呼气将完,两手经面前向下至胸前,即徐徐向两侧平伸,即吸气。

    两手平展后,即变转掌心向上,向胸前合拢,右手在外,左手在里,两手交叉后,随即握拳如裂物状,向左右分开,旋向后腰,左拳在上,右拳在下,停于命门穴处。

    吸气完(做此势,头身微向前倾,吸气即传到腰背),即呼气,是为第九个呼吸。停止不动,再呼吸9次,为第十八个呼吸。

    第五小节

    第十八次呼气完毕,两拳沿脊柱上提,即吸气,至不能再提。

    吸气完,两手沿脊柱两侧(膀胱经)徐徐向下移,直至尾骨,即呼气,转向两侧恢复预备式,来第十九个呼吸。

    第三部虎势

    虎性威猛啸生风,侧身运转肝胆经;导引吐纳春生气,舒利条达欣向荣。

    虎性威猛、强悍、行动生风,颇类人体肝胆二经,谋虑果敢,勇于自卫,肝喜条达,宜导引以舒利之。

    虎势左右各五小节,二十四个呼吸,手势多在两肋。

    第一小节,两手置于之上,实即肝胆二经的带脉、章门等部位。

    第二小节,两手继续上移至肋,亦为胆经的经络循行路线。

    第三小节,两手合力侧身上推,再蹲身下按,绕两膝运动身形,如虎之转身摇头,最后手直伸向上,一腿下蹲,重心落于足跟,九次呼吸,以图导引肝胆三焦的经气畅通。

    第四小节,握手平伸身前,一腿仍蹲,全身力量由丹田放于全身,形成体式呼吸,自觉内息外溢,形成体场,似有威猛尊严之感,是以虎势有平肝利胆之功。

    肝气条达,心情舒畅,脾不受克,运化有权。故虎势有舒肝利胆、强心益脾之效。

    预备式:同猿势预备式。

    第一小节

    正立右足不动,左足与上体同时向左转四十五度,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徐徐上提至左髋骨上缘。

    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完即呼气,目视手掌,是为第一个呼吸。

    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第一个呼吸完,两手势不变,徐徐上移至左胸部,移动时吸气,吸气完,即呼气,目光仍注视两手,是为第二个呼吸。

    第三小节

    从第二个呼气将完,两手下沉至髋,两手掌翻转向外,两手上举至头顶,上举时即吸气,日视手背,随即原势下落,即呼气。

    身体下蹲,两手下落至左膝旁,再绕至右膝旁,左脚外边着地(窍阴穴),重心移于右脚),呼气完是为第三个呼吸。

    随即两手散开,即吸气,右手掌心反转向上,左手向左划弧,绕至身后,手心反转向上,形如蛇头,回绕从腋下钻出,手如托盘,用力上举,左耳贴于左臂,右手心同时反转向下竖指坐腕,停按丹田处。

    吸气完,即呼气,是为第四个呼吸。

    原势不动,再呼吸九次,是为第十三个呼吸。

    第四小节

    从第三小节第十三次呼气将完,腰部向左后转动,即吸气。左臂也随恶的转动,下落与肩平、向后划弧约一百八十度,左手握拳回统至左腋下,拳心向上,吸气完即呼气,向正前方打出。

    向前推进时,翻转拳心向下,同时右掌变拳,拳心向上,置于右髋上,目视丹田,呼气完,是为第十四个呼吸。

    原势不动,再呼吸9次,是为第二十三个呼吸。

    第五小节

    第四小节第二十三个呼气完毕,两腿立直,同时左拳向回收,即吸气。右拳亦同时翻转拳心向下。

    上移至胸,与左拳相对,即向外拉拳至腋窝,吸气完。

    两拳经两肋向下,即呼气,大指和食指成“八”字形,虎口擦腰眼,沿脊柱两侧下移至尾骨处,自然恢复原预备式。

    呼气完,是为第二十四个呼吸。右侧同上,每次两边都要做,不可偏废。

    第四部熊势

    熊体健壮性刚强,抗撼倚息各有方;擎天按地理脾胃,生化输布百体良。

    熊性贪食喜睡,醒辄运动不休,所以膘肥体壮,与人体脾胃功能相仿佛。左右各五小节,共十九个呼吸。

    第一、二两小节与虎势功同,为舒利肝胆,而利运化。

    第三小节,头倚两手而息,全身放松,而督脉内息非常活跃,实为静中之动,动中之静,动静相育之功。

    第四小节,一手指天,一手按地,目视丹田,水火相交介于中上。

    熊势为健脾胃之法。脾胃属土,上生万物,旺于四时,为后大之本。

    脾胃健运,生化有源,培补先天,益寿延年。

    预备式:同猿势预备式。

    第一小节

    同虎势第一小节。即:正立右足不动,左足与上体同时向左转四十五度,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徐徐上提至左髋骨上缘。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完即呼气,目视手掌,是为第一个呼吸。

