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家族修仙:从学医开始 » 第14章 恩重如山

第14章 恩重如山

    傍晚,赶了一天山路的村民们以家为团,正围坐在一堆堆篝火旁闭目休息。

    婴儿刚出生,饿得快,需要隔段时间就喂一次奶。

    按理来说,本应该有两个大人相互照看着,但杏花见自己的夫君神色疲惫,所以强撑着精神,自己掐着点去给儿子喂奶。

    迷迷蒙蒙之际,听到孩子哭声,杏花以为儿子又饿了,便解开衣襟把他往胸口靠去。

    可贴近后,忽然发现孩子的脸蛋滚烫无比,顿时心里一惊,困意全无。

    赶忙用手背摸去,烫手!

    这个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发出了一声惊叫,忙喊救命。

    听到嫂子的呼救,李长青从梦中惊醒,连忙坐了起来,问道:“大兄,嫂嫂,发生什么事了?”

    见会医术的小叔子醒来,两人仿佛找到了救星,杏花哭泣道:“孩子...孩子现在热得烫手。”

    李长青赶忙把手搭在小侄子腕横线下方的“凸骨”,平好呼吸,细细感应。

    脉象已乱,时有时无。

    李长青心中大骇,完了。

    此时纪大夫也闻声赶来,看到李长青把完脉的神色,心下一沉。

    连忙伸手接过,数息之后。

    心中微微叹息。

    纪大夫抬起头,刚好看见自己徒儿一家希冀的眼神,思量片刻,做下一个决定,他笑着说道。

    “无妨,有的救!长青,你去我的行囊中将赵里正赠我的厚衣和汗巾取来。”

    听到事有转机,李长青连忙应下,兴奋的跑去取师父要的东西。

    待李长青走后,纪大夫将手贴在婴儿的额头,暗暗调动身体里的内息,经过手少阳三焦经,从关冲穴透出,慢慢注入婴儿的百会穴。

    很快,小婴儿的呼吸就开始恢复平稳,高烧也逐渐退去。

    见此,众人提到喉咙的心也降了回去,夫妇俩更是朝着纪大夫连连感谢。

    直到内息接近枯竭,纪大夫这才停手,此时的他浑身已经大汗淋漓,皮肤也变得枯槁了许多。

    颤抖着将怀里的婴儿递回给杏花,摆了摆手,强笑着说道。

    “治病救人本就是行医者的天职,更别说长青还是我的徒儿,不必多谢。”

    这时李长青也捧着棉衣和汗巾快步跑了过来,看着师傅累的满头大汗,李长青心中充满了愧疚,暗恨自己学艺不精,连累师父大晚上还要起来救人。

    为了不让徒儿担忧,纪大夫努力让控制住四肢不让其颤抖。

    接过衣物,先是擦了擦汗,而后赶紧脱下湿衣服,换上棉衣,他故作轻松的对李长青笑着问道。

    “徒儿啊,为师还不知你家的小侄子叫什么名字呢。”

    李长青愣了愣,看向一旁的父亲。

    李铁石会意,恭敬回答道:“纪大夫,农家人愚笨,还未取名呢。

    正巧您救了这孩子的命,既然这孩子和您如此有缘,还劳烦您赐他一个名字。”

    纪大夫没有推迟,抚须想了想:“既然如此,那就叫他平安吧。”

    “平安,李平安,好名字啊。多谢纪大夫赐名!”李铁石很是开心。

    纪大夫摆了摆手:“好了,平安现在无事了,老头子我也回去休息了,你们也早点睡下,明天还得赶路。”

    说着便步履蹒跚的往自己的篝火旁走去,不负昨日的矫健。

    李长青连忙过去搀扶,见师父满脸疲惫,不安的问道:“纪爷爷,您怎么了?可是因为此地过于湿寒?”

    纪大夫强撑起精神,笑着摸了摸李长青的头,婉拒了李长青的搀扶,回答道:“或许是年纪大了,又赶了一天的路,老头子我太过于疲倦。莫要多想,快点回去休息吧。”

    不知为何,李长青看着自己师傅的背影,总感觉他苍老了许多。

    一夜无话。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内,陈平安再也没有生过病,而且身体越来越壮实,精神头也看起来越来越好。

    见此,众人心里无比感慨纪大夫那出神入化的医术。

    四天后,涧溪村的人们终于赶到了清河镇镇口,看着眼前的镇碑,不少老人喜极而泣,自己总算是熬过来了。

    但进到镇上后,众人发现了诡异的一幕。

    原本以往还算热闹的清河镇,如今却十室九空,变得无比萧条。

    赵立坚心中隐隐不安,连忙派自己的儿子去打探消息。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众人的心底顿时凉了半截,赵有福更是把亭长的八辈祖宗骂了个底朝天。

    就在一天前,镇上的亭长收拾细软跑了!

    原来不只是涧西村受了灾,大半个乐安郡都是如此。

    而且大楚隔壁伪金国趁机发兵,怂恿太行山脉里的蛮夷野人一起攻打大楚。

    山匪流寇也趁机裹挟流民,组成了什么义军流串作案。

    如今已经有好几个乡镇被攻破,镇上已经不安全了。

    早在一天前,镇上大户们还有家底殷实之家都随着亭长、衙役往几百里外的浔阳县逃难去了。

    听完这个消息,村民们皆是人心惶惶,不少老人,更是面露绝望。

    县城离这里还有几百余里路,不说家里的粮食能不能支撑自己这个无用的老人走得到目的地。

    就是路上遇到了劫匪,自己跑又跑不快,也只是孩子们的累赘。

    一把老骨头了死了也就死了,可不能害了孩子们。

    想到这,不少老人当场表示要留在清河镇。

    赵有福一时间也进退两难。

    如果走,可能有一线生机,但路上情况未知,也可能是十死无生。

    如果不走,都留在镇上,不说金国了,就哪怕是遇上了“义军”,自己全村要么都去行那砍头的勾当,要么都被他们吊在城墙上。

    赵有福犹豫了半天,瞧了瞧渐晚的天色,最终下令道。

    “现在镇上空房子多,先在这里歇息一晚,若明日想要去浔阳县的,就卯时在镇口集合。”

    看着同村好不容易走到这里的老人,此时面容上的凄苦和眼眸里面的绝望,李长青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的抽了一鞭子。

    当他亲历时才发现,曾经史书上的寥寥几笔,其背后之痛是何等的惨绝人寰。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

    晚上,一栋民房内。

    李长青看着纪大夫,眼里噙满了泪水,恳求道:“纪爷爷,您就和我们一起走吧。

    您放心,我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的半废之人了,我可以保护得了你!”

    一旁李铁石也赶紧附和:“是啊纪大夫,留在这里太危险了,您还是和俺家一起去县里避灾吧,俺家有粮有驴,三个男丁也算有些力气,定能护您周全!”

    纪大夫笑着摇了摇头,朝李铁石说道:“铁石啊,麻烦你先出去等等,我有些话想要跟长青说。”

    李铁石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转而重重叹息一声,恭敬的磕了一个头,然后退了出去。

    见李铁石走了,纪大夫转头望向快要抑制不住眼泪的李长青,替他轻轻拂去眼角偷迸出的泪水,慈爱的说道。

    “长青啊,我的好徒儿,莫哭莫哭,这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为师只是有些累了,想要待在这清河镇。”

    说着纪大夫感叹道:“为师太老了,如今已经七十有六,能走到这里已经属实万幸,师父不能陪你了,接下来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

    看见李长青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易大夫赶忙从衣袖里取出干净的棉布,颤抖着为李长青擦去眼泪,调笑道。

    “哈哈你看爷爷我现在手都拿不稳了。你放心,有我在这镇子上,无论是义军也好,金国的将士也罢,他们总得需要医生。

    所以爷爷留在这个镇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样还能护得住那些留下来村民的安全。”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纪大夫停顿了一下,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油纸包,颤颤巍巍的递给李长青,有些气喘的说道。

    “孩子,本来这东西是打算晚几年再给你的。

    可是无奈过了今夜,就到了咱爷俩分别的时候了。

    避免夜长梦多,现在我把这东西交给你,里面不是什么值钱的物品,只是一本医书和《五禽导引法》的原本。

    或许你在路上能用得到。

    外面不比村里,凡事留个心眼,切记,切莫做那善恶不分的烂好人,但也别忘了医者本心!”

    李长青双手接过,他知道,纪爷爷心意已决,没有再劝。

    他细细的看了一会这个救了自己两条命的恩人,这个自己一辈子的恩师。

    然后俯下身,郑重的磕下三个响头。