    第二小节

    同虎势第二小节。即:第一小节第一个呼吸完,两手势不变,徐徐上移至左乳部,移动时吸气,吸气完,即呼气,目光仍注视两手,是为第一个呼吸。

    第三小节

    从第二小节呼气完,两手随着腰部向右前方向转动,向身前下方移动。

    同时右腿下蹲,左足跟提起,足拇趾内侧点地(即脾经隐白穴),两手转至丹田时,将交叉变为合掌向右上方移动,即吸气,右肩肘不动,右小臂竖直,两掌仍相合,左臂已平置面前,高与肩平,头同时前倾,右颞部贴于左手背。

    吸气完,即呼气,是为第三个呼吸。原势不动,再数五次呼气,是为第八个呼吸。

    第四小节

    从第三小节第八次呼气完,两掌原势不变,徐徐向前下方移动,移至小腹。

    两掌分开时,即吸气,右手落于丹田,竖指坐腕,左手掌向身左侧继向上划一大弧,目视手掌,至顶上而止,臂伸直,手心向后,随即目视丹田,吸气完,是呼气,是为第九个呼吸。

    原势不变,再数九次呼吸,是为第十八个呼吸。

    第五小节

    从第十八个呼气完,左手徐徐下落。

    同时,两腿立直右手也同时上升,两手握拳在胸前相对,拳心向下,即吸气,两拳外开,拳至腋窝,两肘与肩平,吸气完,两拳即伸开拇食二指如八字形,沿两肋推向腰眼,沿脊柱两侧,下至尾骨部。

    自然恢复预备式,呼气完,是为第十九个呼吸。

    左右各势相同,不可偏废。

    第五部鹊势

    鹤形翩翩质清奇,乘风御气纳精微;亮翅戏水独步舞,通体内外皆呼吸。

    鹤,形象清奇,资质秀丽,喜游云端,乘风御气,引伸自如,又喜戏水而舞,寿命甚长,故世称为仙鹤。

    人体肺脏,居脏腑之最高位,司气主呼吸,与肾脏有互生之关系,为生命之门户,故取鹤形似锻炼肺、肾、命门、三焦等脏腑经络,使气机舒畅,遍体调柔。

    鹤势有五小节,共二十三个呼吸。

    第一、二小节,两腿下蹲,两手托天,仰视,如鹤之举翅高飞,引三焦之气上行,俯视丹田,即觉上行之气,下趋两肋两腿,确有“纳如起飞、吐如落雁”之势。

    第三小节,两手分开,更感肺肾呼吸关系密切,尤其手少阳经和足少阳经贯通无阻。

    第四小节,两臂平伸,九次呼吸,气贯全身,大有振翅凌空的气概,久练加强肺肾呼吸,增长臂力,效果明显。

    预备式:同猿势预备式。

    第一小节

    左足外开一步,约九十厘米,两腿下蹲如骑马式,头微前倾,十指交叉,目视两手,即吸气。

    手心向上,徐徐称置于肚脐,但不挨脐。

    吸气完,即呼气,是为第一个呼吸。

    第二小节

    从第一个呼气完,两手不变,徐徐上移至心窝部。

    移动时即吸气,目视两手,原式不动,吸气完,即呼气,是为第二个呼吸。

    第三小节

    从第二个呼气完,两手交叉不变、向外翻转,移动即吸气,上举至头顶正中,手心向上,两臂伸直,身体端正,仍如骑马式,目视手背。

    吸气完,即呼气,日光即下视丹田,是为第三个呼吸。原式不动,再数三个呼气,是为第六个呼吸。

    从第六个呼气完,两手分开,移动即吸气,手掌相对,两肘与肩平,两腿仍如骑马式。

    吸完气,即呼气,是为第七个呼吸。原式不动,再数五次呼气,是为第十个呼吸。

    第四小节

    从第三小节第十二个呼气完,两腿站直,同时两手经面前向下至胸前,即向两侧平直伸展与肩平,即吸气。

    吸气完,即呼气,是为第十三个呼吸。

    原式不动,再数9次呼气,是为第二十二个呼吸。

    第五小节

    从第四小节二十二个呼气完,两掌从原路回胸前握拳。

    同时,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收回,并腿立直。

    两拳即向外拉,即吸气,拳移至腋窝,吸气完,即呼气。

    两拳循两胁向后下方移至腰部,拇食二指变“八”字形,沿脊柱两侧下移至尾骨处。

    自然恢复预备式,呼气完,是为第二十三个呼吸。

    至此,功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